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你真的要去吗?"小雨望着爷爷的眼睛问。

老人轻抚信纸,声音沉稳:"四十年了,我必须面对。"

他不知道,命运正在彼岸织就一徐网,等待他走入。



01

徐志远坐在老旧的沙发上,面前堆满了纸箱。

妻子去世已经三个月,他才有勇气整理她的遗物。

六十岁的他,眼角的皱纹刻满了岁月的痕迹,粗糙的手指翻动着一件件充满回忆的物品。

"爸,要不我来帮你?"儿子徐建明站在门口,脸上带着疲惫的神情。

"不用,有些事情我得自己做。"徐志远没有抬头,继续着手中的工作。

徐建明叹了口气,转身离开。

房间里只剩下徐志远和那些承载着过往的物件。

他小心地打开妻子的首饰盒,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几条项链和几对耳环,这些都是他们四十年婚姻中他送给她的礼物。

在首饰盒的夹层里,徐志远发现了一个牛皮纸信封,已经泛黄,边缘有些磨损。

信封上没有任何标记,但它明显被小心地藏在这个隐蔽的地方。

徐志远打开信封,抽出里面的信纸。

信纸上的字迹有些模糊,但依然清晰可辨。

那是一封来自朝鲜的信,寄信人的名字让他的心猛地颤抖——李美娜。



四十年前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个在鸭绿江边的小镇,那个穿着朴素却笑容明媚的朝鲜姑娘,那段跨越国界的青涩爱情。

他们相识于七十年代末中朝边境的一次文化交流活动,徐志远当时是随团的翻译,而李美娜是朝方的一名年轻教师。

信中的内容让徐志远的手不住地颤抖:

"志远,不知这封信何时能到达你的手中,甚至不知它是否能到达。

我已经决定不再等你的消息,开始我自己的生活。

但有一件事你应该知道,我们有了一个孩子,一个小男孩。

他现在三岁了,很像你,尤其是笑起来的样子。

我没有嫁人,一直在七宝山的小学教书,抚养着我们的孩子。

如果有一天你收到这封信,想起我们曾经的约定,请你来找我。

我和孩子,会一直在这里等你。"

信的落款是1982年,那时徐志远已经结婚一年,和妻子有了儿子徐建明。

徐志远的眼前一片模糊,泪水不受控制地涌出。

四十年前,他曾向李美娜承诺会回去接她,但回国后各种变故接踵而来,加上两国关系的变化,通信变得几乎不可能。

后来他娶了同村的姑娘,开始了新的生活,渐渐地,朝鲜的记忆被日常的琐事覆盖,成为了心底深处不愿触碰的伤痛。

他从未想过,李美娜给他写过信,而这封信竟被妻子截获并藏了起来。

更没想到的是,在朝鲜,他还有一个从未见过面的孩子,如今已经四十多岁。

徐志远的手指紧紧抓着信纸,心跳如鼓。

四十年了,李美娜还在七宝山吗?那个孩子还好吗?他们是否还在等他?

一种莫名的冲动驱使着徐志远站起身,走到窗前。

窗外,是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小县城,熟悉而平凡。

而在遥远的朝鲜,可能有另一段他未曾参与的人生在等待着他。

"我必须去一趟朝鲜,"徐志远低声自语,"我必须找到她们。"

02

"爸,你疯了吗?去朝鲜?现在?"徐建明站在客厅中央,声音几乎是在吼叫。

徐志远平静地坐在沙发上,手中依然握着那封信。"建明,我需要去,这是我欠下的一段情。"

"什么情不情的,你都六十岁了!妈刚走三个月,你就要去找什么旧情人?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的感受?"徐建明的脸涨得通红。

徐志远摇了摇头:"我不是去寻找旧情,我是去承担责任。信上说,我在朝鲜可能有个孩子。"

"什么孩子?爸,你别被骗了!那都是四十年前的事了,谁知道是真是假?"

这时,徐建明的妻子陈兰从厨房走出来,脸上带着不满:"爸,你别听那些骗人的东西。再说了,这房子还没过户呢,您这一走,我们怎么办?"

徐志远抬起头,目光锐利地看向儿媳:"房子?陈兰,你就关心这个?"

陈兰被看穿心思,有些尴尬但依然强辩:"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您年纪大了,一个人去外国多危险啊。再说,咱们家现在什么情况您也知道,建明刚被裁员,小雨还要上学,家里每个月的开销都紧徐..."

徐志远站起身,缓缓走到窗前,背对着他们:"你们不用担心,房子迟早会给你们。但这趟朝鲜,我必须去。"



"爸!"徐建明还想说什么,被门口传来的声音打断。

"爷爷,您真的要去朝鲜吗?"十四岁的小雨站在门口,书包还挂在肩上,显然刚放学回来。

徐志远转身,脸上的表情柔和下来:"小雨,你回来了。"

小雨快步走到爷爷身边,拉起他的手:"爷爷,您是不是要去找信上的人?那个朝鲜阿姨?"

徐志远惊讶地看着孙女:"你怎么知道?"

小雨狡黠地笑了:"您晚上做梦总是喊'美娜'这个名字,我听到好多次了。是不是信上的人就叫美娜?"

徐志远感到一阵心酸,点了点头。

小雨拉着爷爷的手,认真地说:"爷爷,您应该去。我支持您。"

"小雨!"陈兰呵斥道,"小孩子别掺和大人的事。"

小雨没理会母亲,继续对爷爷说:"爷爷,奶奶走了,您一个人很孤单。如果你心里还有牵挂的人,应该去找她。我在学校学过,人生最遗憾的不是做错了什么,而是有机会的时候没有去做。"

徐志远感动地摸了摸孙女的头:"小雨,谢谢你的理解。"

晚上,当所有人都睡了,小雨悄悄溜进爷爷的房间。徐志远还没睡,坐在床边翻看着一本旧相册。

"爷爷,您睡不着吗?"小雨轻声问。

"嗯,有些事情在想。"徐志远合上相册。

小雨坐到爷爷身边:"爷爷,您经常梦到那个阿姨吗?"

徐志远点点头:"有时候。年轻时候的事情,一晃就是四十年。"

"那个阿姨一定很特别。"

"她很善良,很坚强。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她总能变出一些小惊喜。"徐志远的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有一次,她送给我一个用贝壳做的小风铃,说这样我就能听到大海的声音了。"

"好浪漫啊。"小雨双手捧着脸,羡慕地说,"爷爷,您一定要去找她。说不定,她还保留着那个风铃呢。"

徐志远笑了笑,突然变得严肃:"小雨,爷爷想问你一个问题。如果,我是说如果,你突然发现你有一个从未见过面的兄弟或姐妹,你会怎么想?"

小雨歪着头思考了片刻:"我会很惊讶,也会很好奇。可能一开始会不适应,但如果那是我的亲人,我想我会试着去接受和了解的。"

徐志远轻轻抱住孙女:"小雨,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爷爷爱你。"

"爷爷,我也爱您。不管您做什么决定,我都支持您。"小雨在爷爷的怀抱中轻声说。

03

第二天早晨,徐志远就开始收拾行李。他计划先去丹东,那里有他的老战友王德全,可以帮他安排去朝鲜的事宜。

临行前,徐建明还是不愿意理解父亲的决定,闷闷不乐地坐在沙发上。

陈兰在厨房里乒乒乓乓地忙活,故意制造噪音表达不满。

只有小雨,站在门口依依不舍地看着爷爷。

"爷爷,您一定要平安回来。"小雨抱了抱徐志远。

"放心吧,我会的。"徐志远轻抚孙女的头发,然后转向儿子,"建明,家里就交给你了。"

徐建明没有回应,只是盯着地面。

徐志远叹了口气,转身出门。当他走到院子门口时,身后传来徐建明的声音:"爸,注意安全。"

徐志远回头,对儿子点点头,眼中含着泪水。然后,他迈出了家门,走向未知的旅程,走向那段被尘封四十年的记忆。

丹东市坐落在鸭绿江畔,与朝鲜隔江相望。

六十岁的徐志远站在江边,望着对岸的新义州,心情复杂。



四十年前,他也是站在这样的位置,向对岸挥手告别,承诺很快会回来。

那时的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一去就是大半生。

"老徐,发什么呆呢?"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

徐志远转身,看见老战友王德全站在不远处,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

两人都已白发苍苍,但一眼就认出了彼此。

"老王!"徐志远快步上前,紧紧握住对方的手。

王德全拍了拍他的肩膀:"四十年不见,你老得我差点认不出来了。"

"彼此彼此,"徐志远笑道,"你的大肚子倒是长得可以。"

两人相视大笑,仿佛又回到了年轻时代。

王德全现在是丹东一家旅行社的负责人,专门经营朝鲜旅游业务。

听完徐志远的故事后,他沉思片刻:"老徐,我可以帮你安排去平壤的旅行团,但是要去清津就比较麻烦了。朝鲜对外国游客的行动有严格限制,特别是像清津这样的地方。"

"有什么办法吗?"徐志远急切地问。

王德全思考了一会儿:"有一个办法,不过有些风险。我认识一个朝鲜导游,叫金正浩,为人可靠。他可以在你到达平壤后,秘密安排你去清津的行程。当然,这需要额外的费用,而且你得冒险脱离旅行团。"

"钱不是问题,我只想找到他们。"徐志远坚定地说。

晚上,两人坐在王德全家的阳台上,喝着酒,望着江对岸朝鲜的点点灯火。

"老徐,你有没有想过,四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你去了又能怎样?"王德全轻声问道。

徐志远沉默了一会儿:"我知道我无法弥补这四十年的缺失,也许去了只会带来更多的伤痛。但是这封信,这个可能存在的孩子,我必须面对。这是我欠下的债。"

他抿了一口酒,继续说道:"记得我们年轻时经常说的那句话吗?'宁可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也不要怪罪别人。'我现在才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义。"

王德全叹了口气:"我明白。只是,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四十年,太长了,很多事情已经不可能重来。"

"我知道,"徐志远望着远方,"我只是想告诉她,我对不起她。如果那个孩子真的存在,我想尽我所能,弥补我能弥补的。"

"那个孩子现在应该有四十多岁了吧?"王德全若有所思地说,"和你儿子差不多大?"

徐志远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痛苦:"每当我想到这点,我就无法原谅自己。一个孩子,没有父亲地长大..."

"不要太自责,那个年代,通信几乎不可能,边境也几乎关闭。你也是身不由己。"王德全安慰道。

徐志远摇摇头:"不,我本可以有选择的。我本可以等,本可以坚持,但我没有。"

夜深了,王德全已经睡去,徐志远独自坐在客房的床边,翻看着那封已经读了无数遍的信。信中的字迹似乎在向他诉说着四十年前的故事,那个在朝鲜七宝山下等待的女子,那个从未谋面的孩子。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李美娜的面容,那个二十出头的姑娘,眼中总是闪烁着坚定和温柔。她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是否已经被岁月磨去了当年的神采?那个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长得像他还是像她?

徐志远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睡。

他想象着在七宝山下的重逢,想象着与那个素未谋面的孩子的第一次见面。内心既期待又恐惧,既渴望又愧疚。

窗外,月光洒在鸭绿江上,连接着两岸的思念。徐志远知道,无论重逢的结果如何,这一次,他不会再辜负那份等待。

04

朝鲜的清晨,带着一丝凉意。

徐志远随着旅行团走出平壤国际机场,迎面而来的是规整的街道和整齐的建筑。

导游金正浩是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操着流利的汉语迎接他们。



"欢迎来到平壤,我是你们的导游金正浩。"金正浩面带职业化的微笑,但当他看到名单上的徐志远时,眼神微妙地变化了一下。

晚上,当其他游客都休息后,金正浩悄悄敲响了徐志远的房门。

"徐先生,我是王德全先生的朋友。"金正浩低声说道,"我听说了您的情况,会尽力帮助您。"

徐志远感激地握住他的手:"谢谢你,金先生。"

金正浩迅速解释了计划:"明天凌晨五点,会有一辆车在酒店后门等您。它会送您到火车站,那里有一徐去清津的车票。在清津,会有人接您,带您去七宝山。"

"需要多少钱?"徐志远直截了当地问。

金正浩报了一个数字,徐志远二话不说掏出了准备好的现金。

"徐先生,这很危险,"金正浩严肃地说,"如果被发现您脱离了旅行团,可能会被罚款甚至拘留。"

"我明白风险,但我必须去。"徐志远坚定地说。

金正浩点点头:"行程是这样安排的:您到达清津后,会有一个叫朴智勋的人接您。他会带您去七宝山,帮您找到李美娜女士。两天后,您必须返回平壤与旅行团会合,否则,后果会很严重。"

徐志远点头表示理解。金正浩临走前,递给他一徐纸条:"这是李美娜女士现在的地址。据我所知,她退休后仍住在七宝山小学附近。"

徐志远接过纸条,手微微颤抖。

四十年的思念,即将在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国度有一个答案。

凌晨四点半,徐志远就醒了。

他在房间里留下一徐纸条,谎称身体不适要休息一天,不参加当天的行程。

然后,他悄悄地离开了酒店,在后门找到了等候的汽车。

清晨的平壤街头几乎空无一人,汽车快速穿过城市,将他送到了火车站。

徐志远登上了开往清津的列车,开始了长达12小时的旅程。

列车缓缓驶出平壤,窗外的景色从城市逐渐变为乡村。朝鲜的乡村风景与中国北方有些相似,却又透着不同的气质——更加朴素,更加静谧。

徐志远打开随身携带的相册,里面有一徐他和李美娜的合影,是四十年前在鸭绿江边拍的。照片上,年轻的李美娜笑容明媚,站在他身旁,两人的手轻轻相触。

那时的他们,以为未来有无限可能,却不知道命运会将他们分隔四十年。

列车上的乘客大多是朝鲜人,偶尔有人好奇地看向这个中国老人,但都很快移开了视线。

徐志远感到一种奇怪的孤独,在这个陌生的国度,他既是外来者,又似乎与这里有着血脉相连的联系。

中午时分,列车停靠在一个小站,乘务员发放了简单的午餐——饭团和咸菜。徐志远默默地吃着,思绪万千。

这可能就是李美娜和他们的孩子日常吃的食物吧?这些年,他们过得好吗?

傍晚时分,列车终于抵达了清津。



当徐志远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车站时,一个中年男子上前询问:"您是徐志远先生吗?"

"是的,"徐志远点点头,"你是朴智勋?"

中年男子点头,接过徐志远的行李:"我是。金先生让我来接您。我们现在就去七宝山,明天一早您就可以去找李老师了。"

清津比平壤要朴素得多,街道上人来人往,但没有太多的汽车。

朴智勋解释说,李美娜在七宝山小学教了一辈子书,是当地很受尊敬的教师,已经退休几年了。

"李老师一直没有结婚,"朴智勋说,"但她有个儿子,现在是大学教授。"

徐志远的心猛地一跳:"她的儿子...现在多大了?"

"四十左右吧,"朴智勋回答,"我记得是1982年出生的。"

这个信息让徐志远几乎无法呼吸。1982年,正是他离开朝鲜的第二年。

这个孩子,极有可能就是他的儿子。

当晚,徐志远住在七宝山脚下的一家小旅馆里。

躺在陌生的床上,他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明天,他将面对四十年的思念,四十年的愧疚,和一个可能是他儿子的陌生人。他的心情既期待又恐惧,不知道等待他的会是责备还是原谅。

窗外,七宝山的轮廓在月光下若隐若现,仿佛在无声地见证着这场迟到的重逢。

05

第二天上午,朴智勋带着徐志远来到了七宝山小学。

这是一所普通的学校,操场上孩子们正在做早操,整齐的队列,响亮的口号,一切都井然有序。

"李老师已经退休了,但她经常来学校做义工。"朴智勋解释道,"不过今天好像不在这里,我们去她家找她吧。"

七宝山小学旁边是一排公寓楼,朴智勋指着其中一栋说:"李老师住在那栋楼的305室。"

徐志远站在楼下,抬头望着三楼的窗户,心跳如鼓。

四十年了,他终于要见到李美娜了。她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她会原谅他吗?

"要我陪您上去吗?"朴智勋问。

徐志远摇摇头:"不用了,谢谢你送我到这里。接下来的路,我想一个人走。"

朴智勋理解地点点头,给了徐志远一徐名片:"需要帮助的话,随时打电话给我。"

徐志远深吸一口气,迈步走进楼道。楼梯很窄,有些老旧,但非常干净。他一步步走上三楼,每一步都像是走过了一年的时光。终于,他站在了305室的门前。

门上贴着一副春联,字迹工整,看起来是新贴上的。徐志远的手悬在空中,犹豫着是否敲门。就在这时,门突然开了。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站在门口,手中拿着一把钥匙,似乎正准备出门。

当她看到徐志远时,明显愣住了。

"美娜..."徐志远轻声呼唤,声音几乎哽咽。

李美娜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眼睛直直地看着他。

她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那双眼睛,依然是他记忆中的样子,清澈而坚定。

"志远,"她终于开口,声音略带颤抖,"你来了。"



简单的四个字,却饱含了四十年的等待与思念。

"我...收到了你的信。"徐志远哽咽道,"虽然晚了四十年。"

李美娜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然后侧身让开:"进来吧。"

公寓很小,但非常整洁。客厅的墙上挂着几幅水彩画,看起来是学生的作品。一徐简单的木桌上摆放着一套朴素的茶具。

李美娜为徐志远倒了杯茶:"坐吧。"

徐志远坐下,双手捧着茶杯,不知从何说起。四十年的分离,无数的话想说,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你...收到我的信了?"李美娜打破了沉默。

徐志远点点头:"是的,在我妻子去世后,我整理她的遗物时找到的。她把信藏起来了,我...我一直不知道。"

李美娜的表情没有太大变化:"这么说,你结婚了?有孩子了?"

"是的,"徐志远低声回答,"我有个儿子,今年三十九岁,还有个孙女,十四岁。"

李美娜静静地听着,没有表现出任何怨恨或者悲伤,只是平静地接受这个事实。

"你过得怎么样?"徐志远小心翼翼地问。

"还不错,"李美娜浅笑道,"我在小学教了一辈子书,去年才退休。"

他们就这样简单地交谈着,仿佛在填补四十年的空白。

06

徐志远告诉她这些年自己的生活,在国企工作,后来下岗开了个小店,直到退休。

李美娜则讲述了她在七宝山小学的教学生涯,以及这里的变化。

"信上说..."徐志远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问出了那个最关心的问题,"你提到...我们有个孩子?"

李美娜的眼神变得深远,她站起身,走向走廊:"跟我来。"

徐志远跟着李美娜走进走廊,看到墙上挂满了照片。

徐志远站在那里,仿佛被雷击中一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