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绍山出生于1915年,湖北省大悟县人。土地革命时期,革命的春风吹到金绍山的家乡,当地成立农民协会,革命形势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受此影响,金绍山也接触到进步思想,并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探索拯救国家与民族的道路。



1930年,金绍山参加了红军,成为鄂豫皖根据地红二十五军的一员。参加红军之后,他随部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因表现优秀,金绍山很快就晋升为排长、连政治指导员。1932年,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后,金绍山留守根据地,坚持游击斗争,并参加了红二十五军的重建。

红二十五军重建之后,金绍山继续留在鄂豫皖根据地斗争,策应主力部队长征。1933年,金绍山加入了共青团,同年,他转为正式党员。1934年11月,金绍山跟随红二十五军踏上了长征之路。1935年9月,金绍山随部到达陕北,此后他继续参加了巩固与建设陕北根据地的战斗,为后续中央红军在陕北落脚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金绍山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他担任了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连政治指导员,六八七团营政治教导员、营长、副团长以及冀鲁豫军区新编第二旅四团副团长等职务,随部前往华北抗日前线,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多次粉碎日本侵略者的“扫荡”与“蚕食”计划,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抗战胜利后,金绍山担任了冀鲁豫军区水东军分区司令员、豫皖苏军区独立旅旅长、第二野战军十八军五十三师师长等职务,参加了解放中原、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作战,歼灭大量敌人。尤其是1947年,金绍山采取分路出击、远道奔袭战术,率部解放了二十余城,打得敌人望风而逃。



新中国成立后,金绍山并没有停下战斗的脚步,他又马不停蹄地跟随二野挺进西南,参加了解放西南的战斗。西南解放后,金绍山留在川西军区工作,担任了18军53师师长,参与指挥了川西一带的剿匪,1950年,他还在剿匪作战中立下一等功,同时,也圆满完成了剿匪任务,稳定了地方的社会秩序,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剿匪结束之后,金绍山继续留在西南地区工作,1951年,他指挥修建了甘孜机场。甘孜地区的海拔3800多米,而且当地山高风大,战士们住不了帐篷,只能搭建窑洞居住,条件十分恶劣。再加上高原反应的影响,可谓是困难重重。但这些难不倒英勇无畏的子弟兵,在金绍山的带领下,他们利用8个月的时间修筑了机场,解决了当地给养困难的问题。也因为金绍山在修筑甘孜机场期间的表现,他再次立下一等功。

然而,长期在高原地区工作也损伤了金绍山的身体,1952年,金绍山患上肺结核,也是这一年之后,他陆续进入军事学院以及西南军区第7文化速成中学学习。1954年,学习完毕后,组织征询他的意见,金绍山坚持留在高原地区工作,继续投身高原地区我军的各项建设当中。



1955年,金绍山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开国少将。授衔之后两年,也就是1957年,金绍山突发疾病去世,年仅42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