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家林清玄说,他从小学时代就爱读苏东坡。原因是,不管是诗词、文章,苏东坡总是用最简单的文字描写最深刻的情感;
更重要的原因是,苏东坡是生活家,他的写作是植根于生活的,表达了一种随缘自足的生命观。
苏东坡的一生,只在青壮时期过了一段富裕的日子,后来几乎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常常连饭都吃不饱,但不论多么困窘,苏东坡总是不改落拓旷达的性情,写出境界高妙,文采风流的作品。
苏东坡说:“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林清玄说,不要以为“清欢”太高妙,其实人人都能享有:
在燥热的暑天喝一杯茶。
在雪夜的风中看一盏烛火。
在黄昏的晚霞里观夕阳沉落。
在蝉声高唱的树林里穿行。
在松子掉落的深夜想起远方的朋友。
在最高的山上突然思念着兄弟。
在落下的一根白发里,浮出一生最爱的面容。
在明月遍照的松岗,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欣赏同一轮明月呀!
在这段文字里,林清玄用诗意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清欢”的轮廓——它藏在一盏茶的氤氲里,躲在一片落叶的叹息中,甚至浮现在白发里的面容上。
而他的散文集《人间最美是清欢》,正是这份生命哲学的完整注脚。
翻开书页,你会发现这不是一本高高在上的心灵鸡汤,而是一位老友坐在竹椅上,用最朴素的语言和你分享生活的真谛。
也会觉得,林清玄确实是懂苏东坡的!
书中收录了林清玄45年创作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48篇散文,从《温一壶月光下酒》的浪漫,到《红心番薯》的深情,再到《光之四书》的哲思,每一篇都像清晨沾露的叶子,带着生活最本真的气息。
他写在夜市吃蚵仔煎时的满足,写在寺院扫地时的顿悟,写在公交车上偶遇陌生人的微笑,这些被我们忽略的瞬间,在他笔下都成了“清欢”的注脚。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总能在最平凡处照见智慧。
比如他在《清欢》里写道:“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山野菜的清香胜过山珍海味,这就是清欢。”这样的句子,就像一把钥匙,轻轻打开我们被欲望锁住的心门。
怪不得余秋雨会说:“林清玄是现代人的精神针灸师。”
如果你在都市的喧嚣中感到疲惫,这本书就是你的心灵栖息地;如果你渴望在柴米油盐中找到诗意,这本书就是你的生活指南。
它不需要正襟危坐地研读,只需在睡前随手翻开一篇,便能在林清玄温柔的文字里,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
并且,我们知道,林清玄的作品有不少入选高考语文试卷的,这样的话,对年轻人来说是既能滋养心灵,又能帮助应试,真是很不错啊。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