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十七万,都拿去吧。」

南京火车站人声鼎沸,成康紧握着妻子金敏贞的手,将一个鼓鼓的信封塞到她手中。

敏贞试图拒绝,却抽不回自己的手,「这可是我们攒了八年的钱,本来打算用来装修新房子的。」

成康双眼通红,喉咙发紧。

「你父亲的手术和后期治疗都需要花钱,如果不够用,记得告诉我。」

敏贞抬头凝视丈夫,站台的灯光照在她泪光闪烁的双眼上。

八年了,整整八年没有见到家人,此刻她的心仿佛被无形的重担压得透不过气。

列车进站的隆隆声响起,敏贞最后一次拥抱了丈夫。

她不知道,家族中埋藏多年的秘密即将被揭开...



01

2009年春季,金敏贞在山区小村的家中收到一封信。

这栋木质小楼里挤住着八口人。

父亲金泰旭在煤矿工作,母亲朴金素在家里缝制衣物补贴家用,还有敏贞的两个哥哥和三个妹妹。

大哥和二哥在工厂做零工,收入微薄。

家里勉强能维持温饱,但生活越来越拮据。

母亲因长期做针线活,眼睛变得模糊不清,父亲的肺病也日益恶化。

当看到信封上那个中国地址时,敏贞立刻明白了这是什么。

村里已有两个姑娘通过中介嫁到中国,她们偶尔寄回的照片和汇款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希望。

「李婶子已经来找过我两次了,」母亲低声说着,手指不断搓揉着围裙边缘。

「你大哥的工厂裁人了,你爸咳血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敏贞沉默不语,只是望向窗外,春风中的杨树依然挺拔。

今年她二十岁,刚从职业学校毕业,学的是烹饪。

她曾经梦想能在平壤的饭店找份工作,但家里的现状让这个愿望显得太过奢侈。

「你不必勉强自己,」那天晚上,父亲带着咳嗽对她说。

「如果你不愿意,我们还能想其他办法的。」

父亲话音未落,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他随手抹去的手帕上留下了刺眼的红色。

第二天,敏贞在李婶子家看到了那个中国男人的照片。

成康,三十二岁,南京人,在一家国企当技术员,月薄还不错,有一套小公寓。

照片上的男人戴着眼镜,表情害羞,但眼神很真诚。

「身高一米七八,家里就他一个孩子,父母都不在了,」李婶子滔滔不绝地介绍着。

「最重要的是为人老实,对女孩一定会很好的。」

敏贞默默点头,但她的目光一直停留在照片中男人身后的书架上,那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书籍。

这个小细节让她心里稍微平静了一些。

她带着照片回家,全家人围坐在昏暗的灯光下,没人说话。

二哥艰难开口:「要不我去煤矿问问,说不定能进去。」

「你不知道那里死了多少人吗?」大哥厉声反对。

「上个月塌方又埋了八个人!」

敏贞看着家人疲惫的脸庞,轻声说道:「我去中国吧。」

全家人齐刷刷地看向她,母亲的眼泪立刻流了下来。

「我只有一个要求,」敏贞声音平静但坚定。

「爸爸的治疗不能耽误,小妹的学业也必须继续。」

一个月后,李婶子带着敏贞和另外两个女孩踏上了前往中国的火车。

临行前,父亲悄悄塞给她一个小布包。



「无论你去哪里,都要记得自己是谁。」

敏贞紧紧抱住父亲,记住他消瘦的肩膀和那熟悉的煤灰气味。

那一刻她明白,也许这辈子都难以再相见了。

02

南京火车站人流如潮,高大明亮的建筑让敏贞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站台上,成康手持一张写着敏贞名字的纸牌,眼睛紧张地扫视着每一个下车的乘客。

他比照片上看起来更年轻,穿着简单的格子衬衫,手指修长,看到敏贞时明显屏住了呼吸。

两人面对面站着,谁都不知该如何开口。

李婶子用蹩脚的中文热情地介绍着,成康不停点头,眼睛却一直偷瞄敏贞。

他接过敏贞的行李,带她走向停车场的一辆小汽车。

这是敏贞第一次坐私家车,紧张得手指紧抓着膝盖上的包袱。

汽车穿过南京繁华的街道,高楼大厦密集排列,霓虹灯光彩夺目。

敏贞的心随着窗外快速闪过的景象不断起伏。

「肚子饿了吗?」成康突然用翻译软件说出一句朝鲜语,发音生硬却充满诚意。

敏贞点点头,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成康带她去了一家小餐馆,点了鸭血粉丝汤、辣子鸡和糖芋苗。

敏贞从未尝过这么辣的食物,刚吃第一口就被呛得连连咳嗽,眼泪不受控制地涌出来。

成康慌张地递上纸巾,还赶紧让服务员拿来一杯牛奶。

「这个不辣,」他指着糖芋苗,笨拙地用手势表达。

敏贞尝了口糖芋苗,软糯香甜的味道给她带来一丝慰藉。

成康的公寓位于浦口区一个老小区,两室一厅,虽不宽敞但收拾得很干净。

客厅墙上挂着一张世界地图,朝鲜半岛被红笔圈了出来。

「你的家乡,」成康指着地图上的标记,语气中带着试探。

「我的家乡,」敏贞轻声重复,目光停留在那个小小的红圈上。

卧室里,新的床单和被褥已经准备好,床头柜上还放着一本朝中对照的字典。

浴室门口挂着全新的毛巾和睡衣,米色和浅蓝色,都是温暖柔和的颜色。

这些细节让敏贞鼻子发酸。

晚上成康主动去客厅的沙发上睡,给她留出适应的时间和空间。

敏贞躺在陌生的床上,听着外面偶尔传来的车辆声,泪水悄悄滑过太阳穴。

第二天早晨,她发现成康已经去上班了,餐桌上留着热水壶、茶包和几个包子,纸条上画着简单的指示图。

敏贞站在窗前望着陌生的城市景象,这里没有绵延的山脉,只有密集的楼群和匆忙的行人。

她决定从整理房子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客厅书架上的照片引起了她的注意,一张全家福,年轻的成康站在一对中年夫妇和两位年长夫妇中间,大家都笑得很开心。

敏贞仔细打量着这些将陪伴她余生的陌生面孔,却意外地感到一丝亲切。

当天下午,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屋内的宁静。

敏贞犹豫片刻,还是去开了门。

门外站着一位四十多岁的女性,看到敏贞立即露出惊喜的表情。

「你就是我弟妹吧!我是康子的姐姐成美,」女人热情地握住敏贞的手。

「让我好好看看你!」

成美像一阵旋风般冲进屋内,嘴里不停地说着敏贞听不明白的话,手里提着的袋子被放在了餐桌上。

她拿出各种食物,又从另一个袋子里取出几件女装。

「这些应该适合你的尺寸,」成美一边比划一边说。

「你太瘦了,需要多补充营养。」



虽然大多数话敏贞都不理解,但成美生动的表情和手势让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晚上成康回到家,看到姐姐在,明显松了口气。

兄妹俩交谈良久,敏贞虽然不懂他们的对话内容,但从成康感激的目光和成美拍他肩膀的动作中,大致猜到了他们的关系。

这一晚,敏贞比前一天睡得踏实多了。

03

婚礼很简单,仅有成美一家和几位成康的同事出席。

没有传统仪式,没有豪华场地,只是在民政局登记后举行了一次家庭聚餐。

敏贞穿着成美帮她选的红色连衣裙,化了淡妆,手腕上戴着成康送的珍珠链子。

成康穿着西装,显得既拘束又兴奋,目光时不时地瞟向敏贞,被同事打趣就低头傻笑。

敏贞望着桌上丰盛的菜肴,小声问成康哪些不辣,这是她学会的第一句中文。

成康耐心地一一指给她看,还特意让餐厅准备了清淡的豆腐汤。

席间,成美端起酒杯,说了一段话,敏贞只能从大家的反应推测是在祝福他们。

成康的同事们热情地与敏贞碰杯,尽管语言不通,但真诚的微笑消除了交流障碍。

回家途中,成康主动牵起敏贞的手,掌心温暖而略带潮湿。

敏贞没有抽回手,两人就这样,带着几分青涩的亲密走回家。

当晚,成康第一次没去客厅睡。

他轻轻敲了卧室门,端着一杯热牛奶进来,坐在床边,眼神中带着询问。

敏贞深呼吸一下,轻轻点了头。

她知道自己已经是他的妻子,这一刻迟早要面对。

成康的动作出乎意料地温柔,先是轻吻她的额头,然后是脸颊,给她充分的时间适应。

当他们最终成为真正的夫妻,月光透过窗帘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这段婚姻始于交易,但或许能结出不同的果实。

次日清晨,敏贞醒来时发现成康已经准备好了早餐。

简单的白粥和咸菜,但贴心地放了一小碟朝鲜泡菜,那是他专门从超市进口区选购的。

「我想教你...中文,」成康一边吃饭一边艰难地比划着。

「好的,」敏贞认真地点头。

从那天起,两人每晚都会抽出一小时学习对方的语言。

成康教敏贞基础中文,敏贞则纠正他的朝鲜语发音。

进步虽然缓慢,但每掌握一个新词汇,都让敏贞感到自己离融入这个陌生环境更近了一步。

成康给敏贞买了一台平板电脑,上面安装了语言学习软件和翻译程序。

敏贞开始尝试自己出门,先是在小区里漫步,然后是去附近的超市采购。

每一次小小的突破都增强了她的信心。

有天下班回家,成康惊讶地看到餐桌上摆着几道朝鲜风味的菜肴。



「我自己做的,」敏贞自豪地说。

成康尝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太美味了!」他竖起大拇指,接连吃了三碗饭。

这成了他们新的生活常态——敏贞负责烹饪,成康负责洗碗和清洁。

分工清晰,相处和谐。

四个月后,敏贞已经能用简单的中文表达基本需求,也适应了南京的饮食和天气。

成美每周都来看望他们,带敏贞去市场认识各种中国蔬菜和调味品,教她南京本地的烹饪方法。

周末,成康带着敏贞去了夫子庙。

两人穿梭在青石板铺就的小巷里,敏贞被眼前的热闹景象深深吸引。

「我开始喜欢...南京了,」她轻声说道,这是她第一次表达对这座城市的感情。

成康脸上的笑容仿佛能照亮整个世界。

04

婚后半年,敏贞的中文有了显著进步,已能进行基本交流。

她主动表示想找份工作,不想整天闷在家里。

成康虽有些担心,但仍然支持她的决定。

通过成美的介绍,敏贞在一家韩国料理店找到了帮厨的职位。

虽然工资不高,但能发挥她的烹饪特长,店主还特意安排会说朝鲜语的服务员协助她沟通。

敏贞每天早起为成康准备便当,然后自己去上班,晚上回家后两人一起散步聊天。

生活简单而充实。

第一次领到工资时,敏贞激动得手指颤抖。

她将大部分钱寄给了家人,只留下一小部分给成康买了一对手套。

成康收到礼物时欣喜若狂,连续戴了一周,即使在闷热的办公室里也舍不得摘下。

工作半年后,敏贞的厨艺得到了店长的认可,被提升为正式厨师。

她开始创新融合朝鲜和湖北风味的菜品,出乎意料地受到顾客喜爱。

餐厅的老顾客越来越多,敏贞的薪资也随之增长。

成康为妻子的成就感到无比自豪,内心却暗暗忧虑她会因此更加思念家乡。

一个傍晚,成康下班回到家,看见敏贞正在阳台上给植物浇水,整个阳台不知不觉中已经摆满了各种花草。

「你是什么时候弄了这么多植物?」他惊讶地问。

「慢慢买的,」敏贞微笑着回答。

「这边这些是朝鲜常见的品种,那边那些是南京本地的。」

成康望着妻子专注照料花草的身影,突然领悟到她是在用这种方式连接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他轻轻抱住妻子,敏贞靠在丈夫胸前,聆听着他稳定的心跳,终于感受到一丝归属感。

婚后第二年,敏贞在餐厅遇到了一位来自朝鲜的女孩金在希。

两人因为乡音相近很快成为了朋友。

在希嫁给了一位中国商人,生活优越但缺乏自由。

「我丈夫不允许我工作,担心我认识太多人会离开,」在希苦笑着说。

「你真幸运,有个尊重你的丈夫。」

她确实很幸运,成康从未约束她的自由,反而一直默默支持她的每一个决定。

回家后,敏贞主动为成康泡了茶,询问他工作上的事情。

成康受宠若惊,兴致勃勃地讲述起单位的新项目。

虽然有些专业术语敏贞听不太明白,但她喜欢看丈夫谈论工作时眼中闪烁的光芒。



敏贞开始每月选一天,专门为成康准备一桌丰盛的朝鲜料理,向他介绍家乡的传统和故事。

成康认真地听着,还做了笔记,渐渐学会了欣赏这些异国风味。

「等我们攒够了钱,我们一起去朝鲜看看,」有一天成康突然说道。

「去见见你的家人。」

敏贞紧握手中的筷子,没有出声,但眼中的光芒胜过千言万语。

05

不久之后,成康所在的国企开始改革,他主动申请了内部创业项目,开始研发自己的电子产品。

风险很大,但机遇也很多。

敏贞毫不犹豫地支持了丈夫的决定,甚至拿出自己的积蓄作为创业资金。

「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她握着丈夫的手认真地说。

这是她第一次流利完整地表达复杂的想法。

成康创业初期极其困难,经常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整晚不回家。

产品研发一次次失败,投资人的压力接连而来。

敏贞不仅要兼顾餐厅的工作,还要照顾丈夫的日常生活,甚至学习基础财务知识帮他整理账目。

她不懂技术,但会在成康沮丧时煮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静静地陪他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压力下,两人偶尔也会发生争执。

成康情绪激动时说过伤人的话,敏贞也曾因想家而崩溃落泪。

但风波过后,他们总能重归于好,关系反而变得更加坚固。

在一次研发失败后,成康连续几天把自己关在书房,拒绝与人交流。

敏贞敲门无人回应,便在门外放了一碗汤和一张字条:「让我们一起面对困难。」

半夜,成康终于打开门,眼睛布满血丝。

「对不起,」他哽咽着说,「我不该把负面情绪发泄在你身上。」

敏贞摇摇头,紧紧抱住丈夫:「我们是一家人,没有什么困难过不去。」

这句话像一道魔咒,给了成康继续前进的动力。

一个月后,他的产品终于拿到了第一笔大订单。

在成功的喜悦中,成康特意请了一天假,带敏贞去玄武湖边的高级餐厅庆祝。

餐厅的落地窗外是波光粼粼的湖面,夕阳西下,晚霞映在水面上,美得像一幅画。

「感谢你一直以来的信任,」成康举杯,目光真诚。

「没有你在身边,我坚持不到现在。」

敏贞笑着回应:「这是我们共同的胜利。」

这一年,成康的事业逐渐走上正轨,敏贞也在餐厅升为主厨。

他们搬出了老小区,在江宁区购买了一套新公寓,面积更大,光线更好,还有一个宽敞的厨房让敏贞施展厨艺。

新家客厅的墙上,挂着两幅画——一幅是南京长江大桥,一幅是朝鲜的山水。

随着生活条件改善,敏贞开始定期给家里汇款,还托人带去各种中国特产。

每次收到家人的回信,她都反复阅读,小心收藏。

父亲的病情有所好转,弟妹们也都在成长,最小的弟弟宇哲考上了大学。

这些都让敏贞感到欣慰,也减轻了离家的内疚。

成康对妻子的家人非常关心,每次汇款都由他主动提出,且金额逐渐增加。

「他们也是我的亲人,」他简单地解释道。

慢慢地,敏贞已经能用流利的中文与顾客交流,甚至学会了一些南京方言。

她的两地融合菜成为餐厅招牌,吸引了许多食客。

成康的电子产品生意也在稳步发展,不再需要日夜加班。

两人终于有了更多共处的时间,开始规划未来。

「我想开一家自己的餐厅,」敏贞某天晚上突然说道。

「专门做融合料理,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融合两种文化的精髓。」



成康立即表示支持,甚至已经开始考虑合适的店面位置。

他们的梦想逐渐清晰——先开一家小餐厅,积累经验后再扩大规模,最终打造一个融合餐饮品牌。

而在这些计划背后,还有一个未说出口的愿望,攒够钱后带敏贞回朝鲜探亲。

每当敏贞收到家信,成康都能看到她眼中那抹挥之不去的思乡情怀。

他暗自决定,一定要帮妻子实现这个心愿。

06

敏贞和成康的生活迎来了重大转变。

他们终于开了自己的小餐厅,命名为「平壤韵味」,主打朝鲜-南京融合菜系。

敏贞负责研发菜品和管理厨房,成康则在经营自己电子产品业务之余处理餐厅的财务和采购工作。

刚开业时面临诸多挑战,客人不稳定,人手不足,夫妻俩常常忙碌到深夜。

尽管如此,敏贞终于圆了自己的厨师梦想,每次听到顾客称赞她的菜肴,所有辛劳都化为满足。

一个周末的用餐高峰期,餐厅迎来了一位意外顾客——一名韩国美食博主。

他品尝了敏贞的招牌菜后赞不绝口,随即现场录制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

那段视频出乎意料地走红,为小店带来了大量客流。

「平壤韵味」的名气迅速传开,甚至吸引外地游客专程来品尝。

有家美食杂志前来采访时,敏贞首次公开讲述了自己从朝鲜嫁到南京的经历。

记者被她的故事感动,写了一篇情感深厚的报道。

文章发表后,引起广泛共鸣,敏贞收到许多跨国婚姻女性的感谢信,表示她的故事给了她们勇气和希望。

成康更是自豪不已,将那期杂志装裱起来挂在餐厅最显眼的位置。

事业的成功让敏贞变得更加自信,也让她更深入地融入了这座城市。

她开始参与社区活动,结交更多本地朋友,甚至被邀请到学校介绍朝鲜文化。

对南京的归属感逐渐增强,但对家乡的思念却从未减退。

每逢朝鲜传统节日,敏贞都会在家中摆放特别的供品,向成康讲述家乡的习俗和传说。

成康专心听讲,还会上网查找相关资料。

他悄悄收集着朝鲜的照片和信息,希望有朝一日能和敏贞一起踏上那片土地。

餐厅生意蒸蒸日上,两人开始考虑扩大规模。

成康的电子产品也逐渐打开了市场,收入稳定增长。

经济状况的好转让两人的生活更加轻松,他们甚至计划年底前去海南度假。

然而就在此时,一通电话打破了平静。

来电的是李婶子,她急切地告诉敏贞,父亲的病情突然恶化,需要马上动手术。

「医院那边说需要一大笔钱,你妈妈让我问问你能不能...」

电话那头的话还没说完,敏贞已经明白了情况。

她默默记下金额,挂断电话后呆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成康回到家看见妻子异常的状态,立刻察觉到出事了。

敏贞颤抖着告诉他父亲病危的消息,眼中满是无助与恐惧。



「我必须帮助他,可是这么大一笔钱...」

她的声音微弱得几乎听不见。

成康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坚定地说:「我们一定会想办法解决的。」

当晚,他给姐姐打电话商量对策。

「回朝鲜很复杂,手续繁琐,费用也高,」成美担忧地说。

「最重要的是,去了可能就回不来了。」

这个可能性让成康心头一震。

他无法接受失去妻子的念头,但也不忍看她因不能尽孝而痛苦。

几天后,成康带着一张银行卡来到餐厅。

「这是我们所有的积蓄,十七万元,」他将卡交给敏贞。

「足够支付你父亲的手术费,还有你回朝鲜的路费。」

敏贞震惊地看着银行卡,连连摇头:「这都是我们准备开分店的钱...」

「人比钱重要,」成康打断她的话。

「你曾经帮助过我创业,现在该我帮你了。」

敏贞紧紧抱住丈夫,眼泪浸湿了他的衬衫。

「我会尽快回来的,」她轻声许诺。

接下来的日子,两人开始准备回朝鲜的各项事宜。

手续比想象中更加复杂,许多环节需要特殊关系才能顺利通过。

成康通过姐姐联系了一位在边境做贸易的朋友,终于找到了可行的方案。

他几乎动用了所有人脉,四处奔波,不惜一切代价确保敏贞能平安往返。

「你怎么这么了解朝鲜的情况?」一天晚上,敏贞惊讶地发现成康桌上摊着一本朝鲜地图。

「我研究了好几年了,」成康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一直希望有一天能陪你一起回去看看。」

敏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终于,在结婚第八年初,所有手续办理完毕。

敏贞可以回朝鲜探亲一个月,然后返回中国。

出发前一晚,两人整理行李直到深夜。

敏贞精心挑选了各种礼物——中国茶叶、丝绸、南京特产和家人需要的药品。

成康则准备了一叠厚厚的人民币,全是崭新的百元大钞。

「这些年,我们总共存了十七万四千多,」他认真地点着钱。

「十七万你带着,剩下的我留着应急。」

敏贞想要拒绝,但看到丈夫坚决的眼神,最终点头接受。

「谢谢你,」她轻声说道,这简单的词语无法表达心中的感激。

「我爱你,」成康突然说,声音有些颤抖。

「我也爱你,」敏贞回应道,眼眶湿润。

第二天清晨,成康开车送敏贞去火车站。

他握住妻子的手,将厚实的信封放进她的包里。

「你父亲的手术和后期治疗都需要资金,如果不够就告诉我。」

敏贞紧紧拥抱丈夫,感受他温暖的气息和坚实的肩膀。



八年来,这个曾经陌生的男人已成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依靠。

「一个月后我就回来,」她在他耳边轻声承诺。

「我会等你,」成康语气坚定。

「无论多久。」

列车缓缓启动,敏贞透过车窗,看着丈夫站在站台上的身影渐渐变小。

07

朝鲜边境小城的空气带着熟悉的清新。

敏贞下了火车,深深吸入一口故乡的空气。

八年了,她终于踏上了阔别已久的土地。

接下来还有几小时的汽车才能抵达山区的家乡,敏贞紧张地握着包带,心如擂鼓。

沿途的景色令她倍感亲切——连绵的山脉,田间劳作的农民,偶尔经过的军用车辆。

一切都那么熟悉,又似乎微妙地变了。

汽车在盘山路上颠簸,每一个转弯都让敏贞的情绪更加激动。

还有多远才能看到那个小村庄?父母是否能认出已经成熟的女儿?

最小的弟弟宇哲现在应该已经长大成人,他还记得八年前离家时那个瘦小的姐姐吗?

随着海拔升高,村庄的轮廓逐渐清晰。

敏贞的泪水不受控制地流下,她认出了村口那棵高大的杨树,认出了拐角处的小杂货店,认出了通往家的那条熟悉小路。

一切都没变,又好像都变了。

「师傅,就在前面拐角处停车吧,」敏贞用生疏的母语说,声音因激动而发颤。

下车后,她婉拒了司机帮忙提行李的好意,独自拖着沉重的箱子走向家门。

村里人看到她,先是一脸困惑,继而眼睛睁大。

「这不是金泰旭家的大闺女吗?」

「敏贞,真的是你回来了吗?」

「当年嫁到中国的那个姑娘,现在变得这么漂亮了!」

敏贞微笑着向他们点头问好,脚步不停地朝家的方向走去。

随着距离越来越近,她的心跳也越来越快。

然而,当她转过最后一个弯,眼前的景象让她突然停住了脚步。

敏贞的双腿瞬间失去了力量,手中的行李「咚」的一声掉在了地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