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位闲散的村民聚在一起拉家常。初夏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蝉鸣声此起彼伏,为宁静的乡村午后增添了几分生机。
"听说了吗?刘家那个傻媳妇怀孕了!"王婶一边剥着豆角,一边压低声音说道。
"真的假的?那小两口都那样,还能生孩子?"李大娘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可不是嘛,刘小满那脑瘫的,天天坐轮椅,连话都说不清楚;他媳妇翠花也是个傻的,听脑子只有七八岁。这两个人,能生出健康的孩子来吗?"赵大爷摇着蒲扇,一脸怀疑地说。
"我看那孩子要是生下来,多半也是个不正常的。"王婶叹了口气,"老刘家也是命苦,辛苦一辈子,到头来还得照顾个不健全的孙子。"
刘国强无意中听到了这些话,每一个字都像刀子一样刺进心里。这些议论日复一日地在村子里传播,刻进他的心,成为他无法言说的痛。他看着儿子儿媳期待的眼神,强忍着不把担忧流露出来,可每到夜深人静时,他总会独自一人在院子里抹泪。
直到那天,在省城医院,当他看到检查报告上"胎儿发育正常,未发现任何染色体异常或遗传性疾病"的字样时,多日来的压抑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谢谢...谢谢医生..."刘国强的声音颤抖着,眼泪夺眶而出。他走出诊室,找了个无人的角落,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
01
河南周口郊区的刘家村,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小村子。放眼望去,几十户人家的房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村中,炊烟袅袅升起,鸡鸣狗吠声此起彼伏。村东头的那座青砖灰瓦的小院,住着刘国强和他四十岁的儿子刘小满。
初夏的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屋子里,刘国强已经起床煮粥。六十五岁的他,头发已经花白,脸上的皱纹像树皮一样纵横交错,但眼神依然明亮有神。灶台上的锅冒着热气,他不时地搅动着锅里的小米粥,确保不会糊底。
"小满,起床了,该吃饭了。"刘国强轻声喊道,同时往粥里加了点盐和几片腌咸菜叶。
床上的刘小满闻声睁开眼睛,脸上露出笑容,但身体却无法自如地动弹,他想要起身,却只能挣扎着发出含糊不清的声音:"爸...爸..."声音像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断断续续。
刘国强放下勺子,快步走到床前,熟练地扶起儿子:"慢点,慢点,爸爸来帮你。"他的动作轻柔而娴熟,就像做了无数遍一样。
这样的场景,在过去的四十年里,每天都在上演。
刘小满出生时因为难产导致脑部缺氧,被诊断为脑瘫。医生告诉刘国强和他的妻子张素芬,孩子这辈子可能都无法正常生活,需要长期照料。那时,刘国强和妻子抱着孩子痛哭了一夜,但第二天清晨,他们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好好抚养这个孩子。
"小满,来,张嘴,爸爸喂你吃早饭。"刘国强端着一碗小米粥,小心翼翼地一勺一勺喂给儿子。他的动作充满耐心,目光中满是疼爱。
刘小满的嘴角总是不自觉地流出口水,吃饭时常常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但刘国强从不嫌弃,总是耐心地为儿子擦拭干净。这些年来,他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照顾儿子的一举一动,早已刻在骨子里。
"爸...爸...好...好吃..."刘小满艰难地发出声音,眼睛里满是笑意。尽管说话困难,但他的眼神却能传达出丰富的情感。
刘国强看着儿子的笑容,眼中满是疼爱:"好吃就多吃点,爸爸今天还做了你最爱吃的蒸鸡蛋。"说完,他又添了半碗粥给儿子。
吃完早饭,刘国强开始为儿子洗漱、换衣服,尽管刘小满已经四十岁,但在父亲眼中,他永远都是那个需要照顾的孩子,刘国强动作轻柔地为儿子擦脸、刷牙,换上干净的衣服。他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爱,尽管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对他来说已经重复了四十年。
刘国强把刘小满抱到轮椅上,推着他来到院子里晒太阳。初夏的阳光温暖而不刺眼,照在刘小满的脸上,他眯起眼睛,享受着这难得的舒适。院子里的老槐树已经开花,淡淡的香气飘散在空气中,几只麻雀在树枝上跳跃鸣叫。
"小满,爸爸去地里看看,你在这儿坐一会儿,好不好?"刘国强轻声问道,同时整理着儿子领口的皱褶。
刘小满点点头,口中发出含糊的应答声,眼神中透出理解,刘国强这才放心地拿起农具,准备去田里干活。
临走前,他把一个小铃铛放在刘小满手边:"有事就摇铃铛,爸爸听到就会回来。"说完,他转身朝田地走去,背影有些佝偻,但步伐依然稳健。
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刘小满的眼睛湿润了。他知道,自己给父亲带来了太多负担。年近七十的刘国强,本该是享清福的年纪,却仍然为了自己操劳。刘小满想帮父亲分担,但他的身体注定让他无法做到。他看着自己僵硬的四肢,心中满是无奈和自责。
村里人都说刘国强命苦。
四十年前,妻子张素芬生下刘小满后不久就离世了,留下他一个人带着脑瘫的儿子艰难度日。那些年,刘国强上有老下有小,白天下地干活,晚上照顾儿子,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
这些年,也有亲戚介绍过对象给刘国强,但他都婉拒了。他总是说:"我怕别人不能接受小满,还是算了吧。"在他心中,儿子永远是第一位的,自己的幸福反而不那么重要。
邻居王婶经常劝刘国强:"老刘啊,你也该为自己考虑考虑了。小满这孩子,你总不能照顾他一辈子吧?"
每当听到这样的话,刘国强总是笑笑:"有啥不能的?他是我儿子,照顾他是我应该做的。"说这话时,他的眼神坚定,没有一丝犹豫。
但随着年龄增长,刘国强也不得不面对现实。他已经六十五岁了,力气大不如前,身体也开始出现各种毛病。有时候腰疼得直不起来,还要硬撑着照顾儿子。
每当这时,他心中就会涌起一丝不安,担心自己走后,小满该怎么办。
夜深人静的时候,刘国强常常独自坐在院子里发呆,思考着儿子的未来。月光洒在他的白发上,为他披上一层银纱。村子里的犬吠声零星传来,夜风轻抚着他布满皱纹的脸。
"小满啊,爸爸老了,以后怎么办呢?"刘国强自言自语道,眼中满是忧虑。他知道,自己不可能陪伴儿子一辈子,总有离去的那一天。想到小满可能会孤独地生活,他的心就像被刀割一样疼。
这天晚上,刘国强做了一个梦。梦里,已故的妻子张素芬对他说:"老刘,你该为小满找个伴了,不能让他一辈子孤单。"张素芬就像他记忆中那样年轻美丽,眼神中充满关切。
刘国强从梦中惊醒,浑身是汗。他坐在床边,听着隔壁房间里儿子均匀的呼吸声,心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对啊,我应该为小满找个媳妇,这样等我走了,还有人照顾他..."刘国强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02
决定为儿子找媳妇的念头一旦生根,便如野草般在刘国强心中疯长。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脑海中浮现出小满有人照顾的画面,这让他激动得难以入眠。
清晨的阳光洒进窗户,刘国强已经起床。今天他穿上了那件藏在箱底多年的蓝色衬衫,是当年结婚时妻子给他买的。衣服已经有些发黄,但他还是仔细地熨平了每一处褶皱。他照了照镜子,甚至用剪刀修剪了自己蓬乱的白发,想让自己看起来精神一点。
"小满,爸今天有事出去一趟,你在家好好的,中午饭我已经做好了,放在保温壶里。"刘国强轻声对还在睡梦中的儿子说,同时把水杯、毛巾和收音机都放在床头,方便儿子随时取用。
刘小满模糊地应了一声,又沉沉睡去。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他平静的脸上,为他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芒。
刘国强叹了口气,轻轻关上门,迈步走向村子另一头赵媒婆的家。六月的清晨已经有些热了,知了在树上不知疲倦地鸣叫着,田野里的庄稼绿油油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赵媒婆在周围几个村子里都很有名气,据说她撮合的姻缘少说也有几十对。刘国强心想,如果有人能帮小满找到对象,那一定是赵媒婆。他加快了脚步,心中既紧张又期待。
赵媒婆的院子里种着几棵桃树,此时正值花期,粉红的花朵点缀着蓝天,煞是好看。
这让刘国强想起了妻子生前最喜欢的花就是桃花,心中不由一阵感伤。听到敲门声,赵媒婆打开门,见是刘国强,脸上露出讶异的表情。
"老刘?这么早来找我有什么事?"赵媒婆边说边把刘国强让进屋内。赵媒婆年过六旬,但依然精神矍铄,头发盘得整整齐齐,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
刘国强坐下后,搓了搓手,欲言又止。他突然感到有些尴尬,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赵媒婆看出他的难处,笑着说:"老刘,咱们认识这么多年,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赵大姐,我想给小满找个媳妇。"刘国强一口气说出了心中的想法,说完便紧张地看着赵媒婆的反应。
赵媒婆的笑容僵在脸上,眉头微微皱起:"老刘,你这...小满的情况你也知道..."她的话没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我知道不容易,但我年纪大了,总得为小满的将来打算。"刘国强声音有些哽咽,眼中闪烁着恳求的光芒,"我攒了一辈子钱,彩礼不成问题,只要有人愿意照顾小满,什么条件都行。"
赵媒婆长叹一口气,她能理解刘国强的心情。作为一个父亲,他最大的担忧就是自己离世后,儿子无人照顾。但找个人嫁给脑瘫患者,这确实是个难题。
"老刘,我明白你的心思。小满的情况特殊,找对象确实不容易,但我会尽力帮你打听打听。"赵媒婆终于答应了,她心里也清楚,这可能是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刘国强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连忙从口袋里掏出一叠钱:"赵大姐,这是一点心意,请你多费心。"那是他攒了很久的钱,足有一千多块。
赵媒婆连连推辞:"老刘,这钱我不能收。你把钱收好,万一找到合适的姑娘,这钱还得用在彩礼上呢。"她知道刘国强的不容易,不忍心收他的钱。
刘国强把钱收回口袋,满怀期待地看着赵媒婆:"那就拜托赵大姐了。"他站起身,郑重地向赵媒婆鞠了一躬,眼中满是感激。
走出赵媒婆家,刘国强心里像放下了一块大石头。尽管知道这事难成,但至少迈出了第一步。他决定再去一趟县城,买些好东西回来犒劳小满。
县城的集市上人头攒动,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刘国强在一家卖糕点的摊位前停下。小满最爱吃红豆糕,每次他从县城回来都会给儿子带一些。
"老板,来两斤红豆糕。"刘国强掏出钱包,数出钱递给摊主。红豆糕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看起来松软可口。
"您儿子又馋红豆糕啦?"摊主是个和蔼的中年妇女,对刘国强很熟悉。每个月刘国强都会来买红豆糕,摊主已经记住了这个老实巴交的老人。
刘国强笑笑:"是啊,小满最爱吃你家的红豆糕。"说起儿子,他的眼中满是慈爱。
"您儿子真有口福。"摊主一边包装一边说,"对了,您儿子多大了?成家了吗?"
刘国强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还没呢,正在找对象。"他没有提及小满的情况,不想引起不必要的同情。
"哦?"摊主好奇地看了他一眼,"我侄女今年二十八了,还没找到对象,您要不要看看?"
刘国强心头一喜:"真的吗?"他没想到刚出赵媒婆家,就有了线索。
"是啊,我侄女在县医院做护士,长得不错,就是有点挑剔,到现在还单着。"摊主笑道,显然为自己的侄女感到自豪。
刘国强的心却沉了下去。县医院的护士,哪会看上他家小满?但他还是礼貌地问道:"您侄女有什么要求吗?"
"没什么特别要求,就希望对方身体健康,性格好,最好有份稳定工作。"摊主不假思索地回答。
刘国强勉强笑了笑:"那我儿子可能不太合适,他...有些特殊情况。"
摊主似乎明白了什么,尴尬地笑了笑:"哦,这样啊...红豆糕给您包好了。"她递给刘国强一个纸袋,结束了这个话题。
刘国强接过糕点,道了谢,心情沉重地离开了集市。县城的喧嚣渐渐远去,他的脚步也变得沉重起来。找对象的难度,比他想象的还要大。
回到家,小满已经醒了,正坐在轮椅上看着门口的方向。见到父亲回来,他高兴地挥舞着手臂:"爸...爸...回来...了..."声音虽然含糊,但满是欢喜。
刘国强露出笑容,把红豆糕递给儿子:"小满,爸爸给你买了最爱吃的红豆糕。"
看着儿子狼吞虎咽的样子,刘国强心中充满了疼惜。为了小满,他一定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姑娘。这不仅是为了儿子的将来,也是为了完成妻子的遗愿。
03
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国强开始了漫长的寻找之旅。他走访了周围几个村子,打听哪家有适龄未嫁的姑娘。每次出门,他都会精心打扮,穿上那件蓝色衬衫,希望给人留下好印象。
每当他提起自己的来意,对方的反应大多是尴尬和同情,很少有人愿意认真考虑。有一次,他听说隔壁村有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离过婚,想再找个伴。
刘国强满怀期待地找到了那个女人家,结果对方一听说是给脑瘫患者做媳妇,当场就拒绝了:"大爷,我不是看不起你儿子,但我还想过正常人的生活。"
这话刺痛了刘国强的心,但他没有生气,只是默默地离开了。
一次次碰壁,一次次失望,但刘国强没有放弃。他甚至找到了县城的婚介所,交了五百块钱的会员费,希望能找到合适的对象。
但婚介所的工作人员看了小满的情况后,委婉地表示可能性不大:"刘大爷,您的要求太特殊了,我们这里的女会员大多是寻找普通家庭的。"
一个月过去了,赵媒婆那边也没有好消息。刘国强开始变得焦虑不安。眼看着自己一天天老去,而儿子的婚事却毫无进展,他的心情越来越沉重。
"小满,爸爸是不是太贪心了?"一天晚上,刘国强坐在儿子床边,轻声说道,"你这样也挺好的,有爸爸照顾你..."说着,他不由自主地落下泪来。
刘小满似乎感受到了父亲的低落,艰难地伸出手,握住了父亲的手:"爸...爸...不要...难过..."他的声音虽然含糊,但眼神中的关切却无比清晰。
刘国强眼眶湿润,他握紧儿子的手:"爸爸不难过,爸爸只是想让你也有个家。"说话的声音有些哽咽。
第二天早上,刘国强决定再去找赵媒婆问问情况。他刚走到村口,就碰见赵媒婆正往他家走来。赵媒婆的脸上带着笑容,这让刘国强的心不由得一跳。
"赵大姐,有消息了?"刘国强急切地问道,眼中满是期待。
赵媒婆点点头:"老刘,我打听到一个姑娘,住在县城南边的李家村,今年二十五岁,叫李翠花。"
刘国强的心怦怦直跳:"真的?她...她愿意吗?"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赵媒婆叹了口气:"这姑娘情况也特殊,有点智力障碍,但能做简单的家务。她父母早亡,一直跟着哥嫂生活,日子不太好过。她哥嫂想给她找个婆家,看看你们是否合适。"
刘国强的心微微一沉,但很快又燃起了希望:"智力障碍?那...那她能照顾小满吗?"他有些担忧地问道。
"这我不太清楚,要不你先去见见?"赵媒婆建议道,"明天我带你去李家村看看。"
刘国强连连点头:"好,好,多谢赵大姐。"他激动得差点要给赵媒婆跪下了,赵媒婆连忙扶住他:"老刘,别这样,我这也是缘分到了,才能帮上忙。"
回到家,刘国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小满。
"小满,爸爸明天带你去见一个姑娘,叫李翠花,说不定以后她就是你媳妇了。"刘国强尽量用轻松的语气说道,但眼中却满是期待。
刘小满的眼睛亮了起来:"媳...媳妇?"他似乎对这个陌生的词感到好奇又期待。
刘国强笑着点头:"是啊,如果合适,她就会来照顾你。你会喜欢她的,对吧?"
刘小满用力点头,嘴角扬起一个大大的笑容。他从小到大,除了父亲,很少有人关心他、照顾他。想到可能会有一个人愿意嫁给他,他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喜悦。
第二天一早,刘国强就开始打扮自己。他穿上那件蓝色衬衫,又把小满收拾得干干净净,准备一起去见李翠花。
"小满,你今天要表现得好一点,知道吗?"刘国强一边推着轮椅一边叮嘱道,语气中满是紧张和期待。
刘小满认真地点头,眼中满是期待。他被父亲打扮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穿着一件深蓝色的衬衫,看起来精神了不少。
赵媒婆已经在村口等候。看到刘国强推着小满过来,她有些讶异:"老刘,你把小满也带上了?"
"是啊,毕竟是他的婚事,让他也见见未来的媳妇。"刘国强笑道,眼中满是期待。
三人坐上了去李家村的面包车。一路上,刘国强忐忑不安,不知道等待他们的会是怎样的结果。他偷偷观察着小满,发现儿子似乎比他还要紧张,手指不停地搅在一起,眼神时不时地望向窗外。
李家村比刘家村大一些,房屋也更加整齐。赵媒婆领着他们来到村子边缘的一座小院前。院墙斑驳,大门有些年头了,但院子里却很干净,显示出主人的勤劳。
"就是这家。"赵媒婆敲了敲门。
门开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走了出来,看到赵媒婆,点头打招呼:"赵婶,您来了。"他的眼神扫过刘国强,又落在轮椅上的小满身上,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恢复了平静。
"李大壮,这位是刘国强,这是他儿子刘小满。"赵媒婆介绍道,声音中带着几分期待和紧张。
李大壮打量了一下刘国强和轮椅上的刘小满,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还是礼貌地请他们进屋:"请进吧,翠花在里屋。"
刘国强推着小满进了院子。院子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一个中年妇女从厨房走出来,应该是李大壮的妻子。她擦了擦手上的水,有些好奇地打量着客人。
"这是我媳妇王芳。"李大壮介绍道,"翠花她嫂子。"
王芳点头致意,目光在刘小满身上停留了一会儿,表情有些复杂。
"翠花在哪儿?"赵媒婆问道,打破了短暂的沉默。
"在屋里呢,我去叫她。"王芳转身进了里屋。
不一会儿,一个穿着朴素的年轻女子跟在王芳身后走了出来。她低着头,不敢看客人,手指紧张地搅在一起。李翠花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碎花衬衫,头发简单地扎成马尾,看起来清秀但有些羞怯。
"这是我妹妹李翠花。"李大壮介绍道,"翠花,这是刘叔叔和小满哥。"
李翠花怯生生地抬头看了一眼,又迅速低下头去:"刘...叔叔...好...小满...哥...好..."她的声音很轻,说话也有些结巴。
刘国强仔细打量着李翠花。她长得清秀,但眼神有些呆滞,说话也不太利索,确实像是有智力障碍的样子。不过,她看起来很干净,衣服虽旧但整洁,手指也很细长,应该能做些简单的家务。
"翠花,你多大了?"刘国强和蔼地问道,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温和,不想吓到这个看起来很胆怯的姑娘。
"二...二十五..."李翠花结结巴巴地回答,眼神不敢与刘国强对视。
刘国强又问了一些简单的问题,李翠花都能回答,虽然语速很慢,但还算清楚。她的回答简单直接,没有太多弯弯绕绕,这让刘国强感到有些欣慰。
"翠花会做家务吗?"刘国强问李大壮,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如果李翠花连基本的家务都不会,那可能就不太合适照顾小满了。
李大壮点头:"会一些简单的,扫地、洗衣服什么的都会。"他说话时眼神坦诚,看不出有什么隐瞒。
王芳补充道:"翠花很听话,就是脑子反应慢一点,需要有人教她。但只要教会了,她就能做好。"
刘国强看向轮椅上的刘小满,发现儿子的目光一直追随着李翠花,眼中满是好奇和温柔。
"小满,你觉得翠花怎么样?"刘国强低声问道,紧张地等待着儿子的反应。
刘小满用力点头,嘴角扬起一个大大的笑容:"喜...喜欢..."他的声音虽然含糊,但眼中的光芒却异常明亮。
刘国强心头一暖,转向李大壮:"李兄弟,我看翠花挺好的,我和小满都很喜欢她。不知道你们有什么要求?"他直截了当地表明了态度,生怕错过这个机会。
李大壮和王芳对视一眼,李大壮斟酌着开口:"刘叔,说实话,我们也为翠花的婚事发愁。她这个情况,找对象不容易。我们不求彩礼多少,只希望能找个会善待她的家庭。"他的语气诚恳,眼中满是对妹妹的关切。
刘国强点点头:"我理解。我家小满虽然身体不便,但心地善良。我保证会把翠花当亲闺女看待。至于彩礼,我出五万,你看如何?"他说得斩钉截铁,显然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李大壮和王芳明显一惊,没想到刘国强会提出这么高的彩礼。五万块钱在农村已经是很大一笔钱了,足以让一个普通家庭过上好几年。
"刘叔,这彩礼..."李大壮犹豫道,显然觉得这个数字太高了。
刘国强摆摆手:"不多不多,我这辈子就小满一个儿子,攒了一辈子钱就是为了他的婚事。翠花如果嫁给小满,就是帮了我们父子一个大忙。"他的眼神坚定,表明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
赵媒婆在一旁帮腔:"李大壮,刘大爷是个实诚人,他家条件不差,小满虽然有病,但很懂事,不会欺负翠花的。"她看出双方都有意向,便开始积极撮合。
李大壮和王芳商量了一会儿,最终点头同意了:"那行,刘叔,咱们就这么定了。不过彩礼的事,三万就够了。"他们还是觉得五万太多,有些过意不去。
刘国强坚持道:"五万一分不少,翠花嫁到我家,我会把她当亲闺女看待。"他的态度坚决,不容置疑。对他来说,钱财只是身外之物,而儿子的幸福和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就这样,双方达成了协议。李大壮和王芳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妹妹的未来。虽然刘家的条件特殊,但刘国强的诚意和对翠花的尊重,让他们相信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临走前,刘国强特意和李翠花说了几句话,李翠花虽然反应慢,但很有礼貌,不时点头微笑。在短暂的交流中,刘国强发现这个姑娘虽然智力有障碍,但却很善良单纯,这让他更加确信自己的选择没错。
回家的路上,刘小满异常兴奋,嘴角一直挂着笑容。阳光透过车窗洒在他的脸上,为他平添了几分光彩。
"小满,你真的喜欢翠花吗?"刘国强再次确认道,他不想儿子勉强。
刘小满用力点头:"喜...喜欢...她...很...漂亮..."他的表情比平时生动多了,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刘国强笑了:"是啊,翠花很漂亮,也很善良。她以后就是你媳妇了,你要好好对她。"他轻拍儿子的手,心中充满了欣慰。
刘小满的眼中闪烁着幸福的光芒:"会...会的..."他郑重地点头,仿佛许下了一个庄严的承诺。
接下来的日子,刘国强忙着筹备婚礼。他把积攒多年的钱拿出来,添置了新家具,还特意腾出一间屋子作为新房,粉刷一新,铺上了崭新的床褥。院子也被他打扫得一尘不染,门窗都重新上了漆,焕然一新。
村里人知道刘小满要娶媳妇了,都感到很惊讶。有人为刘家高兴,也有人在背后嘀咕,怀疑这桩婚事能否长久。但刘国强不在乎这些闲言碎语,他只关心小满和翠花的幸福。
一个月后,在双方家人的见证下,刘小满和李翠花举行了简单而温馨的婚礼。刘国强特意买了一身新衣服给小满穿,又请村里的妇女把李翠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婚礼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温馨和祝福。
仪式上,刘小满坐在轮椅上,身穿崭新的西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李翠花穿着红色的嫁衣,虽然有些害羞,但眼中也满是期待。当她被哥嫂送到小满面前时,两人的眼神在空中相遇,都不约而同地露出了笑容。
婚礼按照传统的农村习俗进行,虽然没有豪华的排场,但却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李翠花的哥嫂特意准备了一些嫁妆,虽然不多,但也表达了对这桩婚事的支持和祝福。
婚礼结束后,李翠花正式搬进了刘家。刘国强把最大的房间让给了新人,自己搬到了小屋住。他希望儿子和儿媳能有一个舒适的空间,开始他们的新生活。
晚上,刘国强站在院子里,望着已故的妻子张素芬的照片,眼中满是欣慰的泪水。
"素芬,你看到了吗?我们的儿子结婚了..."刘国强在心中默默地说,泪水悄然滑落。他似乎看到了妻子站在远处,对他微笑点头,那一刻,多年的辛苦与汗水都化作了满足与幸福。
04
婚礼过后,刘家三口人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李翠花在新婚之夜显得有些害羞和不安,但刘国强早就准备好了一切,耐心地教导她如何照顾小满,如何打理家务。
"翠花,以后你就是我们刘家的人了,这个家也是你的家。"刘国强慈祥地对新儿媳说,语气温和而亲切,"小满身体不便,许多事情需要帮忙,你能做到吗?"
李翠花认真地点头:"能...能做到...翠花...会...照顾...小满..."她的眼神清澈而坚定,虽然语言表达不太流畅,但真诚的情感却溢于言表。
刘国强欣慰地笑了,他相信这个单纯善良的姑娘会是小满最好的伴侣。在他看来,李翠花或许智力有些障碍,但她的善良和真诚却是最可贵的品质。
婚后的第一个早晨,刘国强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准备为小满和翠花做早饭。当他来到厨房时,却发现李翠花已经在那里忙活了。她正笨拙地淘米,动作虽然迟缓,但很认真。
"翠花,你起这么早?"刘国强惊讶地问,没想到新儿媳这么勤快。
李翠花有些紧张地看着他:"爸...我...想做...早饭..."她的声音轻柔,带着些许紧张和期待。
刘国强心头一暖,这是翠花第一次叫他"爸"。他走过去,拍拍翠花的肩膀:"好,爸爸教你怎么做小满爱吃的饭。"他细心地教翠花如何控制火候,如何把粥煮得软烂适口。
接下来的时间里,刘国强手把手地教李翠花如何做饭、如何照顾小满。李翠花虽然反应慢,但很用心学习,每一次都认真地记住刘国强的教导。她学习的态度让刘国强感到欣慰,也让他相信儿子的未来会有人照顾。
渐渐地,李翠花学会了许多事情。她会在早晨帮小满穿衣服、洗脸,会小心地喂他吃饭,甚至学会了按摩小满僵硬的四肢,减轻他的不适。虽然她的动作有些笨拙,但却充满了耐心和关爱。
"翠花...谢谢...你..."一天,当李翠花帮小满按摩完腿部后,小满艰难地说道,眼中满是感激。
李翠花笑了,眼睛弯成了月牙:"不...用谢...你是...我...丈夫..."她的语气虽然缓慢,但却充满了温暖和爱意。
刘国强站在门外,看到这一幕,眼眶湿润了。他没想到,这桩看似不被看好的婚姻,竟然给儿子带来了如此多的快乐。在他看来,儿子和儿媳虽然都有缺陷,但他们之间那份简单而纯粹的情感,却比很多所谓正常人的婚姻更加真挚。
最让刘国强惊讶的是,自从有了李翠花的陪伴,小满似乎变得更加开朗了。他的表情比以前丰富多了,笑容也更加频繁。甚至,他开始努力尝试说更多的话,虽然依然含糊不清,但已经比过去清晰了许多。
"爸爸...翠花...教我...说话..."一天,小满突然对正在看报纸的刘国强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
刘国强愣住了,这是他第一次听到儿子说出这么完整的一句话:"翠花教你说话?"他有些难以置信地望着儿子,惊讶于他的进步。
小满用力点头,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每天...练习...一小时..."他的声音虽然还是不太清晰,但比起以前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刘国强转向正在收拾碗筷的李翠花:"翠花,是你教小满说话的?"他的眼中满是惊喜和感激。
李翠花有些不好意思地点点头:"我...想和...小满...多说话..."她低着头,脸上浮现出一抹羞涩的红晕。
刘国强深深地被感动了。李翠花虽然自己说话也不利索,但她却每天花时间教小满练习说话。这份爱和耐心,是他没想到的。
他突然明白,有时候,最能理解一个人的困难的,恰恰是那些有着相似经历的人。李翠花自己的语言障碍,让她更能体会小满的困难,也更有耐心去帮助他。
"翠花,你真是个好媳妇。"刘国强由衷地赞叹道,眼中满是感激。
李翠花害羞地笑了笑,继续忙着手中的活。她虽然不善言辞,但行动却胜过千言万语。
日子一天天过去,刘家的生活比以前更加和谐美满。李翠花渐渐地融入了这个家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不仅照顾着小满的日常生活,还给这个家带来了许多欢笑和温暖。
每天清晨,李翠花都会早早起床,为家人准备早餐。她学会了做小满最爱吃的蒸鸡蛋和小米粥,虽然技术还不是很熟练,但却充满了心意。白天,她会陪着小满在院子里晒太阳,给他读一些简单的故事书,或者教他说一些新的词语。
刘国强看着儿子和儿媳和睦相处的样子,心中充满了欣慰。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是对的。虽然李翠花有智力障碍,但她的善良和真诚,给这个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温暖。
村里人看到李翠花对小满的照顾,也渐渐改变了对这桩婚事的看法。那些原本抱着怀疑态度的人,开始赞叹李翠花的贤惠和刘国强的远见。
"老刘啊,你真是慧眼识珠,找了个好儿媳。"邻居王婶由衷地赞叹道,"翠花虽然有点傻,但心眼儿好,对小满照顾得可周到了。"
刘国强笑着点头:"是啊,翠花是个好姑娘,我们家有她真是福气。"他的语气中满是骄傲和满足。
李翠花嫁到刘家已经三个月了,这天清晨,刘国强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准备为一家人做早饭。他刚走到厨房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阵呕吐声。
"翠花?你怎么了?"刘国强推开门,看见儿媳正弯着腰对着水盆不停地干呕。她的脸色苍白,额头上冒着冷汗,看起来很不舒服。
李翠花抬起头,脸色苍白,额头上满是汗珠:"爸...我...不舒服..."她虚弱地说道,声音比平时更加微弱。
刘国强连忙扶她坐下,递给她一杯温水:"是不是昨晚吃坏肚子了?"他担忧地问道,心中已经开始考虑是否需要带她去看医生。
李翠花轻轻摇头,小声说:"已经...三天了...每天早上...都这样..."她的声音有些颤抖,显然这个症状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刘国强心头一震,一个念头在脑海中闪过,但他没有贸然问出口。作为过来人,他对这症状再熟悉不过了。但他不敢确定,也不想轻易给翠花和小满带来希望或失望。
"要不我们去医院看看吧,别是什么病。"刘国强试探着说,语气中带着几分谨慎。
李翠花点点头:"好...的..."她显然也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
吃过早饭,刘国强把情况告诉了儿子。刘小满听后,脸上露出担忧的表情:"翠花...生病了?"他的声音中透着焦虑,显然非常关心妻子的健康。
"应该没什么大事,我带她去医院检查一下。"刘国强安慰儿子,"你在家好好休息,我们很快就回来。"他不想让儿子过于担心,也不想因为自己的猜测而给他带来不必要的期待或失望。刘小满不放心,坚持要一起去。刘国强拗不过他,只好推着轮椅上的小满,扶着李翠花,三人来到村口,搭上了去县城的班车。
车上,刘小满一直紧握着李翠花的手,眼中满是关切。李翠花虽然不舒服,但还是对丈夫露出安慰的笑容。看着他们相互关心的样子,刘国强的心中既感动又担忧。他不知道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结果,但他已经做好了接受任何可能的准备。
到了县医院,刘国强带着翠花挂了内科的号。医生是个中年妇女,看起来经验丰富,态度也很和蔼。她详细询问了李翠花的症状,又做了初步检查。
"刘大爷,我建议做个全面的体检,"医生说着递给刘国强一张检查单,"包括血常规和B超。"
刘国强拿着检查单去缴费。当他看到检查单上"妇科B超"几个字时,心头一紧,但没有多问。他知道,自己的猜测可能要得到证实了。
李翠花抽完血后,护士带她去做B超。刘国强和小满在走廊上等候,心情忐忑。小满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不停地问父亲:"翠花...没事吧?严重吗?"
刘国强只能含糊地安慰他:"别担心,应该没什么大问题。"但他自己的心却悬了起来。如果真如他所想,这对他们一家人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变数。
一个小时后,检查结果出来了。医生仔细看过报告单,对刘国强招了招手:"刘大爷,能过来一下吗?"
刘国强让小满和翠花在外面等候,独自走进诊室。医生把报告单递给他:"刘大爷,您看看这个结果。"
刘国强接过报告单,虽然认不全上面的医学术语,但当他的目光落在某一行字上时,整个人如遭雷击,双腿一软,差点跌坐在地。
"这...这是真的吗?"刘国强声音颤抖地问道,眼中满是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