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4月24日】全球汽车零部件巨头电装(DENSO)在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新闻发布会上,全面展示了其“环境·安心”战略的最新成果,涵盖电动化、智能化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多项技术突破。作为深耕中国市场近40年的外资企业,电装此次发布不仅彰显了其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也为汽车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可落地的解决方案。


  全球排名前五的零部件巨头

  电装成立于1949年,是全球第二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2024年《美国汽车新闻》全球零部件百强榜排名第四),其业务覆盖动力总成、热管理、自动驾驶、电子电气架构等核心领域。凭借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的技术积淀,电装不仅是丰田等日系车企的核心合作伙伴,更与通用、大众、比亚迪等全球主流车企建立深度合作。

  值得关注的是,电装的技术创新始终与社会需求紧密绑定。例如,其1994年发明的二维码技术无偿公开后,成为全球数字化社会的基石;如今,面对碳中和与智能驾驶浪潮,电装再次以“环境·安心”为核心,推动汽车产业价值重构。

  电装提出“2025年电力碳中和、2035年全面碳中和”的目标,并已在中国市场取得显著进展:截至2025年,电装中国工厂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20年累计减少23%,8家工厂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此次车展,电装重点展示了以下技术:


  新一代热管理系统: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开发,覆盖产品策划至量产全流程,通过优化热泵效率与能耗管理,提升电动车冬季续航能力20%以上。该技术已搭载于多家中国车企的纯电平台。

  电池护照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追踪电池生产、使用、回收全生命周期数据,为资源循环利用提供可信支持。该系统不仅助力车企实现碳足迹透明化,更被业界视为推动电池回收产业标准化的关键工具。

  本地化电动化技术矩阵:电装在华研发中心已孵化出多款适配中国市场的电驱系统与功率半导体,其中800V高压快充模块将于2026年量产,可大幅缩短充电时间。

  “安心”战略:以零事故为目标,定义智能驾驶新标准

  电装将“零交通事故”作为技术研发的终极愿景,此次展出的两大技术引发行业高度关注:


  SDV(软件定义汽车)模型车:集成毫米波雷达、高精度摄像头与V2X通信模块,支持OTA远程升级与功能扩展。该平台可灵活适配L2至L4级自动驾驶需求,目前已与地平线合作开发针对中国复杂路况的LV2++级辅助驾驶系统,预计2027年商用。

  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通过域控制器整合动力、底盘、车身控制系统,实现算力集中化与线束简化,系统响应速度提升30%。该架构在极端环境下(如-40℃至85℃)仍能保持稳定性,为高阶自动驾驶提供硬件保障。

  从“制造本土化”到“价值共创”

  自1987年进入中国市场,电装已形成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的完整生态链,在华关联企业达34家,员工约1.5万人。其本土化战略正从“技术适配”转向“协同创新”:上海、广州两大技术中心聚焦电动化与AI算法,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联合攻关关键技术;与宁德时代、地平线等本土企业共建供应链,缩短技术落地周期;连续10年开展交通安全公益项目,覆盖超50万儿童及家庭,2023年获《南方周末》“杰出责任企业”称号(外资企业榜首)。


  电装(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井上英治表示:“中国市场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的引领地参数图片)位毋庸置疑。电装将依托本地化能力,与合作伙伴共创更安全、可持续的出行生态。

  业内分析认为,电装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技术纵深”与“生态整合”能力。一方面,其在热管理、功率半导体等领域的专利储备位居全球前列;另一方面,通过开放合作模式,电装正从传统Tier1供应商转型为“出行解决方案提供商”。咨询机构罗兰贝格指出:“电装的碳中和路径不仅限于自身减排,更通过技术输出推动产业链协同减碳,这种模式在汽车行业具有标杆意义。”

  结语:面对汽车产业百年变局,电装以“环境·安心”为锚点,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正在书写可持续出行的新范式。其在中国市场的深度布局,不仅是外资企业本土化的成功样本,更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提供了“中国答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