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万家灯火点亮团圆时刻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胸痛中心
依旧灯火通明
不到36小时
抢救了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患者有的大汗淋漓不能呼吸
有的血压急剧下降
场面十分惊险
除夕至初一,36小时不到,金山医院胸痛中心接诊了3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堵塞的血管前降支、回旋支、大右冠应有尽有。胸痛中心介入诊疗团队当即开启急救绿色通道,医护各司其职,为3名患者进行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这三名心梗患者或大汗淋漓不能呼吸,或血压急剧下降收缩压低至60/70mmhg,还有的心率跌到30/40次每分钟,每个下降的数字都牵动着台上术者的心跳,手上分秒不停,眼睛还要时刻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它们就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前一秒还在89次每分的心率,一抬头的瞬间就变成40次每分了!
“马上导丝通过了,阿托品先准备好”“收到”……一次次的精准预判、紧密衔接,一条条生命被成功挽留。
看着本应齐聚餐桌的家属们,心急如焚地候在导管室门口时,每个人心里都不好受,但看着生死边缘挣扎的患者脱离危险,家属们露出笑脸,术者如释重负。
金山医院胸痛中心自2008年起在上海市郊区开展急性心梗的绿色救治,并率先在金山区创立国家级胸痛中心,他们全年无休,救治冠心病患者数万例。
医生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急性阻塞导致相应心肌区域供血不足,使心肌坏死的影响生命的疾病,它的主要诱发因素包括情绪过于激动、睡眠不足、过于劳累、烟酒过量、暴饮暴食等。
市民朋友节日期间饮食要有所节制,保证规律生活,不吸烟,少饮酒,避免过度劳累和过于激烈的运动等。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并且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呈年轻化趋势,金山医院胸痛中心接诊过数例20多岁的心肌梗死患者,所以当出现胸口压榨性疼痛,口含麝香保心丸不能缓解时,一定要马上去设有胸痛中心的医院急诊。
有冠心病史、血栓栓塞史的人,一定要紧急送医,切不可情绪太过激动或乱了方寸手足无措。
休2上4休1
专家建议:三个方法调节身心
今天是大年初七
明天就是工作日了
有网友表示
怎么感觉闭眼是除夕
睁眼就初七
假期过得太快了!
今天
话题#休2上4休1#冲上微博热搜
根据放假安排
本周休2天
上4天
再休1天
本周六要上班
此外
距离下一个假期(清明节假期)
还有59天!
大家调整好身体心理
准备进入上班模式
如何更好适应返岗复工后的生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治未病科的专家姜凡给出了三条小贴士。医生认为,调整状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逐步恢复正常作息、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等,方能更好地“开工大吉”。
身体回到工位,心还留在假期?这份“打工人”返岗复工调整指南请查收!
贴士一
逐步调整作息时间,科学应对“假期综合征”
新春佳节,许多人会打破平时的作息规律,熬夜守岁、通宵娱乐、晚睡晚起成为常态。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医生姜凡说,这种作息紊乱不仅会影响身体的生物钟,还可能导致开工后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等问题。
姜凡建议,“打工人”可以采取逐步调整的方式,而不是突然改变——在假期结束前两三天开始逐步调整作息时间,每天比前一天早睡15-30分钟,早起同样时间,直到恢复到平时作息;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可以阅读、听轻音乐或进行冥想,帮助身体放松,进入睡眠状态。
此外,返岗复工后,部分人会感到疲惫、焦虑、注意力不集中,这被称为“假期综合征”。为了缓解这些症状,可以在工作间隙,适当进行短暂休息,如深呼吸、伸展运动或闭目养神,帮助恢复精力;积极的心态也有帮助,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的过渡期,逐渐调整即可。
贴士二
逐步调整饮食结构,恢复肠胃健康
春节期间,餐桌上往往摆满了各种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虽然美味,但摄入过多会导致肠胃负担加重,甚至引发消化不良等问题。
曙光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张晓天说,要从“大鱼大肉”回归到正常饮食,建议对每日的进食量、饮食结构等进行调整。
“一方面要尽量减少油炸食品、甜点、肥肉等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帮助促进肠胃蠕动,改善消化功能。”他指出,“另一方面,应控制每餐的食量,避免过饱,可以采用‘七分饱’的原则——吃到感觉不饿但还能再吃一点的状态;并且要多喝水,帮助身体排毒,促进新陈代谢。”
张晓天表示,假期肠胃负担加重,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返岗复工后,可以通过食用酸奶或补充益生菌制剂来适量摄入益生菌,促进消化;同时尽量避免摄入辛辣、油腻、过冷或过热的食物,以免刺激肠胃。
贴士三
健康状态下合理减重,避免误区
“每逢佳节胖三斤”,并不是一句玩笑话。张晓天分析,过节期间餐桌上佳肴丰盛,加之“连续作战”,聚会聊天多,运动相对少,作息也变得不规律,都是造成体重蹭蹭上涨的原因。
专家表示,恢复健康体重,科学的减重方法很关键,“减肥并不是简单地节食或过度运动,而是需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在保持健康的前提下,达到体脂率的下降。”
那该如何科学减重?张晓天建议,首先要设定合理的减重目标:不宜过快,每周减重0.5-1公斤是比较健康的速度;其次要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健康脂肪,避免极端的节食方法。此外,成年人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而力量训练也有助于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姜凡注意到,有些年轻姑娘刻意追求体重秤上的数字,往往“欲速则不达”。“过度节食会导致营养不良、代谢下降,甚至引发暴饮暴食。”他提醒,而减肥药可能会带来短期的减重效果,但长期使用或对身体造成伤害。减重还是应通过健康的饮食和运动来实现,而非依赖药物。
本文综合自:文汇报、新民晚报、北京晚报
相关作者:唐闻佳 郜阳
微信编辑:Rong
校对:LXC
◢ 猜你喜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