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丨阎又文旧照
前言
1997年,一部名为《第二条战线》的电视剧让大家认识了反面人物阎又文,阎又文并非文学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在解放前他是傅作义的秘书,同时也是隐蔽在傅作义身边的中共党员。在电视剧播出之后,罗青长在《北京日报》专门发表了文章《丹心一片照后人》,为阎又文正名,同时也揭开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秘密加入共产党
阎又文出生于1914年,和傅作义的同县老乡,他的出生与成长,伴随着中国乃至世界的很多大事件,也注定阎又文不会成为一个普通人。在他出生的那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出生第三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出生第五年,“五四”运动爆发,这些对阎又文之后的人生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在阎又文19岁的时候成功考入到山西大学,由于他勤奋好学,成绩名列前茅,因此深受老师们的喜爱。在一些进步教授的安排下,阎又文在入学第二年被安排进“中外语文协会”担任干事,负责协会期刊的编辑,虽然一边学习一边工作比较辛苦,但阎又文接触到许多进步思想,内心十分充实。
图丨在山西大学求学并参加革命活动时期的阎又文(左一)
“七七事变”爆发之后,阎又文选择了投笔从戎,投身于抗日救国的浪潮中,在他人的介绍下,阎又文来到傅作义身边担任文书。由于二人是同乡,再加上阎又文本身的聪明干练,很快阎又文就受到傅作义的赏识,成为傅作义的贴身秘书。
当时阎又文在傅作义身边每日朝夕相处,同吃同住形影不离,所有傅作义的手下都将阎又文看作是傅作义的影子,只要有傅作义的地方,一定会有阎又文在身边。傅作义所有的会议记录以及讲话稿,全部都要经过阎又文的手,傅作义也不止一次对身边其他人说:
“只有又文写的东西才和我的思想吻合,他用的语言就像我要说的话一样。”
图丨阎又文与妻子合影
1938年,傅作义派人到延安晋见毛主席和其他的中央领导,请他们给自己派政工人员建立政治工作机构。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重要的人,潘纪文。潘纪文作为傅作义和阎又文的老乡,不但帮傅作义做好了政治工作,鼓动部队与日寇英勇作战,同时还将阎又文发展成为中共党员,这件事傅作义直到去世都被瞒在鼓里。
同年傅作义接受国民政府的指派,担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在绥西河套地区建立副司令长官部,从此彻底脱离阎锡山的管控。随后在毛主席的安排下,傅作义多次和我党密谈联合抗日的事宜,并亲自主持“抗日建国讨论会”,对傅作义之后的抗日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傅作义的这些举动却引起了国民党的不满,派人对傅作义部进行共产党员的排除。在当时的情形下,傅作义只能将自己队伍中的中共党员全部安全地送回延安,潘纪文由于撤退匆忙,没有来得及安排妥当就和阎又文失去了联系。
图丨傅作义旧照
在整整八年的抗战中,阎又文并没有进行任何的党派活动,一心一意为傅作义出谋划策,帮助傅作义打好每一次战斗。可以说傅作义部队同日军的每一次战斗,都离不开阎又文在其中的努力和心血。当然这些努力也换来了很大的回报,阎又文不但继续担任傅作义的随身秘书,同时也被提拔为政治部副主任。
“要骂得狠一些”
抗战胜利之后,王玉在组织的指派下,前往傅作义部队去找阎又文。王玉化名张治公,三次寻找阎又文,终于在阎又文家接上了头,二人相约在一家布店作为联络点,从此阎又文和组织建立了单线联系,知道他真实身份的人少之又少。
和党组织恢复联系之后,阎又文将傅作义部队的基本情况以及傅作义同蒋介石的关系全部反映到中央。阎又文指出,傅作义是一名爱国抗日名将,主张和平建立国家,虽然与国民党内部高官有矛盾,但由于身处的地位特殊,被卷入内战难以避免,如果条件成熟,完全有可能让傅作义站在人民的一边。
图丨傅作义与蒋介石合影
当时傅作义奉蒋介石的命令,准备前往东北受降,在路上与我军发生了冲突,看着我军的胜利果实被傅作义夺取,阎又文多次劝说傅作义要谨慎行事,然而当时傅作义头脑发热,又怎能听进去阎又文的劝告,阎又文只好将傅作义的一些行动计划汇报给中央。
为了争取主动,傅作义让阎又文写一封公开信,公开指责是共产党打响了内战的第一枪。这一下让阎又文彻底犯了难,自己写了就是在欺骗人民,作为一名党员决不能做这样的事,但不写就会暴露自己。
左右为难的阎又文将这一情况上报给王玉,通过王玉让周总理知道了这件事,周总理同毛主席商量之后做出指示:要骂得狠一些,要能够激起解放区军民义愤,要能够导致傅作义狂妄自大。很快这封公开信被刊登在重庆的《中央日报》上,痛斥了毛主席的所作所为。
图丨周总理与毛主席
1946年,国民党完成内战部署,撕毁国共协定,开始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当时我军对阎锡山占领的大同进行合围,就在即将要发动总攻的时候,蒋介石派人向傅作义宣布,将大同划归到傅作义的管辖范围,并做出进攻张家口为大同解围的指示。
蒋介石深谙这些地方部队的调性,除非加官进爵,否则很难调动他们。果不其然,傅作义在接到命令之后,连续开了七天会讨论作战计划。为了成功达到目的,傅作义先派人前往解放区进行“和谈”,实则是为自己争取时间,很快就解了大同之围,随后一举成功占领了张家口。
傅作义占领张家口之后,国民党的报纸对傅作义大肆吹捧,称傅作义是“天之骄子”。得意忘形的傅作义让阎又文再次起草电文《致毛泽东的公开电》,有了第一次的经验,阎又文不需要再次请示党组织,思想上也更加放松,内容比第一次写的更加讽刺、犀利,从头到尾都充满了对我军的嘲笑和藐视。
图丨傅作义骑马照
这篇文章被南京的《中央日报》刊登之后,激起了解放军的极大愤慨,朱老总拿着通信员送来的文章,对西北野战军的领导指示:
“向连以上干部宣读,这叫激将法,人家骂我们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也不过如此。”
图丨《傅作义致毛泽东电》
毛主席看到这篇文章以后要求延安《解放日报》进行全文转载,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周总理说这是阎又文当秘书写得最有效的一篇文章。解放军全军上下看过这篇文章之后无不义愤填膺,更加激发了全军将士的战斗意志。但阎又文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有的朋友看过电文之后不再登门,甚至有些党组织的领导对他也产生了很深的误解。
“你的文章写的很好啊”
傅作义从张家口进入北平之后,阎又文也被授予了国民党少将军衔,除了继续担任傅作义的贴身秘书之外,还担任华北“剿总”办公室副主任以及新闻发言人,与此同时,王玉也进入北平,在阎又文的安排下,住进了国民党要人出入的北京饭店。
由于工作的关系,当时王玉由西柏坡的党中央直接领导,李克农指示王玉,要依靠阎又文的关系,进一步摸清楚傅作义的情况。阎又文假称王玉和自己是表兄弟,经常到北京饭店汇报情况,同时以记者的身份每星期参加新闻发布会了解傅作义的最新动向。
图丨王玉旧照
王玉在辽沈战役开始前返回西柏坡,辽沈战役打响之后,李克农派王玉再次返回北平,从阎又文的手中拿到了傅作义的军事部署。1948年10月,中央决定发动平津战役,要求用六个月的时间歼灭傅作义部,以避免国民党依靠傅作义加强长江防线。
天津被攻下之后,北平彻底被围,中央决定争取和平解放北平,但不排除用武力解放的准备。针对傅作义的守城计划,解放军对北平加紧包围,中央从阎又文送出的情报分析,傅作义可能能够接受和平解放的方案,但需要再争取一下。
次年1月,王玉再一次进入北平了解傅作义的动向,阎又文向王玉汇报,傅作义正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从那一天开始,阎又文将傅作义每天的思想情况和表现记录下来交给王玉,在北平被围困的那些天中,阎又文每天陪在傅作义身边,旁敲侧击劝说傅作义走和平道路。
图丨北平解放前后的傅作义
当时傅作义还不想放下武器,派人为自己修了一座小型机场,专门准备了一架飞机供自己南逃。阎又文劝说傅作义说,蒋介石的为人大家都了解,华北失守之后,蒋介石一定不会放过他。傅作义又打算西撤与马家军会合,阎又文说华北已经被共军包围的水泄不通,西撤很可能将部队拼光。
傅作义见无论去往哪里都是死路一条,便提出要死守北平,阎又文说死守不但让北平遭到破坏,自己还落下个破坏文化名城的骂名,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放下武器接受和平解放,争取得到中共的宽大处理。傅作义说自己不甘心败在这些年轻娃娃的手里,阎又文开导他说:
“连蒋介石都败在毛泽东手下了,我们算什么呢?”
傅作义看了一眼阎又文,不再吭声。当时傅作义虽然没有下定决心,但内心已经倾向于和平解放。傅作义的秘书长王克俊提议派代表去和解放军谈判,傅作义同意了这一建议,阎又文作为代表团成员,出城和叶剑英进行谈判。
图丨北平和谈
两个小时之后,阎又文将谈判过程的详细记录交给了傅作义,傅作义看完之后沉思了许久,说:
“事到如今,只有放下武器起义这一条路了。”
在北平宣告和平解放之后,傅作义和邓宝珊被毛主席邀请到西柏坡,周总理建议说还要带一个人,毛主席问周总理:
“带个什么人?”
“自己人。”周总理用三个字回答了毛主席的问题。
图丨阎又文(左6)随傅作义赴西柏坡拜会毛主席等人合影
就这样阎又文跟随傅作义和邓宝珊去了西柏坡,傅作义一见到毛主席都向他道歉,称自己是“有罪之人”,毛主席说傅作义办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随后有人向毛主席引见了傅作义身后的阎又文,毛主席一边握手一边笑着对阎又文说:
“好啊,阎又文,不愧是个秀才,你的文章写的很好啊!”
毛主席的这句话一句双关,不过这其中的含义只有毛主席、周总理和阎又文三个人心中明白,傅作义和邓宝珊直到去世都不知晓。在毛主席和傅作义谈话的时候,借口让阎又文休息,自己要和傅作义再谈一会,实则是让阎又文和罗清长等人商量北平解放之后的一系列问题。
“我想加入共产党,你看怎么样?”
新中国成立之后,阎又文根据上级指示,没有公开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继续做起义人员的思想工作。后来阎又文随军进入朝鲜战场,在他的日记中曾写到:
“如果我牺牲了,我只有一个愿望,希望组织公开我的党员身份。”
图丨阎又文(左2)代表傅作义方面签订协议
从朝鲜回国之后,傅作义点名将阎又文调到水利部担任副局长,虽然被选为政协委员,但并不是党员身份。在公开阎又文党员身份前,组织上让阎又文同傅作义再谈一谈,阎又文问傅作义:
“党的政策挺好,我还年轻,我想加入共产党,你看怎么样?”
傅作义对此非常支持,1958年的水利部支部大会上,阎又文被宣布成为共产党员,并当选为支部书记。在调任粮食生产局局长之后,阎又文对之前自己的潜伏工作始终保密,继续承担统战工作。
图丨绥远起义后阎又文与董其武(左 1 )合影
阎又文常年在各地奔波,积劳成疾,1962年9月25日,阎又文因患食道癌去世,终年48岁,在临终前,阎又文对守在病床前的妻子留下遗言:
“有事情找组织。”
关于阎又文身份的秘密,自此石沉大海,在他的墓碑上,虽然写了他是共产党员,但并没有写明是哪一年入党,就是担心傅作义受到太大的刺激。1974年傅作义去世之后,阎又文的身份依旧没有公开,也没有人知道他是英雄。这一秘密直接对阎又文的子女造成了影响。
当时阎又文的大女儿到了入团的年龄,结果被学校告知他们家政治历史很复杂,没有入团资格,当时阎又文尚未去世,他没有多做申辩,只能默默承受下来。而考入公安学校的二女儿本应该毕业之后进入公安机关,最后却被调离,一直没能归队。
图丨北平和谈时期的阎又文
在阎又文去世之后,阎又文的三儿子本应该从哈军工毕业后进入国防科工委,结果却被分到张家口市的一个小工厂,当上了维修钳工。最小的六女儿16进入部队,当兵一年多就因为表现优秀当上了代理分队长,18岁入党提干的时候,也因为父亲“历史不清楚”,无法通过政审。在当了八年兵之后,她复员回家,默默从普通工人干起。
阎又文的子女曾经就父亲“统战工作者”的身份找到统战部,结果被告知“不是统战对象,是共产党”,而在其他部门的档案中,却始终查不到阎又文解放前做过什么革命工作。这个秘密让阎又文的子女受尽连累,不得不为了父亲的事情到处奔走,这一找就找了30年。
1993年,原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刘光人在一次老干部聚会上遇到了王玉,刘光人曾经是阎又文二女儿的领导,对于阎又文的身份有过猜测。当年刘光人虽然和阎又文、王玉有过接触,但互相并不知底。在这次聚会上,刘光人对王玉说起了阎又文孩子们的情况,王玉激动地说自己这些年一直都在寻找阎又文的子女,却始终没有结果。
图丨刘光人旧照
过了几天之后,在刘光人的帮助下,阎又文的子女被带到了罗青长的家中,罗青长给阎又文的子女揭开了父亲身上的谜团。随后农业部给阎又文六个子女的所在单位发信函,说明了阎又文的身份,要求正确对待阎又文的子女,消除不良影响。
有了罗青长和王玉的证明,阎又文身上的谜团终于被揭开,但这一证明也只局限在阎又文子女的单位中。1997年电视剧《第二条战线》的播出,将阎又文描绘成一个反面人物,罗青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专门写文章《丹心一片照后人》发表在《北京日报》,为潜伏多年的的阎又文正名,让世人了解这个无名英雄。
图丨罗青长与夫人合影
周总理曾经对情报工作人员有16字告诫:“有苦不说,有气不叫;顾全大局,任劳任怨”,阎又文真正地用他的一生做到了这16个字,罗青长在文章中评价阎又文:
“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真正做到了‘白皮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