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大渡河的两次战役(强渡安顺场和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路上一次决定生死存亡的战役,在毛主席的英明决策下,三万中央红军战士在十几万国民党部队和地方军阀的围追堵截之中逃出生天,创造了奇迹。事实上,红军成功突围还要感谢一位老秀才,为什么这么说?



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

大渡河拦住去路,蒋介石叫嚣让做“石达开第二”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征。

长征初期,中央红军在敌人的封锁下伤亡惨重,血战湘江后部队从8万人锐减到3万余人。1935年1月,中央红军抵达贵州遵义县城,纠正了博古、王明、李德的错误,确立了毛主席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成为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后,中央红军远远甩开追兵,向大渡河沿岸挺进,准备在川西与红四方面军进行会和。

1935年5月24日,中央红菊顺利走出彝民区,向大渡河挺进。5月25日,红军17位勇士强渡大渡河,顺利拿下安顺场,毛主席、周总理、朱德等中央首长也抵达此地。

事实上,红军拿下安顺场正中蒋介石的下怀。5月的大渡河汛期已经开始,河面300多米宽,水深30米,水流湍急,轰隆隆的巨浪似乎能吞没河面上的一切。据当地人讲,一头牛掉进河里,不到二里水路就变成了一副牛骨架。



大渡河

红军赶到安顺场只缴获了一条小船,后来又向当地人借来两条,但三条小船一次加起来只能渡120人,来回需要一个多小时。对于近三万红军将士而言,全部过江需要一个多月,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蒋介石早已看穿了红军的困境,要求薛岳带领国民党主力沿金沙江北上,同时给四川军阀杨森去电,要求杨森的川军协助薛岳部,严防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此时,蒋介石叫嚣着让毛主席成为“石达开第二”。

毛主席

毛主席深夜拜访

石达开来安顺场时是五月,人数三万,红军也是五月,将士也接近三万,太平军被清军和地方武装包围,红军被国民党军和地方军阀追击包围,情景何其相似,难得红军要布石达开的后陈,被国民党消灭在大渡河边?身在安顺场的毛主席陷入了沉思。

5月26日晚,红军总政治部主任李富春给毛主席带来一个消息,说镇上住着一个90多岁的老秀才,曾亲历石达开的覆灭,不如去请教一下,看看有什么突围的办法。毛主席喜出望外,对李富春说:“我亲自去!”



石达开

毛主席、李富春和两名警卫员提着灯笼来到老秀才的住地。原来这位老秀才名叫宋大顺,他目睹了红军的纪律,比石达开好,比国民党军更好,对红军有同情之心,愿意将石达开覆灭的事情告诉红军。如今毛主席深夜拜访,老秀才更为感动,就想给红军出谋划策。

老秀才回忆起72年前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紫打地(安顺场)的经过,他说石达开之所以全军覆没,是因为在紫打地被清军赶上,石达开不忍将士被屠戮,因此率部投降,结果自己被凌迟处死。因此,红军当务之急是迅速渡河。

老秀才感慨道,本来石达开是可以渡河的,他本可以北去康巴、西入西昌,南往云南,结果他明知追兵已近,却因为小妾给他生下儿子,大宴三天白白耽误了战机。

泸定桥

老秀才面授玄机

毛主席熟读历史,自然知道石达开殒命紫打地的故事,老秀才这么讲,是告诉他应该立即率领红军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可是如今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红军在安顺场渡河时间拉得太长,很容易再次陷入包围圈,重蹈石达开的覆辙。想到这里,毛主席目光炯炯地问老秀才:“老先生,您觉得红军怎样才能摆脱如今的困境?”

老秀才捋了捋胡须,略作一番沉思说:如果红军不怕辛苦,只有顺着大渡河往上走,大约300里处有一座康熙皇帝亲批、政府建造的铁索桥,名唤泸定桥。在那里渡河尚存一线生机,若不赶紧离开,等国民党军一到,利用安顺场两面高山峡谷的地形,再加上湍急的大渡河,那和当年石达开遇到的情况就差不多了。

听到老秀才的建议,毛主席非常赞同,他坚定地说:我们红军都是千里跋涉锻炼出来的,不怕路远,我们就根据老先生的建议过泸定桥,摆脱国民党的包围圈!

毛主席起身紧紧握着老秀才的手,感谢他为红军提供的宝贵建议。

5月26日,毛主席留下红1师在安顺场继续渡河,同时命名红2师北上抢占泸定桥,务必于5月29日拿下。

接令后,红一军团4团星夜兼程,两天走完240里的山路,于29日凌晨抵达泸定桥西岸,组成22名勇士踏着铁链飞夺泸定桥,实现了战略转移,将国民党军甩在身后,避免了成为第二个石达开的悲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