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辽沈决战前,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手底下共有45个师的部队,这些部队被卫立煌编成了四个兵团,卫立煌手底下的这四位兵团司令分别是谁?几人结局如何?
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
第一兵团司令为郑洞国。辽沈战役中,郑洞国部下陆续起义,最后,兵团直属队也带着郑洞国投诚。郑洞国的投诚虽然是被动的,投诚时大部分部下已经投诚或起义,自己也是被部下带着投诚的。当时为了让更多的将领投诚、起义,所以对郑洞国给予了极高礼遇,所以郑洞国还得感谢这些部下,部下谋取前程时还不忘带着他。
郑洞国
郑洞国第一兵团当时下辖两个军以及一些直属部队,第60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后来被授予中将军衔,在起义将领中发展不错,这也是他后来打出来的。在第60军起义后,新编第7军军长李鸿也放下了武器投诚,后来返回家乡。
郑洞国及属下两位军长都是黄埔生,曾泽生曾进入云南讲武堂,后进入黄埔学习,担任第三期学员的区队长,也算是黄埔生。整体来看,郑洞国以及两位部下在关键时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所以结局还算不错。
第六兵团司令:卢浚泉
第六兵团司令卢浚泉在辽沈战役时隶属范汉杰指挥。锦州战役后期,卢浚泉等人率部突围,卢浚泉在突围途中被发现,卢浚泉被俘后积极改造,又加上他曾在被俘后写信给其他滇军起义,所以卢浚泉第一批被释放。
卢浚泉
卢浚泉的第六兵团当时下辖四个军。第93军军长盛家兴在突围时被俘,盛家兴军事素养过硬,所以后来直接成为教员,也算是不错的结局。新编第五军军长刘云瀚在辽沈战役中没有被俘,后来退往天津,天津战役时,刘云瀚再次逃走,又前往长沙任职,长沙起义时,刘运瀚再次逃脱,在广东担任重建后的第十九军军长,率部退往金门,此后履任要职。不得不说,刘云瀚突围的本事与孙元良有一拼的。
新编第八军军长沈向奎和刘云瀚的经历一样,辽沈战役中,沈向奎从葫芦岛撤退,后来一路南撤,最后撤往了金门,担任副司令等职。锦州战役爆发后,驻防在锦西的第五十四军编入东进兵团,在军长阙汉骞的率领下增援锦州,被层层阻击不能前进,最后阙汉骞率部从葫芦岛撤退。
阙汉骞
刘云瀚、沈向奎、阙汉骞之所以能撤离或者突围,主要是他们在在锦州外围作战,所以才能顺利撤出,而盛家兴当时在锦州城内,突围时被俘虏。
卢浚泉和曾泽生的经历一样,都曾在云南讲武堂学习,后来进入黄埔轮训,结束后留校任第三期区队长,盛家兴、刘云瀚、沈向奎、阙汉骞也都是黄埔生,也就是说第六兵团司令和几位军长都是黄埔生。
第八兵团司令:周福成
第八兵团司令周福成是东北军旧部。1938年,周福成便已经是53军军长,直到1947年才被提拔为第八兵团司令。辽沈战役中,周福成负责防守沈阳,锦州被攻克后,沈阳也很快被攻克,周福成被俘。
周福成
第八兵团下辖两个军,第53军军长由周福成兼任。第6军军长为罗又伦,辽沈战役前夕,离开沈阳治病,因此没有被俘,后来更是出任了黄埔军校第四任校长。
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
第九兵团是几个兵团中最大的一个兵团,兵团司令为廖耀湘,后来突围时被俘。
第九兵团当时足足下辖六个军以及一个骑兵司令部。新编第1军军长潘裕昆在辽沈战役爆发前隐居在家,后来又通电起义。廖耀湘兵团在辽西覆没时,新编第6军军长李涛、第49军军长郑庭笈、第71军军长向凤武三人在辽西被俘,只有新编第3军军长龙天武只身回到沈阳,龙天武后来南撤。
廖耀湘
廖耀湘率领西进兵团增援锦州时,第五十二军军长刘玉章认为兵力不足,这点兵力防守都困难,不愿意西进,于是刘玉章前去沈阳找卫立煌商量,卫立煌最后同意第52军前去打通营口,刘玉章第52军是关麟征一手带出来的部队,是一支非常有战斗力的部队。
辽南地区当时没有东野的主力部队,所以很快打通了营口通道,当东野主力部队南下追歼第52军时,第52军还是组织起了有效抵抗,最终第52军从营口撤出了一万多人,后来该部调往上海进行扩编,后来又将部队撤往了舟山,所以刘玉章后来备受重用。
刘玉章
廖耀湘第九兵团的六位军长都是黄埔生,辽沈战役中有三人在被俘,其余三人,一人起义,两人成功逃脱。
结语:
辽沈战役中,卫立煌手底下的四位兵团司令中,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投诚,第六兵团卢浚泉、第八兵团司令周福成、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被俘。这四个兵团下辖的14个军被全歼了11个军,这14个军长中除了周福成不是黄埔生,其余都是黄埔生,辽沈战役中,这14位军长中有5人被俘,3人投诚或起义,5人突围,1人因病不在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