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我国的合资汽车品牌,大家都耳熟能详。例如:上海大众、一汽丰田、东风日产、广汽本田等品牌,做的都很成功。不过,合资造车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我国汽车发展史中,也有不少合资品牌陨落的案例,而广州标致就是全国合资造车的第一败。”
01—
合资造车,大幕拉开
不可否认,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外造车技术的引进。从最早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引入苏联汽车技术,再到后来引进奥地利、匈牙利等重卡、客车技术。国内早期的各类车型,都有国外汽车技术的身影。
但是,引入国外汽车技术的模式,技术提供厂商只能一次性受益,难以实现后期市场的长期收益,所以就很难引进先进的技术。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我国汽车工业从单纯引入国外技术造车,发展到了组建合资公司的阶段。这种“以市场换技术”的全新模式,大大提高了国外车企的积极性,才真正助力了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
02—
全国第三家合资车企
1984年,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AMC公司(后来并入克莱斯勒)合资,组建成立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这是我国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主要生产越野汽车。
1985年2月,上海汽车与德国大众合资,组建成立了上海大众。将大众汽车旗下的桑塔纳车型引入国内,并且一炮而红。
1985年3月,广州羊城汽车厂与法国标致汽车合资,在广州组建成立了广州标致汽车公司,这是全国第三家合资汽车公司。
广汽标致汽车引入的第一款车型,不同于北京JEEP的越野,也不同于上海大众的轿车,而是一款皮卡汽车——标致504皮卡。
03—
广州标致,出道即巅峰
广州标致504皮卡投入市场之后,凭借着出色的性能和可靠性,迅速引爆市场。首款车的成功,让合资公司备受鼓舞。
1986年,广州标致汽车趁热打铁,将标致505SW8旅行车引入国内市场。这款车采用2.0升直列四缸化油器式发动机,5速手动变速箱,最大功率有131马力。与此同时,该车还配备了中控锁、方向盘助力、电动车窗等,当时颇为高端的配置,一经推出更是供不应求。
到了1989年,广州标致引入三厢版的标致505 SX轿车。这款车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内部配置,都远优于上海大众的桑塔纳,推出之后也是风靡一时。1991年,广州标致仅这一款车就卖出了近2000辆,国内汽车市场占有率高达16%,风头不输上海大众。
04—
广州标致,迅速崩塌
相比于上海大众在国内汽车市场常青树的表现,广州标致的辉煌太过于短暂。1992年,国际风云变幻,广州标致汽车首当其冲。
从这一年开始,广州标致的主力车型505汽车销量断崖式下滑,工厂开始出现了大量的库存积压,一度高达8000多辆。之后为了挽救合资公司,广州标致还投产了全新的标致405车型,并将售价20多万元的标致505降价到10万元,但也无济于事。
到了1997年,广州标致年销量已不足千辆,累计亏损近30亿元,已是濒临破产了。这一年,本田汽车以1法郎的价格,接手合资公司法国标致汽车方的股权和债务。这也标志着广州标致成为了,全国第一家退出的合资品牌。
05—
广州标致,败于法国人的贪婪
事实上,大环境的变化,绝不是导致广州标致失败的根本原因。真正压倒这家合资公司的原因,还是由于法国合资方的贪婪和傲慢。
1994年,我国为了促进国内汽车工业发展,要求合资车型的国产化率必须提升到40%以上。相比于上海大众等合资车型,在车型本土化方面的提早布局。广州标致汽车的法国合资方,一直坚持从法国进口零部件,国内组装的模式,以长期赚取高额的利润。
这一市场策略,短期内确实让标致汽车赚的本满钵满。但是,广州标致汽车极低的国产化率,不仅推高了汽车的售价,更是让车主在后期维修上苦不堪言,大大降低了其市场口碑,最终走向失败也是必然的。
06—
最后
如今回过头来看,法国标致汽车在合资公司运营上的策略,可以说一种极其短视的行为,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西瓜的操作。
时至近日,中国已连续10多年保持全球第一汽车消费市场的地位,2024年销量为3143万辆,比欧洲+美国汽车市场销量的总和还要多。德国大众汽车集团2024年在中国汽车销量有290万辆,而标致汽车的全球销量只有109万辆,甚至不及上海大众在中国市场114万辆的销量。
试想一下,广州标致汽车如果能够像上海大众一样,把眼光看的更长远一些,深耕中国汽车市场。经过40年的发展,即便达不到大众汽车的高度,也不至于沦为一个一年全球销量只有百万辆的小众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