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第七年为什么是“坎”,因为单纯的爱走不了太远。

婚姻中的“七年之痒”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现象,它揭示了伴侣关系在时间推移中的深刻变化。许多人认为,婚姻的前七年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因为这段时间的关系往往依赖于激情、新鲜感和彼此带来的快乐。然而,当婚姻进入第七年时,单纯的情感联结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关系的稳定。爱若停留在“快乐原则”的层面,终将被时间耗尽;而真正持久的关系,需要从“欲望的客体”走向“互为主体的共生”。这背后反映了伴侣关系从“兴奋型”向“互为主体型”的转变,也揭示了客体关系发展的深层逻辑。

兴奋型关系模式:前七年的情感联结

在婚姻的前七年里,伴侣之间的关系往往建立在一种“兴奋型”的联结模式上。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彼此带来的快乐、刺激和新鲜感。在这一阶段,伴侣之间的互动充满了理想化和浪漫化的色彩。他们会因为对方的一个小动作而感到愉悦,也会因为共同的经历而感到兴奋。



这种兴奋型关系模式的本质是一种“客体关系”的表现。在心理学中,“客体关系”指的是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模式,以及个体如何通过他人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在这一阶段,伴侣往往将对方视为一种“理想化的客体”,认为对方可以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这种理想化帮助双方在婚姻初期克服了许多现实中的矛盾和冲突。

然而,兴奋型关系模式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激情和新鲜感可能会逐渐减弱,伴侣之间的关系也会面临更多的现实挑战。例如,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经济压力、家庭责任等,都会考验伴侣之间的关系。当这些现实问题逐渐浮现时,单纯的情感联结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关系的稳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