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现实题材创作改编,所用人名皆为化名。
资料来源:创作素材来源于人民日报《教授案》以及公开网络信息。因信息传播复杂,可能与现实存在出入,还望读者知悉。
部分图片非案件真实画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声明:作者专属原创文章,无授权转载搬运行为一律追究到底!
"砰!"
一声巨响划破了寂静的夜空,惊醒了梨花酒店的住客们。
凌晨三点二十分,初春的夜晚还带着几分寒意,但酒店后院却瞬间沸腾起来。
"快看!有人从楼上掉下来了!"一位穿着睡衣的住客惊恐地喊道。
酒店保安陈师傅听到喊声,立刻冲出值班室。
手电筒的光束照亮了酒店后院的一角,陈师傅看到了让他终生难忘的一幕。
两具尸体躺在地上,一男一女,衣着凌乱,血迹蔓延在冰冷的水泥地面上。
男的头发花白,约六十多岁;女的年轻许多,看上去才三十出头。
"快!快叫救护车!"陈师傅大喊,声音因恐惧而发颤。
但他心里清楚,从十六楼坠下,生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值班经理刘建国闻讯赶来,脸色煞白。
"死的是谁?住在哪个房间?"刘建国一边拨打110,一边急切地问道。
陈师傅跑回柜台查询电脑记录:"1618房间,登记的是孙伟平。"
"孙伟平?"刘建国愣了一下,"是那个华南大学的孙教授?"
他急忙调出客人资料,确认了房客身份:孙伟平,62岁,华南大学历史系教授。
"女的呢?登记资料上有吗?"陈师傅紧张地问。
刘建国摇摇头:"没有,房间只登记了一个人,这女的可能是后来偷偷带进去的。"
他停顿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恍然:"怪不得他每次都要住在十六楼最里面的房间。"
十分钟后,警笛声划破夜空,几辆警车和救护车停在酒店门口。
市公安局重案组组长刘志强带队迅速封锁了现场。
"死者身份确认了吗?"刘志强问道,他约五十岁,眼神锐利。
"男的是华南大学历史系的孙伟平教授,女的身份还在确认中。"
一名警员翻看死者随身物品:"在女性死者手提包里找到了身份证,林婉,32岁,职业是艺术培训机构教师。"
刘志强点点头:"通知两位死者的家属,同时保护好现场,不要让记者靠近。"
他抬头看了看十六楼的窗户,眉头紧锁:"立刻去1618房间,看看里面有什么线索。"
天亮后,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迅速传开。
"听说了吗?华南大学的孙教授和一个年轻女人从酒店坠楼了!"
"真的假的?孙教授不是很正派的人吗?怎么会和小三在酒店开房?"
"出轨被妻子发现,羞愧难当跳楼自杀?还是意外?"
类似的猜测在朋友圈和各大论坛疯传,华南大学的师生们更是震惊不已。
校园里,学生们聚集在一起,议论纷纷。
"太不可思议了,孙教授在我们心中的形象彻底崩塌了。"
"他上课时还经常强调学者的道德操守,结果自己却..."
孙伟平在华南大学有着卓越的学术声誉。
他专攻中国古代历史研究,著有多部学术专著,是国内这一领域的权威。
校园里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为了研究,他曾经徒步考察整个丝绸之路。
他的课总是座无虚席,学生们喜欢他风趣的讲解和渊博的知识。
"孙教授待人谦和,学识渊博,是我心目中知识分子的典范。"一位研究生这样评价。
"他很少参加应酬,总是说要把时间留给家人和学术。"历史系办公室主任回忆道。
孙教授的家庭在同事眼中同样令人羡慕。
他与妻子张丽结婚三十五年,恩爱和睦,膝下有一子孙小军。
张丽是中学语文老师,现已退休,温柔贤惠,是老式知识分子家庭的典型主妇。
孙小军在上海一家知名企业担任高管,事业有成,家庭美满。
这样一个书香门第,如今却因为这起事件而蒙上阴影。
"我不相信教授会出轨!一定有什么误会!"历史系李院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激动地说。
但警方在1618房间发现的证据却不容辩解。
酒店房间内,双人床上的痕迹清晰可见,浴室里有两套使用过的毛巾。
地上散落着男女衣物,床头柜上放着两杯喝了一半的红酒。
"初步判断,两人应该在房间内发生了亲密关系。"法医告诉刘志强。
"死亡原因是高空坠落导致的多处骨折和内脏破裂,符合从十六楼坠落的损伤特征。"
"自杀?他杀?还是意外?"刘志强问道。
法医摇摇头:"目前无法确定,需要进一步调查。"
警方调取了酒店过去半年的住宿记录。
令人吃惊的是,孙伟平和林婉在过去三个月内,已经五次在梨花酒店开房。
"他们一般周五晚上来,住一晚就走。"前台小姐回忆道。
"孙教授总是独自办理入住,那个女的后来才来,好像是为了避人耳目。"
更多关于林婉的信息也逐渐浮出水面。
她在市区一家名为"悦艺"的培训机构教授绘画,平时低调内敛,很少与同事交流私事。
"林婉经常参加孙教授的公开讲座,看上去对历史很感兴趣。"她的同事李玲回忆道。
"有时下班后会接到电话,然后匆匆离开,从不说去哪儿。"
警方通知了两位死者的家属。
孙教授的妻子张丽闻讯后几乎崩溃,由儿子孙小军搀扶着来到警局。
"怎么可能?他怎么会和一个年轻女子...还一起...一起..."张丽说不下去了。
她是一位典型的知识分子妻子,端庄优雅,现在却哭得不成人形。
"三十五年...我陪他从一无所有到功成名就...现在却..."她哽咽着无法说完。
孙小军搂着母亲,脸色铁青:"我爸绝对不是那种人!一定有人害他!"
三十五岁的孙小军西装革履,举止得体,但眼中的愤怒和悲痛无法掩饰。
"请你们一定要查清楚真相,我父亲绝不会出轨!"
另一边,林婉的父母从外地赶来,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满脸茫然。
"我们女儿从小懂事,怎么会和一个比她父亲还大的男人..."林父说不下去了。
林婉的手机被警方作为证据保存,经过技术人员解锁后,通话记录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过去三个月,她与孙伟平通话频繁,且多在晚上九点之后。
最后一次通话是案发前一天晚上十点十五分,通话时长三分钟二十秒。
警方在林婉的公寓内搜查,发现了一本日记和几张与孙伟平的合影。
照片拍摄于不同场合,两人看起来亲密但并不张扬,像是刻意避开人多的地方。
"太令人失望了,一个德高望重的教授,竟然做出这种事情。"
华南大学的校园论坛上,学生们的讨论热火朝天。
"孙教授不是经常在课堂上强调'学者要守住道德底线'吗?"
"这下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我再也不相信什么道德楷模了。"
舆论的风向对孙伟平极为不利,几乎所有人都认定这是一起典型的老教授与年轻女子的不伦恋情,而且以双双坠亡的悲剧结尾。
一些媒体甚至开始挖掘林婉的背景,暗示她是"傍大款"的拜金女。
"她父母是普通工人,她却开宝马、用爱马仕,钱从哪来的?"
这些言论无疑给死者家属带来了更大的痛苦。
案件调查进入了第三天。
刘志强和他的团队走访了孙伟平的同事和林婉的朋友。
多数人表示,从未察觉两人有任何不正常的关系。
"孙教授很注重形象,从不与女学生单独相处。"他的助教回忆道。
林婉的闺蜜则说:"林婉确实对历史很感兴趣,常去听讲座,但没提过和孙教授的私交。"
然而,案件的转折点出现在孙教授的儿子孙小军身上。
经警方调查,孙小军与林婉竟然也有联系。他的手机上存有多条与林婉的短信往来。
"那只是工作上的联系。"孙小军解释道,表情略显紧张。
"林婉的艺术培训机构想要与我们公司合作一个儿童教育项目。"
这个解释看似合理,但警方在林婉的公寓还发现了一本日记。
最后一页的内容令人震惊:"今晚必须结束这一切,我无法再继续下去了..."
日记中没有明确提到孙伟平的名字,但多次提到"他"和"那个人"。
案件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
刘志强反复审视着案发现场的每一个细节。
酒店十六层走廊的监控显示,案发前一小时,确实有一个模糊的身影出现在1618房间门口,随后消失在楼梯间。
由于角度问题,无法辨认这个人的面部特征。
房间内的线索也很奇怪:两杯喝了一半的红酒,经检测,其中一杯含有安眠药成分。
最让人费解的是,房间的门是从外面被反锁的,而钥匙卡不在房内也不在死者身上。
"这根本不是什么意外坠楼或自杀,我们面对的可能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谋杀案。"
刘志强对同事说,眼中闪烁着侦破疑案的光芒。
调查组对酒店当晚所有住客进行了排查,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
林婉的前男友高明当晚也住在梨花酒店,就在1620房间,紧挨着案发现场。
高明是一家金融公司的经理,今年34岁,与林婉曾有两年恋情,去年分手。
"纯属巧合,我来这里是出差。"高明解释道,表情略显慌乱。
但房卡记录显示,当晚凌晨两点五十分,高明的房卡曾被用来尝试打开1618房间的门。
这个发现让案件有了重大突破。
高明被带到警局进一步调查。
"我承认尝试开过那个房间的门,但我没有进去。"他坚称。
"我只是知道林婉在那里,想和她谈谈,敲门没人应,就离开了。"
警方不相信这套说辞,决定继续深挖他与案件的关联。
正当刘志强准备进一步审问高明时,接到通知:
孙教授的妻子张丽请求见他,说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诉他。
刘志强在询问室见到了张丽。
往日优雅的女教师如今憔悴不堪,眼睛红肿,声音沙哑。
"刘队长,我有些事情必须告诉你们..."她的声音几乎低不可闻。
"什么事?有助于案件调查的线索吗?"刘志强追问。
张丽深吸一口气,像是下了很大决心:"其实...其实我早就知道了..."
"知道什么?"刘志强感觉到这可能是案件的关键点。
"孙教授和林婉的关系?”
张丽抬起头,眼神中充满了悲伤和某种难以名状的情绪:
"林婉不是我丈夫的情人...她是...她是..."
她的话还没说完,孙小军突然闯入了询问室:"妈!别说了!"
他的脸因激动而涨红,额头上青筋暴起。
刘志强示意民警拦住孙小军,转向张丽:"请继续说,林婉到底是谁?"
张丽看了儿子一眼,眼中流露出深深的痛苦。
她深吸一口气,颤抖着说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事实:
"林婉是我儿子的情人!不是我丈夫的!孙伟平是为了保护儿子,才..."
她的声音戛然而止,痛苦地闭上眼睛,泪水夺眶而出。
房间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震惊地看着这位母亲,试图理解这个颠覆一切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