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存 图片来自网络

1940年6月,刚当上荣誉一师师长才两个月的舒适存就因在枣宜会战中“奉令前进托故迟延、擅离配置地”致土门垭失守,被蒋氏下令处决。

好在新编11军军长郑洞国为人厚道,百般托人在蒋氏面前求情,终于换来了改判五年的一纸赦书。

因为关押舒适存的监狱归重庆警备司令部管,郑洞国又东奔西走,用老部下的脸面走通了重庆警备总司令刘峙的门路,以“戴罪立功”的名义把舒适存放了出来。

服刑3天后,舒适存走出监狱,以新编11军(1940年10月改番号第8军)高参的名义继续服役。

只不过,这个高参是“黑户”。

就这样,在1941年9月之前,舒适存就顶着一顶“黑官”的帽子在第8军干了1年。

1941年9月,由于第8军在“荆宜攻势”(宜昌反击战)中表现突出,蒋氏开了恩,把舒适存剩余刑期给赦免了,舒适存也由“黑户”高参变成了第8军参谋长。

蒋氏虽然赦免了舒适存,但舒适存的军旅生涯毕竟留下了污点。

他的一生,除短暂担任过荣誉一师师长外,其他职务要么是参谋长,要么是副职,再也没有担任过军事主官。
可能有人会说,在抗战时期,那么多打了败仗、犯了罪的将领,在日后不都仍然当着军事主官吗?

为什么舒适存就不可以呢?

这话说的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舒适存不仅是违抗军令的事情,他的身份也让他注定在蒋系部队中没有大的发展。

因为他曾经是红军叛将。

其实,那些投蒋的红军叛将们过得并不好。

蒋氏之所以肯接受他们,目的就在于分化红军。

因此,这些叛将们也都捞了个高参、参议的头衔,但带兵的几乎没有。

抗战爆发后,这一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观,这些红军叛将纷纷被弃用,委以游击支队、纵队司令等职务。

这是因为,抗战爆发后,游击战成为了主流战术,而蒋军将领会打游击战的几乎没有。在不得已之下,蒋氏也只能启用这些红军叛将了。比如杨遇春、孔荷宠等。

在这批人中,舒适存算得上是佼佼者了。这主要是因为他遇上了郑洞国。



郑洞国 图片来自网络

1917年6月,舒适存加入湘军第2师3旅5团。(有的资料上说,舒适存是1918年春季当兵的,这应该是舒适存补上正兵的日子。)

湘军第2师这个番号熟悉不?

熟悉彭老总履历的人应该看明白了。

彭总当时也是湘军第2师的,只不过是在3旅6团当兵。

在1918年的时候,彭总应该是班长或排长。

因此,舒适存和彭总应该是认识的,这也为后来彭总用舒适存在红军担任参谋长和作战科长埋下了伏笔。

舒适存刚当兵的时候比较惨,连个正兵也没混上。

因为那时候湘军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部队没有缺编是不能招兵的。因此,舒适存在第2师当兵只是个备选兵。

也就是说,当正兵有了缺额之后,他才能补进去。

而且,在部队里吃饭、穿衣都是要花自己钱的。

但也有一点好处,那就是钱可以先欠着,当补为正兵拿了军饷后再还。

舒适存在军中的发展很顺利,用了短短8年时间,就成为了叶开鑫第44军的团长。

这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

一是军阀混战,部队改编、合并得厉害。而且舒适存参加的战斗也很多,打一仗,部队改编一次,他就升1级。

就这样,8年时间,让舒适存由一个列兵升为团长,其当团长的时间并不比彭总晚多少。

二是舒适存有文化。

在当兵之前,他曾经当过小学教员。

这种知识分子在文盲遍地的湘军中简直如宝贝般的存在,也是他被举荐到湖南讲武堂的原因之一。

可好景不长。

1928年7月18日,在军阀混战中反复横跳的叶开鑫终于尝到了恶果,第44军在汉口被胡宗铎、夏威缴械遣散。

就这样,舒适存以“编余”军官的身份被遣散了。

被遣散后,舒适存并没有回到家乡平江,而是住在了长沙。

1930年7月,彭总率红军攻克长沙。

舒适存虽然当时仅是个平头百姓,但毕竟当过湘军团长,家里有田有地,就被当作土豪给抓了。

可没过久,舒适存竟然当上了红三军团下属第八军的参谋长。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有四。

一是,舒适存虽然是个土豪,但没有什么劣迹。

二是,红三军团大多数官兵都是平江人,和舒适存是老乡,对他都比较了解。

三是,舒适存当年当兵还是红军早期将领余贲民介绍的。

四是,红军当时虽然啥都缺,但尤其缺乏的是军事人才。舒适存曾经当过团长,多少也算得上是个人才。

因此,彭总在综合考虑之后,就动员舒适存加入红军。

1932年秋,舒适存调任红三军团总指挥部作战科科长。

就在舒适存在红军中逐渐受到重用之时,一个变故发生了,那就是红2师师长郭炳生投敌事件。

郭炳生是彭总老班长郭得云之子。

郭得云与彭总相交甚深。

想当年,彭总被提拔为排长时,因被莫名其妙打了一顿军棍愤而离队,手捧少尉军服拦住他的人就是郭得云。



图片来自网络

这还真是个趣事。

当时军中流行一个规则,那就是每逢提升前,获得提拔的人总要莫名其妙地挨上一顿军棍。

行伍出身的人都明白这其中的道道,自然会心花怒放,同事们也会买酒、买肉前来庆贺。

至于为什么?不得而知。

可能是怕被提拔之人得意忘形而事先警告一下?

而那些毕业于军校的人,则受不了这一套,挨军棍后愤而离队的人也不在少数。

彭总当时也不知道这个规则,他很奇怪,自己立功没受奖也就罢了,为何还要平白无故的挨上一顿军棍呢?

好在被郭得云拦住了。

还有就是彭总怒杀恶霸后逃离部队,也是得郭得云相助才得以逃脱。由此,二人成了生死之交。

郭炳生投敌后,蒋氏如获至宝,立即任命其为新编37师师长,并命令郭炳生继续分化瓦解红军。

由于舒适存加入红军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因此,在郭炳生的蛊惑下,舒适存也投敌了。

由于舒适存是红三军团总指挥部作战科长,掌握着红军很多机密,因此在蒋氏面前身价百倍。

一到南昌见到蒋氏,就被立即任命为南昌行营少将参议。

不过,这一切都随着红军长征结束了。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后,舒适存失去了被利用的价值,被蒋氏打发到陆大特别班第2期上学去了。

蒋氏其人,尤其擅长的就是分化瓦解对手,但他对被大官厚禄收买归降自己的人是不会信任的。

他的逻辑是,既然你们能叛变了一次,那就意味着还能叛变第2次。

如果手中有兵,那还好说,毕竟还具备被利用的价值。

可像舒适存这样手中无一兵一卒的,自然就靠边儿站了。

1937年,舒适存从陆大毕业,随即调任第52军第2师参谋长。

在第2师,他遇到了师长郑洞国。

这对于舒适村来说是一个幸运。

若不是遇到了郑洞国,舒适存恐怕从此泯然于众人矣。可他却好运,遇到了忠厚老实人郑洞国。

台儿庄之战后,郑洞国强烈要求从第2师调出,这是因为他与52军军长关麟征之间产生了矛盾。

这个矛盾是在保定会战时发生的。

当时,由于战况紧急,关麟征接到刘峙撤退命令后,也不知道是来不及或是忘了和故意的,竟然没有通知郑洞国撤退,让第2师差点被日军包围,气的郑洞国好顿抱怨,都是黄埔同学,你哪能这么干呢!

郑洞国走了,舒适村的日子不好过了。

也是,连郑洞国这位黄埔1期生在关麟征部下都没有好果子吃,何况他这个先是湘军,后是红军,还是投降过来的人呢?

由于在第2师期间,舒适存与郑洞国的关系甚好,郑洞国在婉拒了汤恩伯要任命其为军长,投奔第5军被任命为第5军副军长兼荣一师师长后,邀请舒适存到荣一师任副师长兼参谋长一职。

从此,舒适存进入了黄埔系的第5军系统。

若论参谋能力,舒适存还是有两把刷子的,无论是在台儿庄之战中,还是在昆仑关之战中,都有其参谋擘画之功。

也可能是当参谋时间长了吧,舒适存对在战争中承担责任这一块儿就显得差了很多。

比如在昆仑关之战中,他的有些做法就很丢人。

1939年11月25日,荣一师和第200师向界首高地发起攻击,炮兵14团一营二连负责火力支援。

仗打了一个白天,步兵未能拿下日军阵地。

到了夜间,双方不断派出小部队来袭扰对方。一线步兵每当遇到日军袭扰时,总是要求炮兵支援。

可在夜间射击,效果很差。

这下子,炮兵指挥官邵百昌心疼了。

因为二连是榴弹炮连,炮弹当时无法国产,都是用真金白银从国外换来的。

兼之夜间射击,效果几乎没有。邵百昌就下令,除非有炮兵指挥部的命令,二连不得夜间射击。

可没料想,就是这道命令,让舒适存与炮二连连长林初耀(毕业于黄埔10期,曾任黄埔军校第九任校长)差点打起来。

按照当时炮兵的章程,如遇大战,营指挥部一定与资历较浅的一个连长在一起,其目的在于可以随时指导该连长作战。

在炮14团,一营二连连长林初耀资历较浅,因此,炮一营就把指挥所和炮二连指挥所放在了一起。

仗打起来后,炮一营营长觉得林初耀虽然资历浅,但指挥作战不含糊,也就放心把指挥部搬走了。



界首之战打响后,因为荣一师担任主攻,参谋长舒适存就来到了一线指挥部,和炮二连指挥部放在一起。

夜间,日军又来偷袭,前线步兵请求炮兵支援。

由于有邵百昌的命令,林初耀说啥也不肯开炮。

可一线的团长不断请求炮兵支援,舒适存只能和林初耀商量,意思是说,只要打几发炮弹,壮壮前线官兵的胆子就行。

可林初耀还是不同意,因为只要一开炮,炮兵指挥部就知道是二连打的,他不敢违抗命令。

可舒适存实在受不了一线团长的哀求,再次来找林初耀商量,并表示说只要打三发炮弹即可,并且他是一线的指挥官,若炮兵指挥部问责,由他来承担责任。

林初耀见舒适存这么说了,也只好勉为其难的发射了三发炮弹。

果然,炮声一响,炮兵指挥部就打来电话质问,你为何违反禁令夜间实施射击?

林初耀只好说,是荣誉一师参谋长舒适存少将的命令,他不得不从啊。

没想到,舒适存突然变了卦,对着林初耀说,“你好狡猾呀,明明是你自己下的射击口令,为何说我命令你射击?”

很显然,舒适存在玩偷换概念。

下令射击,确实是林初曜发出的命令,可命令林初曜发出射击口令的,难道不是他吗?舒适存这么做,就是用官职来压林初耀,让林初耀承担违抗命令的责任。

见林初耀不服,舒适存带着手下卫兵朝林初耀靠了过来,就要动手。

这下子,炮二连官兵不干了,也纷纷挽起袖子过来帮忙。

眼看在指挥部内就要上演一场全武行,舒适存只能悻悻地挥挥手,“算啦、算啦。”

从这件事儿就可以看出,舒适存的素质还真的不咋地。

这件事儿,让林初耀记了舒适存一辈子。

因为这是战时,战场抗命的后果是,林初耀很有可能会被直接拉出去毙了的。

舒适存这么这么做,就是把林初耀往死里坑。11月29日,杜聿明对战场态进行了调整,林初耀赶紧率炮二连脱离了荣一师的阵地。

林初耀说起来也挺倒霉的。

他在昆仑关之战中,炮兵阵地所在位置从来没被日军发现;也没有遭到日军炮击或轰炸;所有人员、车辆、火炮均完整无缺。

因此,杜聿明给他记大功一次。

可林初耀根本就没有收到记大功的命令。

这个记大功的命令被炮一营营长张可法给隐瞒了,把“金”贴在了自己脸上。

昆仑关之战后,张可法获得了“蒋氏的好战士”荣誉称号。

此役过后,荣一师调离第5军,在1940年3月与第5师、新编第33师合编为新编11军,郑洞国举荐舒适存担任荣一师师长获蒋氏批准。

1940年4月,舒适存走马上任。

可没想到,在两个月后的枣宜会战中,舒适存奉命率荣一师防守土门垭防线,先是率部迁延不进,贻误战机,后又在遭到日军攻击时,由于损失较大,在未得到命令时,就擅自撤离了土门垭。

要知道的是,土门垭在宜昌以东10公里,若失守,宜昌的东大门将洞开。

可舒适存仍然选择了撤退。

荣一师本是一支由伤愈归队的士兵组建起来的部队,不仅战斗经验丰富,而且对敌日军满怀仇恨。

这样一支部队若指挥得当,是能打硬仗的。可没想到,却在舒适存的指挥下变成了一只绵羊,丢尽了郑洞国的脸面。

枣宜会战后,蒋氏像桂南会战后一样,对大批将领进行了处分。

由于舒适存对宜昌失守负有直接责任,直接被蒋氏下令处决。

好在有郑洞国在外面上下跑动,为他求了个5年徒刑,又求了刘峙,舒适存才得以用“黑户”身份在第8军当高参。

1943年,郑洞国调任新一军军长。

由于和舒适存搭档比较顺手,郑洞国又恳求蒋氏把舒适存也调到新一军担任参谋长,后又担任新六军副军长,成为了第五军系的干将。

纵观舒适存的军旅生涯,郑洞国是陪伴其一生的贵人。

若没有郑洞国,恐怕舒适存早就被关麟征排挤出嫡系部队,赶到不知哪个杂牌部队去了。



郑洞国 图片来自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