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张小玲 通讯员李飞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6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长率全区第一;两年来,累计整备连片土地121公顷,保障重大产业项目落地。2月18日,龙华区观湖街道2025年党工委工作会议召开,着力构建“一心两元三片区”发展格局,打造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深圳新一代中心区。

创新驱动产业发展 内生动能积蓄增强

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大关,达到553.6亿元,同比增长6.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8.6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长率全区第一;顺利完成国际医疗器械城产业片区土地整备利益统筹项目,整备范围71.37公顷,两年来,累计整备连片土地121公顷,保障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亮眼数据的背后,见证了过去一年来观湖人齐心协力为高质量发展做出的不懈努力。

去年,观湖街道“四上”企业增至608家,同比增长11.2%,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增至24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增至24家,上市公司11家,新三板企业6家。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两大产业支撑有力,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产业不断壮大。新增数字经济企业39家,总计159家,全年数字经济产业实现产值228亿元,同比增长13%,龙华区首家“人工智能及机器人专业园区”落地锦绣科学园;新兴产业布局加速拓展,海辰储能电芯出货量排名攀升至全球第三,永泰数能建成全球首个引入液冷的商用光储超充一体化示范站,联嘉祥挂牌全市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多翼创新打造全国首个无人机智慧空港示范点,荣获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外,观湖街道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两大产业支撑有力,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产业不断壮大,华润三九再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汇川技术入选首批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领航应用典型案例。

发力“一心两元三片区”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去年10月,国务院批复了《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构建了“一核多心网络化”的城市空间整体格局,为龙华区擘画了南北“双中心”的战略空间布局,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北中心将以鹭湖中心城为核心打造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深圳新一代中心区”。龙华区北中心建设叠加鹭湖中心城、国际医疗器械城、轨道五期建设、低空经济先导区等重大战略机遇,给观湖带来了新的发展能级、新的空间品质、新的交通网络。

当前,观湖街道正处于战略机遇多重交汇、支持政策复合叠加、自身优势加速释放的黄金发展期。站在全新起点,观湖街道抢抓机遇,着力构建“一心两元三片区”发展格局,凝心聚力共创观湖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心”即以鹭湖中心城为核心,推动优化鹭湖中心城指挥部体制机制,加快地铁22号线、18号线、深广中轴城际、鹭湖枢纽建设,发挥观澜高新园国家级高新区、湖西产业园总部区集聚效应,打造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深圳新一代中心区。

“两元”即深挖人文和生态元素,在松元厦区域弘扬振能文化、家风文化,将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紧密结合,打造具有鲜明观湖特色的文化标杆。在樟坑径区域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全面融入全市山海连城、龙华区“北十园”战略,精心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魅力城区。

“三片区”即,在润城、大和区域,推广大和社工村治理经验,擦亮润城亲邻社区品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活力小区示范区。在观城、松轩区域,围绕鸿荣源观城项目、“三馆一院”公建群,形成集购物、休闲、办公、住宅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中心,打造商贸消费集聚区。在新田、新源、樟溪区域,全面做好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城建设,开展新一期2.8平方公里连片土地整备,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和科研资源汇聚,打造新兴产业集聚区。

通过“一心两元三片区”建设,推动观湖在经济、文化、生态、民生等各个领域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的整体跃升,龙华区北中心战略由此启征,奋力开启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