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自从嫁到海南以来,朝鲜美女崔优省吃俭用,拼命干活,每月按时给家乡汇款。
在电话里,母亲总说新房子建得很好,弟弟学业有成。
时隔八年后,崔优终于能暂缓事业,便迫不及待想回娘家:
“妈,我终于可以回来看您了!”
“女儿怎么突然要回来啊,那....路上小心。”
可谁知,母亲的声音有些犹豫。
当崔优和丈夫拖着行李站在老家门口时,彻底愣住了:“怎么会这样!”
01
那是2015年的春天,二十二岁的崔优刚刚在新义州对外贸易公司工作了三个月。
她出身普通,父亲崔明哲是当地一家工厂的技术员,母亲林素贞在街道小学教书。家里还有个比她小五岁的弟弟崔正浩,正在读大学。
全家人住在一栋老旧的公寓楼里,两室一厅的格局,弟弟睡客厅的沙发床已经习惯了。
崔优是幸运的,她长得漂亮,从小学习成绩又好,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体面的外贸公司。
父母对她寄予厚望,尤其是母亲,常说:
“我们崔优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不像我们,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
那一天,崔优接到通知,她将作为公司新人随团前往丹东参加边境贸易会。
这是她第一次出国,即使只是短暂的过境,也令她激动不已。
临行前,母亲给她准备了两条干净的手帕,嘱咐她:
“到了外面的世界,要记住自己是谁,别被花花世界迷了眼。”
崔优点头,把手帕小心翼翼地放进包里。
丹东比她想象中更加喧嚣,车水马龙的街道,五颜六色的商店招牌,行色匆匆的路人,一切都让她感到新奇。
贸易会在一家大酒店举行,崔优跟着前辈们学习如何与中国商人交流,如何介绍朝鲜的产品。
就是在这样的场合,崔优遇见了徐明。
徐明是海南一家服装公司的老板,三十岁左右,高个子,皮肤被海南的阳光晒得有些黝黑,但五官端正,说话做事都很利落。
他一眼就注意到了站在朝鲜展台前的崔优,那双明亮的眼睛和略带青涩的笑容。
“这位同志,你们这款传统刺绣有多少库存?”徐明用不太流利的朝鲜语问道。
崔优愣了一下,随即微笑回答:
“徐先生,我们有五百套现货,如果您需要更多,可以接受预订。”
徐明惊讶地看着她:“你会说中文?”
“一点点。”崔优微笑着,“在学校学的,不是很好,希望您指教。”
就是这样简单的对话,成了他们故事的开始。
那次贸易会上,徐明订购了大量朝鲜传统手工艺品,成了崔优公司的大客户。
之后的几个月,每次朝鲜代表团来丹东,徐明都会出现,而他总是指名要与崔优谈生意。
崔优的上司开始注意到这一点,但因为徐明带来了大量订单,也就默许了这种安排。
崔优自己也说不清对徐明的感觉,只是每次见到他,心跳就会不由自主地加快。
她喜欢听徐明讲海南的故事,那个遥远的热带岛屿,有蓝得不真实的海,白得耀眼的沙滩,还有终年不凋的鲜花。
“有一天,我会带你去看看。”一次晚餐后,徐明送崔优回宾馆的路上这样说。
崔优低下头,没有回答。但她知道,在心底深处,她已经开始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崔优回到宾馆的房间,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于是打开窗户,让凉爽的春风吹进房间。
丹东的夜晚比新义州更加明亮,远处的霓虹灯闪烁着,像是在向她招手。
那一刻,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可能性。
回到新义州后,崔优发现自己无法停止想念徐明。
她会在工作的间隙回忆他的笑容,他说话时认真的样子,以及他描述海南时眼中的向往。
每次公司通知她准备前往丹东的行程,她都会比以前更加期待。
母亲林素贞开始注意到女儿的变化,于是关切问道:
“崔优,你最近总是心不在焉的,是不是工作太累了?”
“没有,妈妈,我很好。”
崔优回答,但她无法掩饰眼中的光彩和脸上的红晕。
崔明哲是个传统而严肃的父亲,他很少过问女儿的生活,但他也察觉到了什么。
“公司里有什么事吗?”他在一次晚餐时突然问道。
“没什么,爸爸,就是最近订单多,有点忙。”崔优低头吃饭,避开父亲锐利的目光。
只有弟弟崔正浩,这个比崔优小五岁的大学生,似乎真正理解了姐姐的心思。
一天,他悄悄地问:“姐,你是不是喜欢上谁了?”
崔优惊讶地看着弟弟,然后轻轻点了点头。“别告诉爸妈,好吗?”
“当然不会。”崔正浩笑着说,“他是谁?是朝鲜人吗?”
崔优咬着嘴唇,摇了摇头。
崔正浩的笑容僵在了脸上,压低声音问:“中国人?”
崔优点点头,眼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
崔正浩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叹了口气:
“姐,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爸妈不会同意的,尤其是爸爸。”
“我知道。但我控制不了自己的心。”崔优望向远方说道。
02
冬去春来,崔优与徐明的感情在一次次会面中逐渐加深。
徐明会趁着做生意的机会,带崔优去丹东的小餐馆吃饭,有时还会偷偷送她一些小礼物:
一条丝巾,一盒巧克力,或者一瓶香水。
这些在朝鲜很难买到的东西,崔优都小心地收藏起来,藏在她宿舍的抽屉最底层。
崔优知道,这样的关系是危险的。但年轻的心一旦被爱情占据,理智就变得微不足道了。
那一年的夏天,徐明向崔优表白了。
“我爱你,崔优。我想和你结婚,带你去海南生活。”
徐明握着她的手,眼睛里闪烁着真诚的光芒。
崔优震惊地看着他,心跳如雷,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离开祖国,离开家人,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开始新生活。
“我……我需要时间考虑。”崔优轻声说,却没有甩掉那双紧握住的双手。
回到新义州后,崔优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她想到了父母的期望,想到了弟弟的未来,想到了自己在朝鲜的生活。
但每当她闭上眼睛,看到的却是徐明的笑容,和他描述的那片蓝色的海。
最终,崔优鼓起勇气,向父母坦白了自己与徐明的关系,以及徐明的求婚。
“胡闹!你要嫁给一个外国人?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父亲崔明哲当场就发了火,崔优试图解释:
“爸爸,徐明是个好人,他会对我好的。”
“好人?”母亲林素贞冷笑一声,“远嫁他乡,你以为是童话故事吗?万一他对你不好,你又能怎么办?你要抛弃我们,抛弃你的祖国吗?”
崔优低下头,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她知道父母说的都有道理,但她的心已经做出了选择。
“我爱他,妈妈。我想和他在一起。”
接下来的日子里,家里的气氛降到了冰点。
父亲不再与崔优说话,母亲则不停地哭泣和责备。弟弟崔正浩是唯一试图理解她的人。
一天晚上,崔正浩悄悄对崔优说:
“姐,如果你真的爱他,我支持你。但你要答应我,一定要幸福。如果不幸福就回来,我们永远是你的家人。”
崔优紧紧抱住弟弟,泪水终于决堤。
徐明得知情况后,主动提出要来朝鲜见崔优的父母。
他带来了丰厚的礼物,用诚恳的态度和明确的承诺,一点一点软化了崔家父母的心。
“我保证会好好照顾崔优,给她幸福的生活。每年我们都会回来看你们,或者接你们到海南来玩。”徐明向崔明哲保证。
父亲崔明哲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抽着烟,烟雾缭绕中,他的脸阴晴不定:
“你是做什么的?”
“我在海南有一家服装公司,主要经营女装。”徐明回答。
“赚钱吗?”
“还不错。”徐明谦虚地说,“足够让崔优过上舒适的生活。”
崔明哲深深地吸了一口烟,然后缓缓吐出:
“我女儿从小就聪明,懂事。她如果选择了你,一定有她的理由。但我要告诉你,如果你敢对她不好,我会亲自去海南找你算账。”
这是父亲第一次松口。崔优站在一旁,眼泪悄悄流下。
母亲林素贞的态度更加复杂,一边不舍得女儿远嫁,一边又担心女儿的未来:
“你真的喜欢他吗?”她私下问崔优。
“是的,妈妈。我爱他。”崔优坚定地回答。
“他对你好吗?会尊重你吗?”
“会的,他很尊重我,也很爱我。”
林素贞叹了口气,握住女儿的手:“我只希望你幸福。如果这是你的选择,我尊重你。但你要记住,无论发生什么,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在漫长的商讨和妥协后,崔家终于勉强同意了这桩婚事。
2016年春天,徐明再次来到新义州,和崔优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婚礼上,父亲崔明哲强忍着泪水,将女儿的手交给了徐明;母亲林素贞哭得不能自已,一遍遍叮嘱徐明要好好照顾她的女儿;弟弟崔正浩则笑着祝福姐姐,但眼中也满是不舍。
婚礼结束后,崔优收拾好行李,准备跟随丈夫前往海南。
临行前的那个晚上,她独自一人站在家门口,仰望着新义州的夜空。
星星很亮,像是在为她送行。
第二天一早,一家人来到火车站,送崔优和徐明踏上旅程。
站台上,崔优紧紧抱住每一个家人,眼泪止不住地流。
“照顾好自己。”父亲轻声说。
“常回家看看。”母亲哽咽着嘱咐。
“姐,去吧,勇敢地追求你的幸福。”弟弟微笑着说。
火车缓缓启动,新义州的景色在窗外渐渐远去。
崔优靠在徐明的肩膀上,泪水模糊了视线。
她知道,这是她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以后,她将开始一段全新的旅程。
03
海南的阳光比崔优想象中更加炽热,空气中弥漫着咸湿的海风和陌生的香料气息。
徐明的家在海口市郊,是一栋带院子的二层小楼,比崔优在朝鲜的家宽敞许多。
刚到海南的日子并不容易。
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生活习惯的不同,都让崔优感到无所适从。
徐明的父母虽然表面上接受了这个朝鲜儿媳,但眼神中还是透露疏离和言语间的距离感。
在她一次深夜落泪后,徐明安慰她:
“他们需要时间适应,你也是。别担心,慢慢来。”
徐明在海口有一家服装店,主要销售一些中高档女装。
崔优开始每天跟着徐明去店里,一方面帮忙整理货品、接待客人,一方面也借此机会学习中文和适应当地生活。
崔优是个聪明的女孩,学东西很快。
半年后,她已经能用流利的中文与客人交流,甚至开始参与店铺的进货和设计工作。
徐明发现妻子对服装设计很有天赋,特别是将朝鲜传统元素融入现代服装的想法,在顾客中很受欢迎。
“我们可以开发一个新系列,结合朝鲜传统刺绣和现代剪裁,肯定会有市场的。”
徐明被妻子的热情感染,全力支持她的想法。
他们找了几位有经验的裁缝,按照崔优的设计制作样品,然后在店里试销。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系列一推出就受到了顾客的追捧。
第一天就卖出了十几件,第二天更多。顾客们被这种新颖的设计风格吸引,争相购买。
很快,口碑传开,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甚至有人专程从三亚开车过来,就为了买这个系列的服装。
“崔优,你的设计真的很成功!顾客们都在问什么时候会有新款。”
听到丈夫的夸奖,崔优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在朝鲜时,她从未想过自己能够在服装设计这个领域有所建树。
但现在,她找到了自己的热情所在。
她开始研究更多的设计元素,将朝鲜、中国和西方的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风格。
随着服装系列的成功,徐明决定扩大规模。
他们租下了商场里更大的店面,增加了更多的款式,聘请了更多的员工。
崔优不再只是一个帮手,而是成为了店铺的设计总监和实际经营者。
生意越来越好,一年后,他们开了第二家店。
又过了两年,他们已经在海南拥有了五家连锁店和自己的服装品牌“晨曦”。
这个名字是崔优取的,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与事业的成功相比,崔优与徐明父母的关系改善得更加缓慢。
尤其是徐明的母亲,总是对崔优挑三拣四,从她的穿着打扮到做饭方式,都有意见。
“妈妈,您就别总是批评崔优了。”徐明有时会忍不住为妻子辩护。
“我是为了她好她毕竟是外国人,有些规矩不懂。”
崔优并不反驳,她选择用行动证明自己,学习当地的烹饪方法,研究中国的传统礼仪,努力融入徐家的生活。
渐渐地,徐父开始欣赏这个勤劳能干的儿媳;而徐母,虽然嘴上仍有抱怨,但眼神中的敌意已经减少了许多。
事业的成功让崔优找到了自信和归属感。但无论多忙,她始终没有忘记家人。
每个月,她都会给家里寄钱。一开始是一万元,后来随着生意越做越大,金额也不断增加。
“你寄这么多钱回去,他们用得完吗?不然咱们还是存起来吧...”徐明有时会问。
“我弟弟还在上学,需要钱。而且爸妈的房子太老了,我想让他们建个新房子,生活得更好一些。”崔优一遍遍解释道。。
每次收到崔优的汇款,家里都会打电话表示感谢。
母亲林素贞的语气也从最初的冷淡变得热络起来。
“女儿,你在那边过得怎么样?还习惯吗?”母亲会关切地问。
“很好,妈妈。徐明对我很好,我们的生意也做得不错。”
崔优总是这样回答,即使有时候她累得想哭,即使有时候她被思乡之情折磨得夜不能寐。
“那就好。你放心,家里一切都好。你弟弟学习很用功,你爸爸的工作也很稳定。我们用你寄来的钱,已经开始筹备建新房子了。”母亲的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喜悦。
崔优每次疲惫时,就常常想象家里的新房子会是什么样子。
她希望那是一栋明亮宽敞的楼房,有干净的厨房和卫生间,有暖和的地暖系统,有舒适的家具。她想象父母在新房子里的笑容,想象弟弟有了自己的卧室后的欣喜。
04
一次通话中,弟弟崔正浩告诉她,他已经毕业,找到了一份还不错的工作:
“姐,多亏了你的帮助,我才能顺利完成学业。”
“你喜欢那份工作吗?”崔优问。
“还行,虽然工资不高,但很稳定。对了,我最近认识了一个女孩,我们正在谈恋爱。”
崔优惊喜地问道:“真的吗?她是谁?什么样的人?”
“她叫敏智,是我同事。很漂亮,也很善良。”崔正浩的声音中带着羞涩和幸福。
“那太好了,弟弟。我很为你高兴。”崔优真诚地说。
“她家条件不错,但彩礼要求有点高。”崔正浩有些为难地说,“我正在攒钱。”
“需要我帮忙吗?”崔优立刻问道。
“不用,姐。你已经帮了我们很多了。我想靠自己的努力给敏智一个家。”
崔优很感动,但她还是在下次汇款时多寄了一些钱。
她就希望弟弟能够早日成家,拥有自己的幸福。
崔优很想回家看看,但各种原因——护照问题、生意繁忙、徐明父母的健康状况——总是让这个愿望一再推迟。
时间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中,八年过去了。
这八年里,崔优和徐明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事业蒸蒙蒙上进。
“晨曦”品牌已经不仅限于海南,还拓展到了广东、江浙等地。
他们也有了自己的工厂,雇用了上百名员工。
徐明的父亲在第六年时因病去世,这让整个家庭陷入悲痛。
徐母的健康也每况愈下,需要长期照顾。
崔优承担起了照顾婆婆的责任,每天为她准备三餐,陪她看电视,带她去公园散步。
徐母渐渐对这个外国儿媳改变了看法,有时甚至会对邻居夸耀:
“我儿媳妇虽然是朝鲜人,但比很多中国姑娘都孝顺。”
崔优和徐明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事业的成功、亲人的离去,他们更加珍惜彼此。
虽然因为各种原因,他们还没有孩子,但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幸福。
“等事业再稳定一些,我们就要个孩子,好吗?”徐明常这样对崔优说。
崔优点头微笑,但心里想的是,在要孩子之前必须回一趟家,见见阔别多年的父母和弟弟。
04
2023年的春末,海南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雨。
雨水冲刷着街道,也冲走了崔优心中长久的犹豫。
“我想回家看看。”吃晚饭时,崔优突然对徐明说。
徐明放下筷子,认真地看着妻子:
“好,是时候回去了。这几年你一直想回去,却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成行。现在生意稳定了,我们可以请店长们多帮忙几天。”
就这样,决定很快做出了。
崔优兴奋地开始准备礼物,要给每个家人都带上最好的东西。
父亲喜欢喝酒,她买了最贵的白酒;母亲喜欢首饰,她挑选了几套精美的金饰;弟弟喜欢电子产品,她准备了最新款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
她甚至为弟弟的女朋友敏智准备了一套高级化妆品和一条名牌围巾。
当然,除了礼物,崔优还准备了一大笔现金。
这些年来,她已经陆陆续续寄了近九十万元回家,这次她想再带十万元,作为给弟弟结婚的彩礼。
“我们的新房子已经建得差不多了,等你回来,就能住进新房子了。村里人都羡慕我们家,说我们家出了个有出息的女儿。”
崔优听了母亲的话,心里既骄傲又酸楚。
她为能够帮助家人改善生活而感到欣慰,但也为错过了家里这些年的变化而感到遗憾。
可惜,准备回国的过程比崔优想象中复杂得多。
首先是护照和签证问题,然后是各种入境手续和检疫要求。
徐明帮她联系了旅行社,处理了大部分繁琐的手续。
最终,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延期和调整后,旅行计划终于确定下来。
临行前一晚,崔优难以入睡,站在窗前,望着海南的夜空,思绪万千。
第二天一早,崔优和徐明启程前往机场。
徐母坚持要送他们,虽然她的腿脚已经不太方便。
“小优,替我向你父母问好。”临别时,徐母握着崔优的手说。
“我会的,妈妈。您在家要保重身体。”崔优轻声回答,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飞机起飞后,崔优望着窗外渐渐缩小的海南岛,感慨万千。
飞机降落在丹东,崔优和徐明办理了入境手续,然后乘坐安排好的车辆前往新义州。
途中,崔优的心情越来越激动。每一处景色都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
她贪婪地望着窗外,试图捕捉每一个细节,每一处变化。
终于,他们抵达了新义州。
火车缓缓驶过鸭绿江大桥,崔优的心跳越来越快。
火车站的站台上,母亲林素贞第一个认出了女儿。
八年的时光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那双眼睛,依然和崔优记忆中一样明亮。
“妈妈!”崔优扑进母亲的怀抱,泪水模糊了视线。
父亲崔明哲站在一旁,嘴唇抿得紧紧的,眼圈却红了。弟弟崔正浩已经长成了一个挺拔的青年,他局促地站在父亲身后,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个阔别多年的姐姐。
一家人哭着笑着,拥抱着,说着这些年的思念和牵挂。
徐明站在一旁,默默地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看着妻子与家人重逢的温馨场景。
“你瘦了。”母亲心疼地摸着女儿的脸。
“您老了。”崔优心疼地看着母亲的白发。
“我长高了。”弟弟笑着说,展示自己已经超过了姐姐一个头。
“走,回家吧。”短暂的重聚后,崔明哲说,“你妈妈准备了一桌子菜,都是你爱吃的。”
崔优擦干眼泪,挽着母亲的手臂,跟着父亲和弟弟往家的方向走去。
她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那座新房子,但随着时间的,崔优的心渐渐沉了下来。
这些街道看起来比她记忆中更加破旧,房屋也更加拥挤和陈旧。
“爸,我们是不是走错路了?”崔优疑惑地问。
“没有啊,一直都是这条路。是不是太久没回来了忘了?”崔明哲头也不回地说。
崔优看向母亲,母亲却只顾着盯着她的头发,弟弟崔正浩也只是敲打着手机。
终于,车子在村口停下。
崔优和父母带着丈夫往家走,可看到眼前的景象,二夫妻顿时傻眼。
“这......这怎么可能?”崔优喃喃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