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85年的春天,河畔村又传开了一条流言:
程家老大程大海要娶寡妇林秀英。
"这程大海是老糊涂了吧?找个寡妇当媳妇?"李婶摇着头说。
"可不是嘛,那林秀英可比他大三岁呢。
再说了,寡妇门前是非多,谁知道她有什么不干净的事。"王婶附和道。
没人会想到,这个被全村人笑话的决定,竟让一个家庭的命运彻底改变。
01
"大海啊,娘跟你说,这事还是再想想吧。"刘氏拉着儿子的手,欲言又止。
程大海坐在板凳上,低着头搓着手:"娘,您就别担心了。林秀英人挺好的,勤快、能干,又明事理。"
"可是她是个寡妇啊!"刘氏急得直跺脚,"你三十二了,是该娶媳妇,可也不能找个寡妇啊。村里人都在笑话咱们家呢!"
坐在一旁的程老汉抽了口旱烟,慢悠悠地说:"人家勤快能干就行,管别人说什么。当年你嫁给我的时候,村里人不也说三道四的吗?"
"那能一样吗?"刘氏瞪了老伴一眼,"我好歹是清清白白的大姑娘。这林秀英,都嫁过人了,谁知道……"
"娘!"一直沉默的程小江突然开口,"您别这么说秀英嫂子。她前夫是得病死的,又不是她的错。再说了,她人确实不错,上次我去她家,看她把那小院子收拾得多干净。"
刘氏还想说什么,程大海站起身:"娘,我都想好了。不管别人怎么说,我就认定林秀英了。"
看着儿子坚定的眼神,刘氏一下子没了脾气。她知道,这个老实巴交的儿子从小到大都是一根筋,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其实程大海心里也不是那么有底。第一次见林秀英是在集市上,媒婆张大娘非要拉着他去相看。
"大海啊,你都三十二了,再不娶媳妇,这村里说亲的人家都要嫌你老了。"张大娘絮絮叨叨地说。
程大海不好意思地摸着头:"可是……"
"别可是了,今天我给你介绍个好的。"张大娘神秘兮兮地说,"林秀英你知道吧?镇上林木匠的闺女,现在寡居在村东头。"
程大海愣了一下:"就是……那个寡妇?"
"你这孩子,说话怎么这么难听。"张大娘拍了他一下,"人家秀英虽说是二婚,可人品没得说。自从她男人走了,一个人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的。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就这样,程大海被拉到了林秀英家。推开那扇略显破旧的木门,他第一眼就被院子里的整洁所吸引。虽是冬天,但地上一片枯叶都看不到,门前的石阶被擦得锃亮。
林秀英站在堂屋门口,穿着一件补了几处的蓝布衫,头发简单地挽着,脸上带着羞涩的笑容。
"大海,这就是秀英。"张大娘热络地介绍,"秀英,这是程家老大。"
"进来坐。"林秀英连忙把两人让进屋,又麻利地泡了茶。
程大海偷偷打量着林秀英。虽然三十五岁,但她保养得很好,脸上虽有些岁月的痕迹,却难掩温柔贤淑的气质。最让他惊讶的是,林秀英说话很有条理,不像村里其他妇女那样大大咧咧。
"我知道自己的条件不好,"林秀英直视着程大海的眼睛,"但我会用真心、勤劳来补偿这些不足。"
这句话深深打动了程大海。从那以后,他经常借故路过林秀英家,有时帮她劈劈柴,有时帮她挑挑水。每次林秀英都会热情地留他喝茶,两人聊得很投机。
"大海,你觉得我年纪大吗?"有一次,林秀英突然问道。
程大海愣了一下:"我觉得挺好的。"
林秀英笑了:"村里人都说我是寡妇,配不上你。"
"我不在乎这些。"程大海憨厚地说,"我就觉得你人好。"
就这样,两个人渐渐熟悉起来。虽然村里流言四起,但程大海和林秀英都没有在意。终于,在张大娘的撮合下,两家开始商议婚事。
林秀英的父亲林木匠是个直性子的人:"我闺女是二婚不假,但人品绝对没问题。要是程家嫌弃,咱也不强求。"
程老汉当即表态:"我们家大海认定了秀英,只要两个人情投意合,别的都不重要。"
就这样,婚事定了下来。但村里的流言并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有人说林秀英"克夫",有人说她"心机深",甚至还有人说她是"被前夫家赶出来的"。
这些话传到程大海耳朵里,他只是淡淡一笑:"随他们说去吧。"
但林秀英知道,这些流言对程家的打击不小。特别是刘氏,虽然表面上同意了婚事,但眉头总是紧锁着。
"大海,要不我们再等等?"林秀英提议,"等村里人的话少一些再说。"
程大海摇摇头:"不用等了。咱们把日子定在下个月初八,趁春耕前把婚事办了。"
02
农历二月初八这天,河畔村格外热闹。程家门口贴着大红的喜字,院子里搭起了席棚,村里来帮忙的婶子们正忙着择菜、洗碗。
"哎哟,新娘子来啦!"有人喊了一声。
所有人都向村口望去。一辆拖拉机载着林秀英,缓缓驶来。她穿着一身大红嫁衣,头上盖着红盖头。虽然不是很讲究的新衣裳,但她坐在那里,端庄得体,倒让看热闹的人一时无话可说。
"这林秀英,倒是会打扮。"有人酸溜溜地说。
"可不是嘛,都二婚了,还弄得跟大姑娘似的。"
这些话传到刘氏耳朵里,她心里一阵难受。自己儿子的婚礼,村里人不是来祝贺的,倒像是来看笑话的。
程大海站在院子里迎接新娘。他穿着一身新做的蓝布中山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秀英,到家了。"他小声说。
林秀英微微点头。虽然看不见她的表情,但从她微微发抖的肩膀可以看出,她也在紧张。
婚礼很简单,没有太多讲究。村里的习俗是"二婚不拜堂",但程大海执意要拜堂。他扶着林秀英,一起向程老汉和刘氏磕了三个响头。
"爹,娘,"林秀英声音有些哽咽,"以后我一定会好好孝敬你们。"
刘氏看着跪在地上的儿媳妇,心里突然有些不是滋味。她伸手扶起林秀英:"好好好,快起来吧。"
酒席上,程小江端着酒杯,挨桌敬酒。有人故意问他:"小江啊,你觉得你这个嫂子咋样?"
程小江直起腰板:"我嫂子好着呢!以后谁要是说我嫂子闲话,可别怪我翻脸!"
这番话倒让那些想挑事的人闭了嘴。但背地里的议论还是不断。有人说林秀英年纪大,怕是要克夫;有人说她心机深,是来享现成的。
林秀英对这些话装作没听见。婚后第二天一大早,她就起来烧火做饭。等全家人起床时,热气腾腾的早饭已经摆上了桌。
"娘,您尝尝这个韭菜盒子。"林秀英给刘氏夹菜,"我昨天和的面,今早现包的。"
刘氏咬了一口,眼睛一亮:"味道不错,你这手艺挺好啊。"
林秀英笑了:"以后我天天给您包不同的馅。"
从那天起,林秀英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给家里人做好早饭,收拾完院子,就急匆匆地出门。
"你这是去哪儿啊?"刘氏问她。
"去镇上买点东西。"林秀英总是这么回答。
起初,刘氏以为她是去串门说闲话,心里有些不满。直到有一天,隔壁王婶说:"你家秀英可真能干,天天早起去镇上卖菜,听说卖得还不少呢。"
刘氏这才知道,林秀英每天早起是去镇上卖自家种的菜。她不禁有些惭愧,原来自己误会儿媳妇了。
但好景不长。三个月后的一天,村里突然传出一个惊人的消息:镇上有人看见林秀英和一个男人说说笑笑的。
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全村。有人说那男人是林秀英的老相好,有人说是她攀上的富商。流言越传越离谱,连程家自己都有些动摇了。
一天晚上,刘氏终于忍不住了:"秀英啊,你老实告诉我,你每天去镇上,到底是干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