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产物,建立的目的就是培养革命军事人才,以挽救中国危亡。我党深知黄埔军校的重要性,因此积极推荐优秀青年报考,以期培养出一批具有军事和政治才能的革命骨干。



在一期正取生350人备取生120人当中,有29人入学前就已是我党党员,在校期间又发展了57人加入我党,令人称奇的这86名我党党员中有三对郎舅,他们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三对郎舅的光辉革命历程!

湖南醴陵李人干和左权,系郎舅关系,左权的姐姐嫁给了李人干为妻。

1923年冬,李人干和左权一起来到广州,同时考入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校学习。1924年秋,该校并入黄埔军校,李人干和左权被编入一期第六队。

李人干。在校期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李人干参加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东征战役,历任历任军校教导第二团排长,东征军副连长。在惠州战役中,李人干率一个连猛攻敌人扼守的城门,不幸阵亡,年仅27岁。



左权。1925年1月经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党军教导团排、连长,程潜攻鄂军卫队连长,1925年12月赴苏联学习。

1930年,左权回国后即被派遣到闽西苏区,历任红军军官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红12军军长,红1方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长,红五军团第15军军长兼政委,红1军团参谋长。

1934年参加长征,左权参与指挥了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毛主席曾称赞左权是“神枪手”。“左权他吃的洋面包都消化了,这个人硬是个‘两杆子’都硬的将才。



长征到达陕北后,左权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红军东征。1936年,他接替林彪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西征并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刘伯承曾评价说:“左权同志部署作战是细致周密的。1936年双十二事变前夜的陕北山城堡战斗,就是一个范例。”

抗日战争爆发后,左权历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等职务,协助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取得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胜利。1942年5月,在山西辽县十字岭突围战斗中,左权不幸壮烈殉国,年仅37岁,是我党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朱德评价说他是“钢铁般坚强、狮虎般勇猛的优秀将领”,“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

湖南醴陵张际春和黄振常,系郎舅关系,黄振常的妹妹嫁给了张际春为妻。

1924年夏,张际春在毛主席的推荐下,考入黄埔第一期第二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而黄振常则早在1923年冬就来到广州,考入大本营军政部陆军讲武学堂,1924年秋该校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黄振常被编入第六队。在校期间黄振常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际春。毕业后,被分到军校教导第一团见习,后调任军校教导第一团连党代表。在两次东征期间,张际春作战勇猛,深得蒋介石器重,累升为上尉连长、少校副营长、中校党代表、中校营长。

1926年9月,张际春受我党委派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两年后,他又转到了伏龙芝军事学院继续学习。

1929年春回国后,张际春被留在上海,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军事部委员兼江苏省军委委员、上海总工会纠察队副总指挥。



1929年8月下旬,因叛徒白鑫出卖,张际春与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等5人同时被捕。8月31日,彭湃、杨殷、颜昌颐、邢士贞等4人被秘密处决。而张际春因为蒋介石想瓦解共产党员中的黄埔同学,授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曾扩情保释,成为唯一的幸存者。当时张际春身患重病,大口咳血,经送医治疗,病情稳定后,仍被送往南京陆军监狱服刑。

1932年初,张际春填写自新书获释,被蒋介石派任中央军校政训处中校政治教官。1933年4月,张际春病逝于重庆。

黄振常。毕业后历任黄埔军校教导第2团见习排长,党军第1旅通讯队副队长,国民革命军第6军18师连长。参加了东征和北伐战争。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特务营中校营长,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南下潮汕时任第3师营长,作战失利后返回家乡参加了湘南暴动,被任命为农军副大队长。1928年随农军上井冈山,同年秋在作战中牺牲。



湖南石门王尔琢和郑洞国,系郎舅关系,郑洞国的妹妹嫁给王尔琢为妻。

王尔琢。1924年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被编在第一队,同年秋,在周恩来的引领下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王尔琢连续担任第二期、第三期学生分队队长和党代表,曾率领学生军参加平定商团叛乱的战斗。

在1926年3月的“中山舰事件”中,王尔琢与蒋先云、陈赓一道三次舌战蒋介石,被蒋介石大骂为“是个不听话的学生”。

北伐战争期间,王尔琢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三师党代表、东路军先遣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和二十六团团长。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前夕,曾委派两位亲信以擢升军长之高官相许,企图拉拢王尔琢加入中国国民党,被王尔琢严词拒绝。4月底,王尔琢来到上海,向老师周恩来汇报情况。5月下旬,与周恩来一同赶赴武汉。



1927年7月,王尔琢随周恩来奔赴南昌,秘密从事起义前的准备工作。8月1日,王尔琢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部队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四团参谋长。当时张发奎欲率警卫营乘火车到南昌分化拉拢起义军,被王尔琢在南昌郊外德安车站缴械,并将部分士兵编入起义部队。

1927年10月1日,在朱德统一指挥下,王尔琢率部于三河坝与敌激战三昼夜,然后突围至饶平附近,受到周恩来和总指挥贺龙的夸奖。随后王尔琢与朱德、陈毅一道率余部转战于闽赣粤湘边,起义余部在大庾整编为一个纵队时,被任命为纵队参谋长。

1928年1月,王尔琢被朱德破格任命为工农革命军第1师参谋长。井冈山会师后,王尔琢被任命红4军参谋长兼第28团团长。协助毛主席、朱德指挥了五斗江、草市坳和龙源口等战斗的胜利。1928年8月25日,在追赶被前卫第2营营长的袁崇全胁迫、欺骗的1个步兵连和1个迫击炮连途中,遭遭叛徒袁崇全开枪射击,英勇牺牲,年仅25岁。

王尔琢牺牲后,朱德挥泪长叹:“我军失去一位能将啊!”追悼会上,毛主席起草、陈毅书写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由此可见王尔琢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

郑洞国。1924年夏,郑洞国冒黄鳌之名,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编入第二队,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郑洞国参加平定广州反动商团叛乱的战斗。11月郑洞国担任教导一团第二营第四连党代表。

1925年2月,郑洞国随校军东征。1926年,郑洞国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八团第一营营长。同年11月,因功升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3师8团团长。这时郑洞国刚年满24岁。

1927年因对革命前途感到悲观,郑洞国和原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四团团长梁文琰、一团营长郭一予。第二十二师团长刘进等人声明脱离共产党。



此后,郑洞国先后担任国民党第九军教导团团长、第二师第五旅第十团团长、第二师四旅旅长、第二师师长、31集团军第98军军长、新编第11军荣誉第1师师长、第八军军长、中国驻印军新1军军长。历经军阀混战、长城抗战、保定之战、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昆仑关之战、长沙二次会战以及印缅之战等诸多战役的洗礼,成为国民党军中战功赫赫的抗日将军。



1960年10月19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颐和园会见黄埔校友,前排右一为郑洞国将军

抗战胜利后,郑洞国历任第三方面军副司令长官、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代理司令长官,东北“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

1948年郑洞国率部在长春投诚,重获新生。1952年5月末,郑洞国被委任为水利部参事。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经由毛泽东主席的亲自推荐,郑洞国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的委员,并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和家宴招待。

从他们革命历程中可以看出,这三对郎舅——李人干与左权、张际春与黄振常、王尔琢与郑洞国,在黄埔军校接受了严格的军事和政治训练后,他们有的早早牺牲在东征战场上,有的成为早期井冈山著名将领,有的成为抗日英雄,还有的经历了曲折的革命道路后最终选择了正确的方向。他们的光辉革命历程,是中国革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黄埔军校培养出的杰出人才的缩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