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开学,一场前所未有的“双休潮”席卷而来。
全国范围内的公立高中全面推行双休制度+取消晚自习,高中生们击掌欢庆,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解放日”。
而当初为了“减负”转轨国际学校的学生却傻眼了:“我们才转到国际学校,结果公立生比我们更轻松?这波‘双休潮’,我们亏大了?”
过去,公立高中生“5+2”“白加黑”的作息让不少家庭选择转轨,图的就是更灵活的课程和更少的应试压力。如今,随着新政落地,公立生周末彻底解放,晚自习取消,作业量缩减,而国际生依然要面对:
✅周末模考、托福雅思冲刺
✅晚自习照常,甚至加码科研/竞赛
✅IB/AP/A-Level课程压力丝毫未减
国际高中生集体破防!双休的风什么时候才能吹到国际高中?未来国际教育会不会也迎来“减负”改革?
下面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了解更多,可以私聊阿Mo,一对一咨询。(可加V:amoshuojiaoyu)
全国公立高中“双休”现状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公立高中的学习模式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考试机器"。
学生们每天面对的是:突如其来的课堂抽查背诵、永远写不完的作业、一场接一场的考试测验……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成了奢侈。
深圳某重点高中的张同学曾在周记里写道:"我们的作息比996还狠——5点40起床,22点30熄灯,周末补课,节假日模考,连生病请假都要补双倍作业。"
这种高压模式还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恶性循环:学校之间互相较劲比升学率,老师不断加码作业量,校外辅导班则趁机抢占学生所剩无几的休息时间……
教育,就这样陷入了一场没有尽头的"内卷"竞赛。
直到双休制度的执行,这套运转多年的高压模式才被按下暂停键。
目前,全国多地高中已经陆续落实这一政策:
1、广东:部分地区已发布政策逐步取消晚自习,高一高二周末双休,高三可自愿到校自习。
2、河南:高一高二周末双休,高三可自愿到校自习,非寄宿学校取消晚自习,寄宿学校的晚自习不超过2.5h。
3、江苏、浙江:高一高二周末双休,高三可自愿到校自习,非寄宿学校取消晚自习。
4、安徽:试点“大周双休 + 小周半天”模式。
5、河北:推行“5+2”弹性学制(5天在校 + 2天线上答疑)。
6、湖南:明确禁止高中学校在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补课,建立举报平台,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双休。
可见,公立教育的减负步伐正在加快,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休息、发展兴
趣爱好或自主安排学习。
当然,这一政策也引发了不少的热议。部分家长表示支持:
“有利于给孩子自己花时间查漏补缺,针对性地复习。”
“应该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
“现在的孩子如果不双休的话,以后到了社会也没双休不崩溃吗?”
“父母不在身边的、农村去县城上学住校的,周末放学了去哪?逛街、网吧、早恋、玩游戏,家长哪有时间天天盯着?”
部分家长则持反对意见:
“双休就是给家长增加负担!”
“浪费时间,离得远的时间都在路上,回来也就多吃两顿饭。”
屏幕前的家长觉得呢?
公立高中都双休了,
国际学校还在“711”?
那边体制内高中正在减负,这边的国际学生却在“卷生卷死”。
在国际学校的招生简章中,"全人教育""个性化培养""国际化视野"等词汇总是
格外吸引家长眼球。
然而抛开这些光鲜的标签,国际高中生的生活实则是高强度的'711'模式:每周学习7天,除去睡眠、饮食和洗漱时间,每日净学习时长普遍超过11小时。
比如深圳的国际学校。
虽然8点上课,但很多学校要求提前半小时到校早读或自习,想多睡会儿?基本没戏。
中午没有午休,只给40-60分钟吃饭,下午的课表无缝衔接。
下午放学早,但晚自习、社团活动、竞赛班、标化培训一样不少,真正能休息的时间往往拖到晚上11、12点。
为了完成IB的EE(拓展论文)、AP的大作业或国际竞赛备赛,熬夜到凌晨2-3点是常态。
公立学生周末可以休息,国际生周末也双休,但要赶SAT/托福集训、模考、科研项目,甚至跨时区上网课。
日常考试再正常不过,课堂小测、单元小试、学科考试、基准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等,一大堆。
寒暑假不是用来放松的,而是冲刺夏校、实习、志愿者活动的黄金期,否则申
请履历就会“不够亮眼”。
最恐怖的是,这种高强度的学习节奏,还往往只能依靠自我驱动去卷,老师不会像体制内那般逼你学习,但学生会不得不逼自己“内卷”。
当然,内卷是真的激烈,但升学结果也是真的牛。每年都有大批国际学校学子斩获世界顶尖名校的录取offer,甚至不乏一人手握多封顶尖offer的“收割机”案例。
换句话说,这种“卷”确实带来了更高的升学天花板,如果你的目标是美本藤校&top30,或者英国的牛剑G5,谁又能忍住不加入这场竞争呢?
当公立学校开始减负,
未来国际赛道家长会“退潮”吗?
说到双休政策,阿Mo又想到了一件事。
上周和一位家长聊天时,她突然抛出一个灵魂拷问:“现在公立高中周末都不补课了,我花30万一年送娃读国际学校图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不仅仅是撕裂她的认知,也是在撕裂很多国际学校家长的共识——毕竟,当初一部分家长选择国际路线,很大程度上是希望能减少孩子的部分压力,寻找一条更适合孩子发展的道路。
而当体制内教育开始松绑,曾经“逃离公立”的终极理由正在渐渐失效。
那么,这是否会让这些家长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甚至放弃国际路线,回归国内高考体系呢?
其实,不乏少数家长在公立高中减负后,对原本选择的国际路线产生了动摇。他们认为,孩子现在在国内的学习压力小了,教学质量也越来越高,如果国内的教育环境能一直保持这样的良性发展,走体制内路线也无妨。
但是,更多的家长,还是坚定地选择了让孩子走国际路线。
因为他们更看重国际教育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教育模式;而且,国际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国际视野,让孩子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有助于孩子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
再者,政策调整的只是高中周末补课,国内升学竞争的实质压力依然存在。小升初的择校焦虑、中考的分流压力、高考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些根本性的矛盾其实并没有改变。
为了升学,即使学校不补,家长转头也会忍不住把孩子送进培训机构。
既然终究要卷,不如直接选择国际赛道——至少爬藤、冲牛剑的竞争池子更小,未来出路也更广。
很多家长也有在问:既然国内、国际两条路线都卷,那这二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国内升学是"不得不卷",不卷就没学上;而国际教育是"主动选择卷",卷了就能离心中的梦校更近。
而国际生们更关心的,国内教育在提倡“减负”,那国际学校会不会也跟着降低学业压力?从目前来看,国际课程的体系特点其实决定了它的高强度学习模式短期内不会改变。
因为国际生的竞争是全球化的,竞争对手不仅是本校同学,还有全世界的申请者。只要海外名校的选拔标准不变,国际教育的“卷”就不会消失。
想进顶尖大学,光有高分不够,还得有科研、竞赛、社团、领导力等“软实力”;英美名校录取率逐年降低,学生必须更拼才能脱颖而出。
如果您有意向让孩子选择国际赛道升学,但又无从下手,可私聊我一对一咨询,给您一些专业的帮助,直通名校招生官,匹配湾区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感谢你的阅读!我是主笔阿Mo,分享最新择校升学情报,深度解读学校及教育,为大家输出最实用、最及时的择校升学干货。
关于教育、择校、升学等,如果你有任何话题想讨论,可以小窗私聊,获取更多一手择校升学资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