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通用别克、一汽丰田、本田中国、上汽奥迪、凯迪拉克、智己等全球头部车企齐聚2025上海车展时,一家来自中国的智能驾驶公司正愈发闪耀。凭借“一个飞轮,两条腿”战略,Momenta不仅官宣与六大品牌达成合作,更以“量产辅助驾驶+Robotaxi”双线并进的模式,成为全球智能驾驶领域的破局者。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Momenta已实现26款车型的量产落地,截至目前累计合作车型超130款,合作范围覆盖全球前十大车企中的七家。从中国本土扩展到欧洲、日本、中东,澳新,从辅助驾驶到无人出租车,Momenta用技术实力证明:中国方案,正在定义全球智能驾驶的未来。

集齐国际大厂Offer 截至目前合作量产车型超130款

在智能汽车产业竞争的下半场,国际车企的战略重心正在从“全球车型中国适配”的传统模式,加速向“中国定义全球标准”的新范式演进。波士顿咨询报告显示,2023年跨国车企在华研发投入同比激增42%,其中72%集中于智能驾驶领域。

在此过程中,中国不仅成为跨国车企的核心研发基地,更催生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供应链企业。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正站上产业变革的潮头。对供应商而言,与国际车企达成战略合作的商业价值最为显著,这不仅意味着获得头部车企的规模化订单,更可借助其全球渠道建立品牌势能。

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本土供应商往往只能进入1~2家国际车企的供应体系。相比之下,Momenta的合作名单已经涵盖了包括奥迪、通用、丰田、本田在内的多家国际大厂。这些过去严格遵循“百年俱乐部”准则的国际车企,现在也开始向中国的创新力量开放其生态系统。



量产能力的商业价值在Momenta的成长轨迹中得到了具象化呈现,从2022年的1款量产车型起步,到2024年跃升至26款,截至目前,Momenta仅用三年时间便实现合作车型超130款。这一指数级增长的背后,是通过辅助驾驶系统(ADAS)的大规模落地,积累真实道路数据反哺技术迭代。与此同时,Momenta的车型搭载量也呈跨越式增长,首个10万辆耗时两年,第二个10万辆仅用半年,预计今年5月将突破第三个10万辆,用时3个月不到。

市场的快速认可不仅印证了其技术的可靠性与普适性,更揭示了Momenta崛起的底层逻辑,技术创新硬实力与商业落地能力的双向赋能。目前,Momenta数据飞轮已经迭代至第五代,积累了亿级数据,在城区辅助驾驶领域,Momenta也分走了一部分市场蛋糕。据佐思汽研《2024城市领航辅助驾驶(NOA)技术发展与市场研究报告》,Momenta在中国城区NOA市场占有率已达60.1%,持续强化着技术迭代与商业落地的正向循环。

据官方透露,今年下半年公司将推出基于强化学习的一段式端到端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通过“数据驱动+算法迭代”的飞轮效应,这一模型能在模拟环境中自主探索新驾驶行为,例如应对积水坑避让大车、夜间避让倒伏树木等极端场景,甚至让系统能力超越人类驾驶员。这种“越用越聪明”的特性,使得Momenta在复杂场景处理中占据优势。

从全国到全球都能开 “一个飞轮两条腿”驱动智能驾驶进阶

当行业还在争论“渐进式”与“跨越式”技术路线的优劣时,Momenta已用独特的全球化实践给出了答案,并已悄然构建起多重护城河。凭借“无图”技术,Momenta打破了高精地图的地域束缚,通过深度学习与实时感知,实现“全国都能开”,这一技术优势也正快速复制至全球市场。



比如,在德国,Momenta与奥迪合作开发的系统能适应欧洲复杂的环岛与窄路场景;在日本,其为丰田提供的解决方案已通过严苛的J-NCAP安全认证。这种“中国方案,全球适用”的技术底气,也让其成为少数能同时满足“中美日德”四大汽车市场需求的智能驾驶供应商。

Momenta通过“一个飞轮两条腿”的战略,在深耕量产辅助驾驶的同时探索Robotaxi。其中,量产辅助驾驶源源不断输出数据流,与Robotaxi探索的技术边界形成闭环,两者协同推动系统进化。

目前,在上海、苏州等城市,Momenta的Robotaxi车队已累计运营超百万公里。到2025年底,行业首个前装量产Robotaxi的方案也将正式推出,通过复用量产传感器和计算单元,将单车成本降低至可规模化水平。依托“无图技术”,该方案还能快速适配不同国家的道路环境,首批车端无人产品预计于同年试运营。



在业内看来,这种“量产养研发,高阶反哺基础”的路径,既确保了商业化收入,又为长期技术突破提供了场景支撑,让商业化与技术前瞻性实现了动态平衡。当多数供应商还在追求技术参数领先时,Momenta已通过开放生态以及强大的适配能力构建起新的价值坐标系。

从上海车展的聚光灯,到全球130款量产车型的落地,在自动驾驶的全球竞争中,中国方案正在从跟随者变为引领者。随着Robotaxi的规模化运营和更多国际订单落地,Momenta或将书写下一个“中国技术定义全球标准”的故事,而这一切,只是智能出行革命的开端。

文/林枫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