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三十年,说裁就裁了,连声谢谢都没有!"
王大爷收拾着工位上的物品,脸上写满无奈。
正当他准备离开工厂大门时,老板娘李太太神秘地塞给他一个沉甸甸的布袋,
"回家再打开,别让别人看见。"王大爷握着袋子,心跳加速。
"这么重,得有几万块吧?"回家路上,他盘算着这笔意外之财的用途。
当晚,张婆婆焦急地问:"到底是什么?快打开看看!"
王大爷解开袋口,脸上的表情从期待到错愕,最后竟变成了难以置信的喜悦。
01
王大爷今年六十五岁,在青山镇的福兴纺织厂干了整整三十年。他从一个普通的操作工做起,现在负责厂里的设备维护。工资不算高,每月四千多块钱,但胜在稳定,也离家近。
这天清晨,王大爷像往常一样五点半起床。他轻手轻脚地穿好衣服,没有惊动还在熟睡的老伴儿张婆婆。厨房里,他熟练地烧水、泡茶,吃了两个前一天剩下的包子。窗外,天才蒙蒙亮,远处的工厂烟囱已经开始冒出淡淡的白烟。
"又是一天。"王大爷小声嘀咕着,拿起自己的饭盒,装了张婆婆昨晚特意为他做的几个菜,锁好门,骑上他那辆骑了十多年的老凤凰自行车,向厂里骑去。
路上,他遇到了同样上早班的老李。老李比他小几岁,在厂里做仓库管理。
"老王,早啊!"老李远远地喊道。
"早早早,今天又是个好天气。"王大爷笑着回应。
两人并排骑行,一路聊着家常。老李说他儿子最近给他买了个智能手机,他还不太会用。王大爷笑着说自己的孙女小兰放暑假回来,也非要教他用那个叫什么"微信"的东西,他学了好几天才记住怎么发语音。
"现在的年轻人啊,整天捣鼓这些新玩意儿。"王大爷摇摇头,但眼里满是疼爱孙女的神情。
到了厂门口,他们和保安老赵打了招呼,推着车进了厂区。福兴纺织厂不大,占地才十几亩,主要生产一些中低档的布料。最近几年,因为外国的布料涌入市场,加上人工成本上升,厂里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
王大爷把自行车停好,换上工作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先是例行检查各车间的机器运行状况,记录下需要维修的设备,再按照优先级一一处理。这份工作他已经做了十几年,闭着眼睛也能摸清每台机器的脾气。
上午十点,正当王大爷在调试一台织布机时,车间主任小刘急匆匆地走了过来。
"王师傅,李总让所有人十一点到会议室集合,说有重要事情宣布。"小刘的表情有些不自然。
王大爷擦了擦手上的机油,点点头:"知道了,我这就忙完。"
他心里有些不安。这几个月,厂里的订单明显减少了,有时候一整天机器都开不起来。工人们私下也议论纷纷,说厂里可能撑不下去了。
十一点整,所有工人都聚集在了二楼的会议室。会议室不大,平时很少用,今天却显得格外拥挤。王大爷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看着周围熟悉的面孔,大家都一脸凝重。
李总是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以前是国营纺织厂的技术员,下岗后自己开了这个小厂。平时不苟言笑,但对老员工还算照顾。今天他站在前面,面色铁青,旁边站着他的妻子李太太,一个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的女人,总是一副精明强干的样子。
"大家都到齐了吧。"李总环顾四周,声音有些沙哑,"今天叫大家来,是有件难以启齿的事情要宣布。"
会议室一片寂静,只有几个人紧张地咳嗽了两声。
"最近两年,大家都知道,我们厂的情况不太好。订单少了,成本高了,亏损也越来越大。去年,我们向银行贷了款,希望能渡过难关。但现在,贷款也快到期了,厂里实在是......"李总的声音有些哽咽。
李太太接过话头:"总之,经过反复考虑,我们决定缩减规模,把一部分岗位裁掉。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但为了让厂子能继续运转下去,只能这样做了。"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有人大声问到底要裁多少人,有人开始低声抽泣。
李总举起手,示意大家安静:"我们会按照工龄、能力和岗位重要性来考虑。被裁的员工会得到按照劳动法规定的补偿。名单已经确定,会后会贴在公告栏,相关人员明天来财务室办理手续。"
王大爷心里一沉。他虽然工龄长,但年龄大了,加上现在的设备越来越自动化,他这样的老维修工确实不如年轻人吃香了。
会后,工人们蜂拥到公告栏前。王大爷没有急着去看,他慢慢收拾好工具,心想:来都来了,先把今天的活干完吧。
下午三点,他才走到公告栏前。人已经散了,只剩下一张白纸贴在那里,上面密密麻麻地列着名字。他戴上老花镜,仔细地一个个看过去。
第二页第三行,"王建国"三个字赫然在列。
王大爷愣在那里,虽然有心理准备,但真正看到自己的名字时,还是感到一阵心酸。三十年啊,就这么结束了。他想到家里还在上学的孙女,想到自己并不富裕的退休金,一时间有些茫然。
"王师傅......"一个轻声的呼唤打断了他的思绪。转头一看,是小李,厂里的年轻技工,平时经常向他请教技术问题。
"我看到名单了......"小李欲言又止。
王大爷拍拍他的肩膀:"没事,生活总要继续嘛。你以后要好好干,年轻人有的是机会。"
小李红了眼眶:"王师傅,您放心,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
接下来的几天,王大爷依旧正常上班,只是心情难免有些低落。他去财务室办了手续,拿到了一份解除劳动合同的文件和一张支票,是他的补偿金,一共三万六千元。不多不少,正好是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
最后一天上班,王大爷比平时来得早。他想多看看这个自己付出了三十年心血的地方。车间里的每一台机器,他都了如指掌;墙角的那个小凳子,是他午休时常坐的地方;工具箱里的每一把扳手,都磨出了他手掌的形状。
同事们知道今天是他最后一天,纷纷过来道别。有人拍拍他的肩膀说会想念他,有人塞给他几包烟表示心意,还有人偷偷抹眼泪。王大爷一一道谢,心里暖暖的。
下午五点,该交接的工作都交接完了,该收拾的东西也都收拾好了。王大爷看了看表,是时候离开了。他换下工作服,提着装有个人物品的塑料袋,最后环顾了一圈熟悉的车间,然后转身向门口走去。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叫住了他。
"王师傅,等一下。"
王大爷转身一看,是李太太,老板娘。她平时很少来车间,大多时间在办公室处理财务和订单的事情。
"李太太,有什么事吗?"王大爷有些疑惑。
李太太四下看了看,确认周围没有人,然后从身后拿出一个看起来很重的布袋子。
"王师傅,这个给你。"她把袋子递给王大爷,声音压得很低,"别让别人看到,回家再打开。"
王大爷接过袋子,感觉很沉,下意识问道:"这是什么?"
李太太神秘地笑了笑:"你回家看就知道了。这些年,你为厂里做了很多,我和老李都记在心里。只是现在厂里情况不好,不得不......"她没有说完,摆摆手示意自己要回办公室了。
王大爷站在那里,看着手中的袋子,心里猜测着:是钱吗?会不会是李总夫妇额外给的补偿?袋子确实挺沉的,如果是现金,数目应该不小。
虽然有些疑惑这种私下给钱的方式,但想到自己三十年的付出,以及李总夫妇平时对他的尊重,王大爷也就接受了。他小心地把袋子放进自己的背包里,确保不引人注目,然后走出了工厂大门。
推着自行车,王大爷的心情复杂极了。一方面是离开工作岗位的不舍和对未来的忧虑,另一方面又因为这个意外的袋子而好奇和期待。他骑上车,慢慢地向家骑去,脑海中开始计划着如何使用这笔意外之财。
也许可以给孙女买个好点的电脑,她一直说学校里的电脑课跟不上。也许可以带老伴儿去看看大海,结婚四十年了,她一直想去看海,却一直没有机会。也许还可以存一部分,以备不时之需......
夕阳下,王大爷骑着自行车,背着那个神秘的袋子,向家的方向缓缓前行。
02
回家的路上,夕阳将王大爷的影子拉得很长。他骑得很慢,心里想着各种事情。三十年的工作就这样结束了,明天开始,他就是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头子了。
"建国,你回来啦!"张婆婆站在院子里,看到王大爷推着自行车进来,连忙迎上前。她今年六十三岁,身体还算硬朗,平时在家料理家务,偶尔去附近的菜市场帮人看摊赚点零花钱。
王大爷把车子停好,点点头:"回来了。"
张婆婆看出他的心情不好,轻声问道:"今天是最后一天了吧?厂里的人怎么说?"
"没怎么说,发了补偿金,大家道了别,就这样。"王大爷简单地回答。他没有提那个神秘的袋子,想等一会儿两个人单独在一起时再说。
"补偿金发了多少?"张婆婆关心地问。
"三万六,按劳动法算的,一分不少。"王大爷掏出那张支票给老伴看。
张婆婆看了看,叹了口气:"也不算少了。这些钱加上咱们的积蓄,日子还能过下去。你也别太难过,年纪大了,在家休息也好。"
王大爷点点头,心想:等会儿要是袋子里真有钱,那就更不用愁了。
"快进屋吧,我烧了你爱吃的红烧肉,还有丝瓜汤。"张婆婆拉着王大爷的手往屋里走。
"对了,小兰下午打电话来,说她期末考试考得不错,全班第三。"张婆婆笑着说,"那孩子说等放暑假就回来看我们。"
提到孙女,王大爷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小兰是他儿子王强的女儿,今年上初二,在市里上学,寄宿在她姑姑家。王强在外省工作,是个工程师,平时很忙,一年也回不了几次家,但每个月都按时寄钱回来贴补家用。
"那丫头是块读书的料,以后肯定有出息。"王大爷自豪地说。
吃完晚饭,王大爷和张婆婆坐在客厅里看电视。电视里在播放一个综艺节目,年轻人在台上又唱又跳,王大爷看不太懂,只是习惯性地陪着老伴儿一起看。
"对了,老伴儿。"王大爷终于开口,"今天李太太给了我个东西。"
张婆婆疑惑地看着他:"什么东西?"
王大爷起身去拿那个布袋子。他把袋子放在茶几上,说:"李太太让我回家再打开看,我猜可能是额外给的补偿。"
张婆婆看了看那个沉甸甸的袋子:"这么神秘?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应该不会。李总夫妇这些年对我不错,可能是看在我工作这么多年的份上,想多给点。"王大爷解释道。
"那快打开看看吧。"张婆婆也好奇起来。
王大爷正要打开袋子,电话铃突然响了。张婆婆去接电话,是小区里的王大妈,说明天早上要一起去赶集,问张婆婆几点出发。
趁着老伴儿打电话,王大爷仔细观察着手中的袋子。这是一个普通的灰色布袋,上面绣着一个不太明显的"福"字。袋口用绳子扎得紧紧的,王大爷试着解开,但绳结有点复杂,一时半会儿解不开。
等张婆婆打完电话回来,王大爷提议道:"要不我们明天再看吧,都这么晚了。"他心里想着:明天白天光线好,更方便清点。也许还是单独看比较好,免得老伴儿担心这钱来路不正。
张婆婆同意了:"也行,反正东西又跑不了。明天我一早要去赶集,你自己在家慢慢看。"
这一晚,王大爷睡得不太安稳。他梦见自己打开袋子,里面全是崭新的百元大钞,堆得满满的。他和老伴儿坐在钱堆里数啊数,怎么也数不完。忽然,钱变成了蝴蝶,扑棱棱全飞了,王大爷惊醒过来,发现自己满头大汗。
第二天早上,张婆婆五点多就起床了,准备去赶集。她叮嘱王大爷:"中午我回来做饭,你想吃什么?"
"随便,你看着买就行。"王大爷打着哈欠回答。
等张婆婆出门后,王大爷坐在床上,想着那个神秘的袋子。他起床洗漱完毕,吃了点剩饭,就迫不及待地把袋子拿出来,放在餐桌上。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袋子上,显得格外神秘。王大爷深吸一口气,再次尝试解开绳结。这次他更有耐心,终于解开了袋口的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