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委农办公布了第六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复核评估结果,浦东新区共有20个村顺利通过市级复核,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记者从新区农业农村委获悉,此次创建为浦东历年来创建成功数量最多的一次,且数量超过全市其他区创建数量总和。至此,浦东已累计创建成功37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此次创建成功的20个村遍布浦东全区,北片、南片和中部地区均有,且各具特色。浦东新区农业农村委介绍,在第六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过程中,新区按照“主题为重、产业为核、增收为要、持续为基”原则,制定了各村创建主题,聚焦产业发展、重塑乡村风貌、提升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优化生态环境等重点。在区、镇、村和区属国有企业的协同合作、共同努力下,建设高标准农田及无人农场16处共1.94万亩,新增集体建设用地项目19个、用地总量69.6亩,共盘活集体闲置用房1.848万平方米,推动数十个新产业新业态项目落地,20个村预计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约2766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416个,增加了集体经济长期造血能力和村民收入,让村民共享示范村创建成果。
乡村振兴,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新场镇祝桥村位于新场镇东北角,由原祝桥村、一灶村合并组成。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祝桥村以千亩农田为基底,以现代农业为支撑,以水稻种植为特色,打造“有盐值的大米”“品质优良的大米”“上海江南水乡古镇的大米”。
在创建过程中,祝桥村强化资源整合,通过整合“农业+”资源、“人才+”资源、“产业+”资源,实现多元合作,为示范村建设奠定基础。“农业+”方面,祝桥村以“竺桥大米”品牌为例,打造以稻米为主题的一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建立竺桥大米产业联合体,构建“联合体+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种植、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稻米全产业链”融合。此外,与坐落于祝桥村的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专业、文化等资源优势,开启高校人才赋能乡村振兴。祝桥村还和区属国企浦开集团共建联建,积极打造“开新缘”乡村振兴产业品牌,利用闲置厂房,改建为开新缘盐米湾文创园,提升产业服务能力和旅游服务能力。
作为典型的农业保留村,位于宣桥镇的季桥村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大流转、大平整,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涉及3个灌区约1674亩,实现了水稻种植集中连片。稻浪飘香,季桥千亩连片稻田成为六奉公路乡村振兴带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通过村企合作,季桥村形成了以清美公司和雨湾公司为龙头的现代、科技农业品牌。通过与清美公司合作,打造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四季美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约56亩,实现农药和化肥“双减”的生态循环。依托浦发集团资源优势,加强招商引资引税,引入5家优质企业,夯实集体经济的根基;此外,引入和培育翁正军家庭农场、仁玥家庭农场、春淼果蔬合作社、旺培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季桥村还积极发展农业观光、打造浦秀、浦香、浦乐、浦趣园等4处农园和稻梦空间等功能节点,通过一系列举措,壮大集体经济,促进村民增收。
作为临港主城区向西进入乡村地区的门户,书院镇洋溢村在创建过程中始终坚持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聚焦“产业兴旺”,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展现乡村经济新活力。着力培育种源农业、创新研发、商务服务、文旅休闲四大主导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擦亮乡村振兴产业底色。提升洋溢葡萄产业,积极探索以果蔬为主、多元融合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洋溢村葡萄园从70亩扩建至300亩,亩产值达3.6万元,总产值达1100万元。
同时,洋溢村努力发展新经济产业。打造“壹品粮仓”农产品展销驿站,形成书院农产品展示销售平台,实现多种形态农业体的共生、共享、共赢。改造新农人创研驿站,满足乡村振兴新农人产业人员培训、网络直播、产品销售、企业孵化等功能,全面提升镇内新农人网络销售能力,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营销的新农人队伍。
多元融合,促进乡村农文旅深度发展
新场镇王桥村距新场古镇核心区仅2公里,依托古镇文旅资源和现状产业基础,结合区属企业参与,王桥村示范村创建以“古镇田园,开新王桥”为目标定位。“古镇田园”意在联动新场古镇,发展生态康养、田园旅游,擦亮古镇田园文旅品牌,将王桥村打造为古镇旅游集散拓展地、城乡融合居住地。“开新王桥”意在响应“区属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发展”的政策支持,与浦开集团结对共建,打造“开新缘”乡振产业品牌,凸显浦开集团与新场镇企镇合作的成果。
创建过程中,王桥村注重聚焦古镇联动,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据悉,王桥村首先建立了古镇乡村联动机制,确保示范村建设事项协调有力、决策有效、落实有序。其次,打造古镇乡村联动品牌“开新缘”,统筹双方资源优势,结合新场文旅特色,用市场思维链接各方,谋划示范村产业发展,打造开新缘系列项目。其中,位于王桥村的开新缘康养民宿项目已启动试运营,示范引领效应已初步显现,带动了村民将闲置房屋资源盘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周边陆续入驻曹塘小歇、柘里乡创空间等项目,未来将逐步形成乡村农文旅发展集群。
王桥村还策划了古镇乡村旅游路线。打破镇村界限与发展壁垒,依托新场乡村公交线路,规划古镇三村旅游环线,强化与古镇、周边乡村互动,串联区域特色农旅资源,并对设施、景点等进行全方位整合。立足自身发展优势,强化农业科技创新、研学等业态,与古镇文化旅游、新南乡创形成错位发展。
书院镇洋溢村则积极推动“村在公园里,家在乐园中”,努力建成“水韵乡宿 甜蜜洋溢”为主题的乡村示范样板。文旅产业方面,开发港城书舍项目,以村经济合作社为建设主体,建设集乡村微酒店、商务会客、乡村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体,并由港城集团旗下商旅公司租赁运营,以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优良的环境及区位优势吸引乡村度假人群,进一步扩大民宿产业集群效应,建成以“书院人家”为龙头,以“吾遇素月”为代表的十余家乡村民宿联盟。同时,依托“斯南格尔”特色品牌引领,按标准化统一改造,打造集休闲娱乐、乡村会客接待、夜宿农家客栈、文化创意体验于一体的多功能乡村旅游景点,成为上海都市农业休闲和乡村旅游行业中的亮点。
惠及民生,打造生态宜居美丽家园
千亩连片稻田,自然野趣成新景,乡村治理更融合……宣桥镇季桥村以“稻浦伴城·野趣季桥”为发展定位,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金穗村”。
全长700多米的南季西一路,是宣桥镇季桥村的一条东西向主干道。原先的南季西一路路幅仅有5米,两辆机动车在路中交汇都比较困难。去年,通过提档升级,南季西一路拓宽到7米,沿途的桥梁也一并拓宽。提档升级后,道路标线清晰,路灯更新,保证了道路交通井然有序和通行安全。路边还种植了各色花草,路口的小广场也整修一新,成为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据悉,自示范村创建以来,宣桥镇坚持镇村合力,条块联动,明确季桥村发展定位,细化6大类15小项创建内容,包括农民相对集中居住(上楼)、道路提档升级、公益林绿化造林、小流域综合整治、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使得全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围绕“田水路林”,季桥村系统化描绘乡村底色,还深入挖掘整理村史故事,在“季桥拾忆”馆布置村史展板,讲好故事、留住乡愁。同时,乡村治理也更加融合多元。如今的季桥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已然成为了一张亮丽的乡村名片。
书院镇洋溢村围绕“生态宜居”,重塑江南水乡风貌,彰显自然人文之美;弘扬“乡风文明”,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培育良好社会风尚;深化“治理有效”,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凝聚乡村振兴合力;致力“生活富裕”,拓宽增收渠道,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借助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契机,洋溢村将原有泵站改造为书院镇首个一站式农村物业工作站。引入城市精细化管理新理念,接入书院城运一网统管数字底座体系,强化乡村联勤联动、应急处置能力,积极吸纳广大群众组建一路一队的农村物业管理队伍,以“数智物业、数治洋溢、数美家园”三个“数”工作模式,探索“农村物业化管理”下的乡村振兴和美丽家园建设新模式。
据悉,未来,浦东还将继续围绕“百村示范”目标,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推进第七批28个、第八批1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