今年的上海车展再度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40万平方米的展馆里,在大批海外嘉宾的注目下,一场又一场的汽车新品和技术发布会正在举行。
上汽通用别克、一汽丰田、本田中国、东风日产、上汽奥迪、凯迪拉克、智己等知名品牌在发布全新战略和自家新车的同时,都会重点介绍新车搭载的Momenta辅助驾驶系统。
其中,上汽通用总经理卢晓把演讲C位让给了Momenta创始人兼CEO曹旭东,与其一起揭幕新车;别克还在展台放置了超大的Momenta技术展示大屏;上汽奥迪也邀请了曹旭东在发布会演讲。
根据研究机构佐思汽研2023年1月到2024年10月的数据统计,在国内高阶驾驶辅助市场,Momenta市场份额竟然高达60.1%,处于领先位置。
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么多车企都在同时选择Momenta?
01
长路漫漫的L4
Momenta创立于2016年,这年也被称为“自动驾驶元年”。就在这一年,Waymo正式从Google独立出来,并在翌年11月在美国凤凰城运营不配置司机的RoboTaxi服务。还是在2016年,通用汽车耗资10亿美元收购了自动驾驶初创企业Cruise Automation,与Waymo展开竞争。
在中国,同样是在2016年,包括Momenta、小马智行、驭势科技在内的自动驾驶公司纷纷创立,互联网巨头百度也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重注。
当时,绝大多数从业者都把目标定在了L4级自动驾驶——汽车不再需要人来驾驶,并采用RoboTaxi模式运营。
如今,已经过去了将近9年的时间。在美国,Waymo仍然只在屈指可数的几个城市运营,Cruise则被通用汽车彻底关闭。在中国,从事RoboTaxi的百度和小马智行,运营范围也仅仅只有十多个城市。
与此同时,L2级辅助驾驶则大行其道。今年,特斯拉将拥有超过100万的FSD辅助驾驶用户。在中国,辅助驾驶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时重点关注的产品力。
这也意味着,当初笃定L4级自动驾驶的很多创业公司,很多都没能活到今天,或者活得非常简单。
02
两条腿走路
其实,Momenta同样也经历了痛苦的转变过程。创业伊始,Momenta的目标就是实现规模化的L4自动驾驶,公司拿到了数亿美元的融资,就像研究院那样做一些高大上的超前项目。
直到2018年年底,曹旭东意识到,不能只是志存高远,还得脚踏实地。经过高管团队反复研讨,决定实施“一个飞轮、两条腿”战略:打造一个数据驱动的飞轮,智能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Robotaxi“两条腿”走路。
这其实也意味着,公司将很大一部分资源转向了量产车,转向了当时有量产可能的L2级辅助驾驶系统。2019年,Momenta发布了可量产的结构化道路自动驾驶解决方案Mpilot。
还是在2018年,Momenta接下了当时国内汽车行业老大—上汽集团—的一个记忆泊车预研项目。由于当时整个平台都是全新的,再加上工程样车的一些关联件也存在问题,使得整个项目Bug不断、进展缓慢。
当时也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死磕。Momenta这个项目的研发人员几乎每天都要加班,以至于公司的保安都觉得奇怪:为什么每天最晚离开的都是那几名员工?
最终,这么一个小小的预研项目,竟然耗费了Momenta两年多的时间。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与上汽磨合的过程中,Momenta逐渐打造出了适合量产的各种“兵器”:
公司不仅开发出了一套对需求进行挖掘、提炼和验证的分析工具;在完成需求分析之后,还开发了一套标准的自动软件硬件开发套件,能够实现传感器适配与算法研发解耦,以适配不同的车型。
03
打造飞轮
2020年12月,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上汽集团成立了专注于高端新能源市场的智己汽车。看到Momenta的量产自动驾驶也已经打磨得差不多了,智己选择与Momenta在智能驾驶领域继续合作。
在Momenta的加持下,智己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就走完了其他智驾头部玩家9年多的路程。2024年9月,智己正式交付了全国都能开的无图NOA,成为第四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车企。一个月后,智己又推出了基于“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的IM AD 3.0。2025年,IM AD将实现“门对门”的全场景通勤。
与智己的合作成功,也让更多车企看在了眼里,他们纷纷找上门来。
如今,Momenta打造的“数据驱动的飞轮”正在高速运转:Momenta从量产车获取海量数据,涵盖真实场景Corner Case;然后通过高度自动化工具链高效处理海量数据,低成本解决问题,实现闭环自动化;最后端到端数据驱动算法,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完成数据驱动;最终,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
而且,飞轮还越转越快。Momenta辅助驾驶系统量产第一个10万台车花了两年的时间,第二个10万台就缩减到了6个月,第三个10万台更是不到3个月的时间。
如今,Momenta飞轮大模型已经升级迭代到了第五代,实现了模块化和灵活适配,无论车企对芯片、传感器和域控制器提出了多少种不同组合的要求,Momenta都能够用同一个主线架构应对。
这也让Momenta成为量产车数量最多的智驾供应商,合作伙伴包括上汽、比亚迪、东风日产、长城、广汽丰田、奔驰等数十家车企,合作量产车型超过130款。
如果说商场是学校的话,经过将近9年的锤炼,Momenta已经从一位只关注自己拿高分的学霸,转变成了技术好、产品好、交付好、价格好的“四好学生”。
04
下半场必选
如今,这位“四好学生”,还在获得更多车企的垂青。实际上,2025上海车展期间,宣布与Momenta联手的这些汽车品牌(别克、丰田、本田、日产、奥迪、凯迪拉克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曾经是非常主流的汽车品牌,在燃油车时代都辉煌一时,如今却都需要在智能化上补课。
就在前不久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提出:“从好的体验看,如果说上半场的电动化是改善性的,下半场的智能化则是颠覆性的。”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凭借在电动化上的垂直整合优势,比亚迪完成了427.21万台的年销量,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老大;销量同比增长高达41.26%,涨幅惊人。
在上半场完胜的比亚迪,如今又在下半场祭起了“智能化”的大杀器,其中最重要的武器就是智能驾驶。2月10日,比亚迪召开了智能化战略发布会,王传福亲自出场,一口气发布了三款“天神之眼”驾驶辅助系统,就连售价只有7万多元的“海鸥”也装备上了,号称要进入“全民智驾时代”。
智能驾驶,其实也是中国消费者的共同选择。《2024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显示,受访者在被问到:“您为何选择中国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而非外资传统高端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这个问题的时候,65%的受访者选择了“更先进的自动驾驶功能”,排在所有考虑因素的首位。
因此,当比亚迪、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在中国市场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智能驾驶攻势的时候,摆在其他汽车品牌面前的,不是做不做的问题,而是和谁一起做的问题。
在一汽丰田bZ5技术发布会上,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董修惠道出了选择Momenta的原因:
“大家看到,正是秉持开放的精神,我们与业界领先的软件公司Momenta携手,通过搭载Momenta 5.0城区驾驶辅助系统,我们的Toyota Pilot智能驾驶辅助实现了全面的进阶,其大脑更聪明,判断更精准,反应更迅速,出行更安全!”
05
终极玩家
在智能驾驶的终极竞争中,Momenta已经与一家巨头交上了火,这家巨头就是华为。凭借强大的全栈自研能力,华为智驾同样赢得了不少车企的订单。
谈起与巨头的竞争,曹旭东似乎毫不担心。他明白,规模庞大的汽车集团,在智驾领域不可能只选择一家供应商。例如比亚迪,除了自研之外,既在腾势、仰望、汉、宋、海豹等多款车型中搭载Momenta辅助驾驶系统,又在方程豹车型采购华为ADS辅助驾驶系统。
与强势的辅助驾驶供应商相比,Momenta更平易近人,更愿意配合车企做个性化定制。
再有,Momenta还能拓展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如今,通过与大量合资车企的合作,Momenta已经让那些全球汽车巨头们感受到了实力。
未来,它们在发布面向海外市场车型的时候,也会考虑与Momenta的合作。实际上,随着全球化战略的推进,Momenta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已经成功落地到欧洲、澳新、中东、日本等市场,在业内率先实现了“全球都能开”。
在智能辅助驾驶这条腿大步向前的同时,Momenta的另一条腿——自动驾驶Robotaxi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在上海车展,Momenta还正式宣布:首批车端无人的Robotaxi预计在2025年底进入试运营,届时,用户将率先体验到Momenta赋能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智驾领域终局的话,未来全球也就只剩下三四个玩家,其中中国会剩下两三家。我大胆预测,中国的第一名,大概率也是全球的第一名。”曹旭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