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芝将那份写着“3000万,不二价”的收购协议推到女婿面前,脸上没有一丝表情。
“接受或破产,你选一个吧。”
会议室内一片死寂,女儿惊恐地叫道:“妈!我们不是一家人吗!”
张桂芝微微一笑:“当我中风躺在医院时,当你们父亲提出离婚时,当我被扔进那个破旧公寓时,你们怎么不记得我们是一家人?”
谁能想到,这个一年前还卧病在床、被全家抛弃的63岁老人,如今掌握着他们的命运。
01
张桂芝六十三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中风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那是个普通的清晨,阳光透过厨房的窗户照进来,张桂芝正忙着给全家准备早餐。
她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头痛,接着右半边身体失去知觉,整个人重重地倒在了地上。
幸好邻居听到了异常的声响,及时破门而入,将她送往了医院。
医生的诊断结果很明确:中度脑梗死,右侧肢体偏瘫,需要长期康复治疗。
住院期间,丈夫陈德才来得并不勤,每次来都是匆匆离去,脸上写满了不耐烦。
“你好好养病,我工作忙,学校的事情走不开。”陈德才总是这样解释,眼神却始终游移不定。
张桂芝注意到丈夫的手机总是紧紧握在手里,一有信息就迫不及待地走出病房接听或回复。
儿子陈建国和女儿陈芳的探望也越来越少,每次来都是草草了事,像是完成任务一般。
“妈,你别担心,我们都很忙,有阿姨照顾你就行了。”儿子陈建国这样说道,递给她一个苹果就算是尽了孝道。
出院后,张桂芝被安排回家休养,却发现家里的气氛已经完全变了。
丈夫陈德才整日不着家,借口学校工作繁忙,有时甚至整夜不归。
儿媳吴晓丽对她的态度更是冷淡,照顾她时总是一副勉为其难的样子。
“妈,你自己能动就自己动动,我和建国工作都很累。”吴晓丽常常这样抱怨。
女儿陈芳虽然表面上还算关心,但每次来看望都不会停留太久。
“妈,小军的公司最近遇到些麻烦,我得去帮忙,改天再来看你。”女儿总是这样匆匆离去。
张桂芝慢慢意识到,自己成了全家人的负担,一个没人真正关心的存在。
一天晚上,当她艰难地挪到客厅想喝口水时,无意中听到了丈夫的电话内容。
“小燕,再等等,等她情况稳定点,我就提离婚,到时候咱们就能光明正大在一起了。”陈德才压低声音说道。
那一刻,张桂芝感觉心脏像被人狠狠捏了一下,四十年的婚姻,就这样被轻易抛弃。
她没有声张,而是默默地回到床上,眼泪无声地滑落。
第二天,她假装无事发生,但开始更加留意家人的一举一动。
很快,她在丈夫的公文包里发现了一份房产评估报告和银行存款明细。
“原来他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我出事。”张桂芝苦笑着想。
果然,在她出院后的第三个月,陈德才正式提出了离婚。
“桂芝,我们都这把年纪了,你现在这种情况,我照顾不了你,不如各自安好。”陈德才的话听起来冠冕堂皇。
离婚协议上的条款让张桂芝心凉透了:四十年积蓄几乎全归陈德才,她只能分得一套60平米的老旧公寓和少量存款。
“妈,您就签了吧,拖下去对谁都不好。”儿子陈建国竟然站在父亲一边。
女儿陈芳则默不作声,眼神躲闪,显然也是支持父亲的决定。
无助之下,张桂芝签了字,结束了四十年的婚姻。
离婚后,她被安排住进了城郊的老旧小区,每月只有一千元的生活费。
那套公寓阴暗潮湿,电梯经常坏,对一个半身不遂的人来说简直是噩梦。
搬家那天,除了请的搬运工,没有一个家人来帮忙。
张桂芝独自一人坐在空荡荡的新家里,第一次感到了彻底的绝望。
“难道就这样等死吗?”她望着窗外发呆,泪水模糊了双眼。
那一刻,一股不甘心的情绪在她心中升起。
“不,我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得比他们都好。”张桂芝擦干眼泪,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
第二天清晨,她挣扎着起床,开始了自己的康复计划。
小区花园里有个小凉亭,她每天扶着墙,一步一步挪过去,坐着晒太阳。
开始时,她走几步就气喘吁吁,右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但她没有放弃,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走几步,多练习几次。
“老姐姐,你这么坚持,挺不容易的。”小区的保安老张看到她每天的努力,忍不住夸赞道。
小区里有位退休会计刘阿姨,看到张桂芝的处境,主动来帮忙。
“桂芝,我看你以前也是做财务的,现在电脑这么发达,你可以在家接点活干啊。”刘阿姨建议道。
张桂芝眼前一亮,年轻时她确实在国营纺织厂做过财务工作。
“可是我不会用电脑,手也不太灵活。”张桂芝有些担忧地说。
刘阿姨笑了:“没事,我教你,慢慢来,总能学会的。”
就这样,张桂芝开始了新的学习。
起初,她连鼠标都握不稳,更别说操作电脑了。
但她不气馁,每天花几个小时练习,慢慢掌握了基本操作。
刘阿姨还教她使用智能手机和各种APP,让她重新连接上外部世界。
三个月后,张桂芝已经能熟练使用财务软件,甚至学会了网上接单。
她通过一个自由职业平台,开始接一些小型企业的财务咨询工作。
起初,收入微薄,但总算能贴补一点生活。
更重要的是,这给了她生活的希望和目标。
与此同时,她的身体状况也在慢慢改善。
右腿已经能支撑她走更远的路,右手也能拿起较轻的物品了。
说话不再含糊不清,笑容重新回到了她的脸上。
这一切的变化,没有一个家人知道。
他们以为她还是那个卧病在床、需要人照顾的可怜老人。
偶尔儿女来看望,她也只是默默接受他们敷衍的关心,从不提及自己的进步。
02
半年后的一天,张桂芝在小区门口的小超市买东西时,发现老板正为财务问题发愁。
“黄老板,需要帮忙吗?我以前做过财务。”她主动提出。
黄志明,这家小超市的老板,原本有些怀疑,但还是给了她这个机会。
“你看看这账目,我总觉得哪里不对,但找不出来。”黄志明指着电脑屏幕说。
张桂芝认真查看后,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
“这里进货账目有问题,金额对不上,可能被人动了手脚。”她指出关键点。
黄志明一查,果然发现了员工贪污的证据。
“张大姐,你真厉害!要不要来我这儿做个兼职财务顾问?”黄志明诚恳地邀请道。
就这样,张桂芝有了一份稳定的兼职工作。
随着时间推移,黄志明发现张桂芝的财务能力远超想象,不只是基础记账,在财务分析和商业决策上也有独到见解。
原来黄志明不只经营这家小超市,他还有一家名为“诚信财务咨询”的小公司。
“张大姐,要不要来我公司上班?虽然公司不大,但正规,待遇肯定比兼职好。”黄志明某天突然提议。
张桂芝有些犹豫:“我这身体状况,能胜任吗?”
“能走能说会思考就行,咱们又不是体力活。”黄志明鼓励道,“而且我见你这几个月恢复得不错。”
经过一番考虑,张桂芝接受了这个提议。
诚信财务咨询公司虽小,但业务范围却不窄,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财务咨询和税务规划。
公司里的同事都很尊重这位年长的新同事,给了她充分的时间适应。
张桂芝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她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很快得到了认可。
一个月后,她已经能独立负责几个客户的业务,并为公司拓展了新的服务领域。
“张姐,我真是捡到宝了。”黄志明常常这样夸赞她。
张桂芝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收入也稳定增长,不再靠那微薄的生活费过日子。
她搬离了那个阴暗潮湿的公寓,租了一套小区内部设施更好的房子。
身体的康复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走路已经几乎看不出异常,只有在疲劳时才会略微跛行。
这一切的变化都被她刻意保密,连小区的邻居都以为她只是去女儿家住了。
某天,公司接到一个新客户的咨询请求,需要评估一家电子产品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价值。
在资料筛选过程中,张桂芝愣住了——这家公司正是女婿吴军的公司。
“怎么了,张姐?有问题吗?”同事小李注意到她的异样。
“没事,只是眼睛有点累。”张桂芝强作镇定地回答。
她仔细审阅了所有资料,发现女婿的公司经营状况远比想象中糟糕。
大量资金被不明用途消耗,负债累累,随时可能面临破产。
晚上回到家,张桂芝坐在窗前发呆,思绪万千。
过去一年的痛苦和挣扎在脑海中闪过,家人的冷漠和抛弃依然刺痛着她的心。
“命运给了我这个机会,是巧合还是注定?”她自言自语道。
第二天的业务会议上,公司在讨论是否接受这个新客户的委托。
“这家公司情况不太好,我们要慎重考虑。”财务主管表达了担忧。
黄志明看向张桂芝:“张姐,你看了资料,有什么看法?”
张桂芝平静地说:“这家公司确实问题很多,但我认为有另一个机会。”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望向她,等待下文。
“我们可以考虑收购它。”张桂芝的话让大家都吃了一惊。
黄志明皱眉:“收购?这不是我们的业务范围啊。”
张桂芝胸有成竹:“黄总不是一直想进军电子产品销售吗?这是个现成的渠道。”
“可是这家公司负债那么多,值得吗?”财务主管质疑道。
张桂芝拿出一份详细分析:“它的核心资产和销售渠道其实很有价值,只是经营不善。”
“如果以合适的价格收购,控制住债务风险,完全可以扭亏为盈。”
她的分析详实有力,让会议室里的每个人都陷入了沉思。
黄志明思考片刻:“你说的有道理,但什么是”合适的价格“?”
张桂芝早有准备:“市场评估大约在一亿左右,但考虑到它的债务情况和经营风险,我建议出价不超过3000万。”
“这么低?对方会接受吗?”黄志明有些惊讶。
张桂芝面无表情:“他们没有选择,再拖下去只会破产清算,到时候连3000万都拿不到。”
黄志明突然想起什么:“等等,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吴军...他是不是...”
“是的,他是我女婿,”张桂芝平静地承认。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黄志明直视着张桂芝的眼睛:“张姐,这...这不合适吧?”
张桂芝的目光坚定而冷静:“商场如战场,没有亲情可言。”
“更何况,他们早就没把我当家人了。”
她的声音平静,却透着一股让人心惊的决绝。
会议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句话背后的故事。
黄志明最终点了点头:“好,我尊重你的决定,但谈判时你要回避。”
张桂芝摇头:“不,我要亲自谈,就让他们看看,当初他们抛弃的是什么样的人。”
03
张桂芝坐在诚信公司总监办公室里,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回想着今天会议上那一刻。
她打开电脑,调出女婿公司的详细财务报表。
屏幕上的数字触目惊心:资金链断裂、应收账款高筑、负债率接近80%。
“真是一团糟,”张桂芝自言自语,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着,记录下关键数据。
另一份内部文件更是让她眉头紧锁:公司有大笔资金去向不明,很可能被挪作他用。
她调出女婿吴军最近的消费记录:豪车、奢侈品、高尔夫会所,俨然一副成功企业家的派头。
“外强中干。”张桂芝冷笑一声,关闭了文件。
时钟指向晚上十点,公司已经空无一人,只有她的办公室还亮着灯。
她拿起手机,翻看着一年来收集的照片:女儿一家外出度假的奢华朋友圈、儿子新买的豪宅、前夫与新欢的亲密合影。
这些都是她通过社交媒体或朋友侧面了解到的,曾经刺痛她心的画面,如今却成了她复仇的燃料。
夜深人静,张桂芝独自站在落地窗前,俯瞰城市夜景。
“你们以为我就这样被打败了,被遗忘了?”她对着玻璃窗中自己的倒影说道,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第二天一早,张桂芝召集了公司核心团队,详细阐述了收购方案。
“吴军公司的主营业务其实很有价值,只是管理混乱,资金使用不当,”她指着投影上的数据分析说道。
财务部经理刘明提出质疑:“张总监,我们是财务咨询公司,没有运营电子产品的经验啊。”
张桂芝胸有成竹:“电子产品市场最缺的是什么?渠道和品牌认可度。”
“吴军公司虽然经营不善,但已有成熟的渠道和客户群,这正是我们缺少的。”
市场部主管李玲也表示担忧:“低价收购一家负债累累的公司,风险太大了吧?”
张桂芝微微一笑:“所以我们只收购核心资产和销售网络,其余负债可以在谈判中剥离。”
黄志明听完她的分析,不禁点头赞许:“张姐说得对,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如果成功,我们不仅能拓展业务范围,还能迅速进入电子产品市场。”
会议结束后,张桂芝单独留下了黄志明。
“志明,这次收购会面,我想亲自出马,”她的语气异常坚定。
黄志明皱眉:“这不合适吧?毕竟涉及到家人,可能会影响谈判。”
张桂芝的眼神变得锐利:“正因为是家人,我才要亲自面对。”
“让他们看看,当初他们抛弃的是什么样的人。”
黄志明从未见过她这种表情,既冷静又带着一股让人心惊的决绝。
“好吧,”他最终点头,“但我会全程陪同,以防情况失控。”
张桂芝微微一笑:“谢谢,不过我想你会看到一场精彩的表演。”
接下来的几天,张桂芝带领团队制定了详细的收购计划和谈判策略。
她甚至亲自拜访了吴军公司的几个主要客户,以咨询顾问的身份了解实际情况。
客户们纷纷表示对吴军公司最近的服务质量不满,有些甚至考虑终止合作。
“不用急着换供应商,可能很快就会有变化。”张桂芝暗示道,留下一张名片。
一周后,公司法务部拟好了收购协议,条款极为苛刻:以3000万收购全部股权,但保留追究原管理层责任的权利。
张桂芝审阅后满意地点点头:“就这样,不需要任何修改。”
公关部已经联系了吴军,约定第二天上午进行正式谈判。
“他们已经答应来了,似乎非常急切,”公关经理汇报道。
张桂芝冷笑一声:“当然急切,他们的资金链已经断了,银行催债,员工闹薪资,就等着这根救命稻草呢。”
04
谈判当天早晨,张桂芝比平常更加精心打扮:一套剪裁合体的深蓝色套装,优雅而不失锋芒。
她对着镜子最后检查了一下妆容,目光坚定而冷静。
“今天,就是我等待已久的时刻。”
公司会议室已经准备就绪,文件整齐地摆放在每个座位前。
黄志明和核心团队早早到位,等待着这场不同寻常的谈判。
“张姐,你真的没问题吗?”黄志明最后一次确认。
张桂芝微微一笑:“放心,我比任何时候都清醒。”
九点整,前台通知吴军和陈芳已经到达。
“请他们稍等,”张桂芝示意道,“让他们多等几分钟。”
这是谈判的小技巧,让对方略感焦虑,更容易接受条件。
十五分钟后,张桂芝才慢步走向会议室,每一步都充满了自信和力量。
推开门的那一刻,她看到吴军和陈芳正焦急地低声交谈,神情忧虑。
黄志明已经简单介绍了公司情况,正等着她出场。
“抱歉让各位久等了,”张桂芝缓步走进会议室,声音清晰而有力。
吴军和陈芳抬头看向门口,瞬间如遭雷击,脸色瞬间变得煞白。
“妈?!”陈芳失声叫道,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吴军瞪大了眼睛,一时说不出话来,嘴唇微微颤抖。
张桂芝微微一笑,优雅地走到主位坐下:“好久不见,女儿,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