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永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将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作为乡村振兴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累计实施各类项目100个,总投资约5.5亿元,一批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和红色遗址得到有效保护。市政协常委、汾阳市交通局局长武永刚认为,我市乡村旅游仍存同质化严重,资源闲置面大,基础设施配套滞后,经营理念陈旧,投资主体缺乏,人才引进困难,后续推动力不足等问题。
武永刚建议:一是以党建为引领,选好乡村振兴领头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发展乡村旅游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培养一批有能力、有担当、善创业的基层党支部书记。定期组织这些支部书记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培训,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村支书交流群,促进彼此间的经验分享与问题探讨。二是坚持“百花齐放”,用好特色资源。深入挖掘每个乡村的资源特色,如民俗文化、自然风光、历史遗迹等。组织专家团队对各个乡村进行调研评估,为每个村量身定制旅游发展方案。打造100种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避免同质化竞争,让游客在不同的乡村都能体验到独特的文化魅力。三是制定“百家争鸣”奖补政策,营造争先发展氛围。设立乡村旅游发展奖励基金,明确奖励标准,从产品创新、服务提升、市场拓展等多个维度进行考核,鼓励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发挥自身优势,创新经营策略和旅游产品。四是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服务机制。一方面,拓宽投资渠道,通过举办乡村旅游投资推介会、线上招商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加大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和留用机制,与高校旅游相关专业合作,设立实习基地,吸引大学生前来实习就业,为从业者提供定期培训,提高乡村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和服务水平。五是做好长期发展规划,适时纠偏止损。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邀请专业的规划团队,结合吕梁乡村的实际情况,制定5—10年的发展规划。同时,建立动态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障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可持续发展。
记者 李亚芝 整理
来源:吕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