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睡眠问题已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公共健康问题。据权威研究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5%—40%的人口正面临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的挑战。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这一比例仍在不断攀升。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将失眠喻为一种疫病,当下人类似乎正步入一个“大失眠时代”。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紫竹高新区内的上海铂颂锦安门诊部,和那里的睡眠医学中心的学科带头人、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杨晓文教授,就睡眠的重要性、睡眠障碍的诊疗策略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良好的睡眠:健康的基石

良好的睡眠是维系人体健康的基石。人的一生中,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对儿童而言,优质的睡眠有助于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促进生长发育;对成年人而言,优质的睡眠则是恢复体力、增强免疫力,为次日活动储备能量的重要途径;对老年人而言,优质睡眠则能减缓功能衰退,预防过早衰老。

杨晓文介绍,现代医学已充分证实,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均与睡眠状况密切相关。“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肥胖、糖尿病和免疫力下降的风险,甚至对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睡眠障碍:隐形的健康杀手

睡眠障碍是一种影响正常睡眠规律、质量和时长的健康问题,其潜在危害不容忽视。杨晓文提到,常见的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症、睡眠呼吸暂停、嗜睡症等,其中睡眠呼吸暂停尤为严重。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在夜间会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导致氧气供应不足和睡眠频繁中断,长期未得到治疗还可能大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研究数据显示,全球约35%—40%的人口面临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的问题,进而导致慢性疲劳现象普遍,工作效率下降,免疫力减弱,心理问题频发。

为什么会睡不好?

睡眠障碍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心理压力、环境因素、健康问题以及社会和文化习惯五大方面。

生活方式:现代人过度依赖电子设备,手机、电脑等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干扰入睡。同时,不规律作息、晚睡熬夜和睡眠时间不固定也会破坏生物钟,导致睡眠障碍。此外,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也是扰乱正常睡眠结构的重要因素。

心理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困难等心理压力会使人难以放松,导致入睡困难或睡眠中断。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更是常常伴随睡眠障碍,心理健康问题成为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

环境因素:城市环境中的噪声、过多光照会降低睡眠质量。而睡眠环境不佳,如床垫不舒适、卧室温度不适宜等,也会直接影响睡眠。

健康问题:睡眠呼吸暂停是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尤其常见于肥胖者,会导致睡眠断续。慢性疾病如疼痛、心血管疾病或胃食管反流等也会影响夜间休息。此外,激素变化如女性更年期或妊娠期也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社会和文化习惯:过度忙碌的工作文化使得许多人休息时间不足,而“夜生活”现象更是让社交活动安排在夜间,导致睡眠被推迟。

老是睡不好需要看医生吗?


杨晓文指出,如果长期睡眠不佳,且已对日常生活、工作效率或健康产生显著影响,建议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她列举了几种需要就医的情况:

首先,如果睡眠质量极差,即使睡了足够的时间,依然感到极度疲惫、精神不振,这可能是睡眠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的表现。这种情况下,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睡眠监测和诊断至关重要。

其次,白天功能受损也是需要就医的信号。例如,白天频繁打瞌睡,甚至在工作或驾驶中不由自主入睡;注意力或记忆力明显下降,严重影响工作学习能力;以及长期睡眠不佳可能引发的焦虑、抑郁或情绪失控等情绪问题。这些都是睡眠障碍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需要及时进行干预。

此外,伴随其他健康问题也是就医的重要指征。如打鼾严重或夜间有窒息感,这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的表现;腿部不适或频繁抽动,可能与不安腿综合征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慢性疼痛、胃食管反流等疾病也可能干扰睡眠,导致长期睡眠不佳。

杨晓文还提醒,对于失眠问题,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一个星期内有三天持续难以入睡,且症状持续一个月以上,那么可能就存在睡眠障碍,建议及时寻求专业治疗。她进一步解释说,判断睡眠是否存在问题,通常可以从早段睡眠(入睡是否困难)、中段睡眠(睡得是否踏实、是否容易醒)以及末段睡眠(早上醒得是否过早)三个方面来综合考量。

精准诊疗:守护你的好睡眠

面对日益严峻的睡眠问题,杨晓文教授带领团队积极探索睡眠障碍的精准诊疗之路,为众多患者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


据悉,铂颂锦安睡眠医学中心以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认证体系为参照,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多学科协作、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诊疗模式。值得一提的是,杨晓文教授与美国哈佛医学院动态生物医学实验室开展了深度合作,将心肺耦合(CPC)睡眠分析技术引入临床应用。这一技术能够精准捕捉疾病的夜间变化及相关生理病理特征,实现早预防、早诊断和早治疗的目标。

针对如何改善睡眠质量,杨晓文教授给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如,过于严格和详细的睡眠计划容易给自己带来压力,反而可能导致失眠,她建议设置更有弹性的睡眠计划,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睡眠时间。同时,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也至关重要,如避免在睡前两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入睡前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限制光源的亮度,避免过饱饮食和过度思虑等。

门诊2月5日起开诊

你的睡眠质量高吗?

有没有什么入睡小妙招?

欢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供稿:闵㻍瑄

编辑:姚怡莹

初审:汤婧娴

复审:石思嘉

终审:王婷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