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李民珠坐在火车上,远远望着窗外渐行渐远的中国风景。
十年了,整整十年没有回过家了......她握紧了手中的红色护照,指尖不自觉地发抖。
“到了家,记得每天给我和小宇打电话。”临走前,王海军抱了抱她,语气中带着不舍。
“会的。”民珠笑着回答,但眼中早已噙满了泪水。
01
2013年的春天,李民珠第一次离开家乡朝鲜咸兴市,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程。
那年她23岁,家中经济拮据,母亲身体不好需要长期吃药,父亲的工资远远不够支撑一家人的生活。
一个远房亲戚告诉她,去中国边境城市可以赚到不少钱。
“只要去做服务员,一个月能挣到在国内三个月的工资。”亲戚拍着胸脯保证道。
民珠咬着嘴唇同意了。她不是没有犹豫过,但家里的困境让她别无选择。
边境小城的第一天,民珠就后悔了。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老板还对她颐指气使。晚上,她蜷缩在狭小的员工宿舍里,无声地流泪。
“你别哭了,这样下去会把眼睛哭坏的。”室友金英顺递给她一张纸巾。英顺比她大两岁,来中国已经一年多了。
“我想回家。”民珠抽泣着说。
“坚持一下吧,时间长了就会习惯的。”英顺拍拍她的肩膀,“这边的工资真的比家里高多了,你很快就能给家里寄钱了。”
第二天开始上班,民珠才发现情况比想象的更糟。她几乎听不懂顾客说什么,点单全靠比划。有些顾客很有耐心,有些则直接冲她发火。
“这个朝鲜妹子怎么这么笨啊?”一个喝醉的顾客不满地大叫,“连个啤酒都不会上?”
民珠低着头默默忍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不敢哭出来,害怕老板会因此解雇她。
“别说了,她刚来不久,还不懂中文。”一个平静的男声突然插了进来。
民珠抬起头,看到一个穿着朴素的年轻男人。他看起来很普通,黑色短发,黝黑的皮肤,一双大手上有着明显的老茧。
“你管什么闲事?”醉酒的顾客不满地嚷嚷。
“我只是觉得没必要为难一个刚来的外国人。”年轻男人语气坚定但不咄咄逼人,“她已经很努力了。”
醉酒的顾客还想说什么,年轻男人又补充道:“要不我请你喝一杯,大家开心点。”
这句话起了作用,醉酒的顾客满意地哼了一声,接受了道歉。
“谢谢。”民珠用蹩脚的中文小声说道。
年轻男人笑了笑:“不客气,我叫王海军。”
“李民珠。”她回答,然后迅速回到了工作中。
接下来的几天,王海军经常来餐厅吃饭。不同于其他顾客,他总是很有耐心,用简单的中文和她交流,有时还会用几个简单的朝鲜语单词。
“你学过我们的语言?”民珠很惊讶。
“一点点。”海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家在边境附近,小时候经常听到朝鲜语。”
渐渐地,民珠开始期待海军的到来。每次见到他,她紧张的心情就会平静一些。海军会教她一些简单的中文,帮她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今天学习'谢谢'。”海军认真地教她发音,“xiè xie。”
“谢谢。”民珠模仿着,发音还不太标准。
海军鼓励地笑了:“很好,再来一次。”
就这样,在海军的帮助下,民珠的中文慢慢有了进步。她开始能够简单地和顾客交流,工作也变得顺利了许多。
一天晚上下班后,民珠发现海军在餐厅门口等她。
“你怎么还在这里?”民珠有些惊讶。
“我想送你回去。”海军说,“最近这边不太安全,有人专门找外国人麻烦。”
民珠犹豫了一下,但看到海军真诚的眼神,还是点了点头。
02
路上,海军告诉她,自己是附近村子里的农民,平时种地,农闲时来城里打工。
“不过我更喜欢种地。”海军看着远处的田野,眼中有光,“看着庄稼从小苗长成,感觉很好。”
民珠听着他的话,想起了自己在朝鲜的家。她也来自农村,小时候也经常帮父母干农活。这个共同点让她感到亲切。
“你想家吗?”海军突然问道。
民珠沉默了一会儿,轻轻点了点头:“想。”
“那为什么要来这里?”
“家里需要钱。”民珠简单地回答。她不想多说,怕自己会忍不住哭出来。
海军似乎理解她的心情,没有继续追问,只是静静地走在她身边,像一座可靠的山。
随着时间的推移,民珠和海军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每次下班,海军都会来接她,有时还会带一些自家种的蔬菜给她。
“尝尝我家种的番茄。”海军递给她一个红彤彤的番茄,“保证没打过农药。”
民珠咬了一口,酸甜的汁水在口中蔓延:“真好吃。”
海军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我就说吧,自家种的就是不一样。”
一天,民珠接到了家里的电话,母亲的病情加重了,需要更多的钱做手术。
“我再想想办法。”民珠挂了电话,站在路边发呆。她的工资大部分都寄回家了,手上没有多少积蓄。
海军找到她时,她正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哭泣。
“发生什么事了?”海军紧张地问。
民珠把情况告诉了他。她没想过要借钱,只是需要一个人倾诉。
“我有一些积蓄。”海军毫不犹豫地说,“你可以先用着,等你有钱了再还我。”
“不行,这太多了。”民珠摇头拒绝。她知道海军一直很节俭,为了攒钱盖新房子。
“你现在比我更需要这些钱。”海军坚持道。
最终,民珠接受了海军的帮助。这笔钱解了燃眉之急,母亲的手术很成功。
“谢谢你,海军。”民珠真诚地感谢道,“我一定会尽快还给你的。”
海军笑了笑:“不急,你妈妈身体好了就行。”
这件事后,民珠对海军的感情有了微妙的变化。这个朴实的农村小伙子,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了手,没有任何条件。
一个下雨的夜晚,海军照常来接民珠下班。他撑着一把大伞,站在雨中等她。
“怎么不进来躲雨?”民珠小跑过去。
“怕你找不到我。”海军简单地回答。
他们并肩走在雨中,共撑一把伞。民珠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加速了。
“民珠。”海军突然停下脚步,神情严肃。
“怎么了?”民珠疑惑地看着他。
“我喜欢你。”海军直视着她的眼睛,“我知道我们国籍不同,有很多困难,但我真的很喜欢你。”
民珠愣住了。她知道海军对她有好感,但没想到他会这么直接地表白。
“你不用立刻回答我。”海军看出她的犹豫,“我可以等。”
接下来的几天,民珠一直在思考海军的告白。她承认自己对他也有感觉,但跨国恋情意味着更多的困难和不确定性。
最终,民珠决定听从自己的心。一个月后的某天,她主动牵起了海军的手。
“我也喜欢你。”她轻声说。
海军激动地抱住了她,像抱着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
2014年初,在交往半年后,海军向民珠求婚了。
“我知道这很仓促,但我想和你组建一个家。”海军跪在她面前,手里拿着一枚简单的戒指,“嫁给我好吗?”
民珠哭着点了点头。
但现实很快给了他们当头一棒。民珠的签证问题、文化差异、语言障碍,还有两国之间复杂的关系,都成了他们必须面对的困难。
最困难的是家人的反对。海军的父母担心民珠是为了中国户口才嫁给他们的儿子。而民珠则不敢跟父母说,因为他们那不太接受外国人。
“你真的想好了吗?”英顺担忧地问她,“嫁到中国农村可不容易。”
“我想好了。”民珠坚定地说,“他对我很好,我相信他。”
经过多次沟通和解释,海军的父母终于勉强接受了这门亲事。
03
婚礼很简单,在海军的村子里举行。按照当地习俗,海军穿着新买的西装,民珠则穿着中式红色嫁衣。虽然没有豪华的场面,但民珠感受到了村民们的真诚祝福。
“欢迎你来到我们村。”海军的母亲握着她的手说,虽然语气中还有一丝保留。
婚礼上,民珠无比想念自己的父母。她知道,他们可能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穿婚纱的样子了。
“别哭。”海军轻轻擦去她的眼泪,“以后有机会,我们一定去看你父母。”
民珠点点头,强忍着泪水微笑。这一天,她成为了王海军的妻子,也成为了这个中国农村的一份子。
婚后的生活并不像童话那样一帆风顺。民珠需要适应中国农村的生活方式,学习做中国菜,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
最开始的日子很艰难。海军家住在村里的老房子,条件比较简陋。冬天特别冷,夏天又闷热无比。民珠不适应这里的气候,经常生病。
“还习惯吗?”海军心疼地问。
“还好。”民珠笑着说,不想让他担心。
语言仍然是一大障碍。虽然民珠已经能说一些简单的中文,但乡下人的方言她听不懂,这让她在村里总感到格格不入。
有些村民对她很友好,经常送些自家种的蔬菜水果给她。但也有人在背后议论这个“外国媳妇”,说她是冲着中国的生活条件来的。
“别理他们。”海军总是这么安慰她,“他们不了解你。”
民珠努力学习中文,每天抽时间看中国电视剧,跟着念对白。海军很耐心地纠正她的发音,教她认字。
慢慢地,民珠开始能和邻居们简单交流了。她发现只要自己主动一点,村里的人其实都很热情。
“小珠啊,来尝尝我家新做的泡菜。”隔壁李大娘端来一碗泡菜。
“谢谢大娘。”民珠接过泡菜,尝了一口,“很好吃。”
“你们朝鲜人不是最会做泡菜吗?改天你也做一些给我尝尝。”李大娘笑着说。
民珠点点头:“好的,我下次做了送您尝尝。”
除了语言,饮食习惯也是一大挑战。中国菜和朝鲜菜差别很大,刚开始民珠总是不习惯中国菜的油腻和复杂调料。
海军见状,特意学着做了几道朝鲜菜,虽然味道和家乡的差远了,但这份心意让民珠很感动。
“我会学着做中国菜的。”民珠决定道。
她开始跟婆婆学习做饭,从最简单的炒青菜开始,慢慢学会了炖肉、包饺子等中国家常菜。
“你学得真快。”婆婆夸奖道,神情中的戒备少了一些。
日子一天天过去,民珠逐渐融入了这个小村庄的生活。她学会了种菜、喂鸡,甚至在农忙时也下地帮忙。
2016年的春天,民珠发现自己怀孕了。这个消息让整个家庭都沸腾起来。
“我要当爸爸了!”海军兴奋地在村里到处宣布这个好消息。
怀孕期间,海军对民珠格外照顾,变着法子给她补身体。他甚至找了份临时工作,多挣些钱准备迎接孩子的到来。
“你好好在家休息,不要干重活。”海军叮嘱道。
孕期的民珠经常想起自己的母亲。在朝鲜,生孩子时母亲都会来照顾女儿。但现在,她只能独自面对。
04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2016年冬天,民珠生下了一个健康的男孩,取名王小宇。
“他长得真像你。”海军看着小婴儿,眼中满是自豪。
小宇的到来给这个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欢乐。婆婆对孙子疼爱有加,连一向严肃的公公也会抱着小宇哼唱小曲。
“这孩子真是我们家的福星。”婆婆看着熟睡的小宇,脸上满是慈爱。
有了孩子后,民珠更加忙碌了,但也更有归属感。她不再只是一个外国媳妇,而是小宇的妈妈,这个家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宇慢慢长大,成了民珠和海军生活的中心。他继承了民珠的大眼睛和海军的坚毅性格,是个活泼可爱的混血儿。
“妈妈,教我说朝鲜语。”四岁的小宇缠着民珠。
民珠欣然答应,开始教儿子简单的朝鲜语单词和儿歌。她希望小宇能同时了解两种文化,不忘记自己的另一半血统。
海军也很支持这点:“让他多学点外语总是好的。”
2023年,小宇已经七岁了,上了小学一年级。民珠在中国生活也整整十年了。这十年里,她完全融入了中国的生活,说着流利的中文,做得一手好中国菜,和村里人相处也很融洽。
但只有海军知道,每到朝鲜的传统节日,民珠总会默默地哭泣。十年了,她一次也没回过家,只能通过偶尔的电话和信件与家人联系。
“妈妈为什么哭?”小宇疑惑地问道。
“妈妈想家了。”海军轻声解释。
“那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小宇天真地问。
为什么不回去?这个问题民珠问过自己无数次。起初是经济条件不允许,后来是签证问题,再后来是有了小宇后忙于照顾家庭。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或许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
“十年了,你不回家看看吗?”一天晚上,海军突然问道。小宇已经睡了,他们坐在院子里乘凉。
民珠沉默了一会儿,轻轻点了点头:“想。”
“那我们开始准备吧。”海军握住她的手,“我们这些年攒了一些钱,足够你回去一趟了。”
“可是签证很难办...”民珠犹豫道。
“我们可以试试。”海军坚定地说,“不试怎么知道行不行?”
就这样,他们开始了漫长的准备过程。首先是存钱,虽然这些年家里条件好了不少,但国际旅行的费用仍然不菲。
“我们可以少买些东西,多存点钱。”海军提议道。
接着是签证问题。由于朝鲜和中国之间的特殊关系,民珠需要办理特殊的往返签证。这个过程极其繁琐,需要提供大量的证明材料。
“又被拒绝了。”第三次递交申请后,民珠失落地告诉海军。
“没关系,我们再试一次。”海军鼓励她,“总会成功的。”
除了签证,还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民珠:她不知道该如何向家人介绍她在中国的生活。她不确定父母是否会接受她嫁给外国人的事实,更不知道他们会如何看待小宇。
每次和家人通电话,民珠都小心翼翼地避开这些话题。她只说自己在中国过得很好,工作很稳定,从不提及结婚生子的事。
“你总要告诉他们真相的。”海军劝道。
“我知道,但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民珠苦恼地说。
海军理解她的担忧:“如果你觉得困难,可以先不带我和小宇去。等你父母接受了这个事实,我们再一起去。”
民珠感激地看着丈夫:“谢谢你的理解。”
05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民珠终于收到了批准通知。她可以回朝鲜探亲一个月。
“太好了!”海军兴奋地抱起她转了一圈,“我就说会成功的吧!”
民珠笑着点头,但心里五味杂陈。她既期待见到阔别已久的父母,又担心十年的分离会让他们变得陌生。更重要的是,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他们的疑问。
临行前的一周,民珠忙着准备礼物。她买了很多中国特产:茶叶、丝绸、瓷器,还有一些朝鲜难买到的日用品。
“这太多了,带不了。”海军看着满屋子的礼物说。
“我想多带一些。”民珠固执地说,“这么多年没回去,不能空手而归。”
最后,海军帮她精简了一下,选了最有代表性的礼物装进行李箱。
出发前一晚,民珠几乎整夜未眠。她反复检查证件、车票和行李,生怕遗漏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别紧张,一切都准备好了。”海军安慰她。
“我就是担心...”民珠咬着嘴唇说。
“担心什么?”
民珠摇摇头:“没什么,只是有点紧张。”
她没有告诉海军,她最担心的是父母得知她结婚生子的事实后会有什么反应。在朝鲜,嫁给外国人并不常见,她害怕父母会因此感到失望或羞耻。
第二天一早,海军和小宇送她到火车站。临别时,小宇紧紧抱住她的腿:“妈妈,我会想你的。”
“妈妈也会想你。”民珠蹲下身,亲吻儿子的脸颊,“妈妈很快就回来了。”
“代我向岳父岳母问好。”海军轻声说,“告诉他们,我一直很好地照顾你。”
民珠点点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火车开动了,民珠站在车窗前,看着海军和小宇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在视线中。她终于忍不住,泪水夺眶而出。
十年了,她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但为什么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担忧?
火车缓缓驶向边境城市丹东。民珠坐在靠窗的位置,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景色。
十年的中国生活像电影一样在脑海中回放:初到中国时的不安与恐惧;认识海军后的点点温暖;结婚时的忐忑与幸福;小宇出生时的喜悦;一家三口的平凡生活...
“请问,这个座位有人吗?”一个中年女性指着民珠旁边的空座位问道。
“没有。”民珠回答,语气中已经听不出外国口音。
女人坐下后,好奇地打量着民珠:“你是朝鲜人吧?”
民珠有些惊讶:“您怎么知道?”
“我在边境做生意,见过不少朝鲜人。”女人友好地笑着,“你是回国探亲吗?”
“嗯,十年没回去了。”民珠轻声说。
“十年?”女人惊讶地瞪大眼睛,“那你家人一定很想你。”
民珠微笑着点头,没有多说。她不想向陌生人透露太多私事。
火车到达丹东站,民珠拖着行李走下车。边境城市的气氛与内陆不同,街上能看到不少朝鲜文字的标识,也能听到零星的朝鲜语对话。
民珠在丹东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前往海关。过关程序比想象中顺利,工作人员检查了她的证件和行李后,很快放行了。
跨过鸭绿江大桥,民珠终于踏上了朝鲜的土地。熟悉的空气扑面而来,她深深吸了一口气,眼泪再次涌出。
“回来了。”她小声对自己说。
06
从边境到咸兴市还有一段路程。民珠坐上了开往咸兴的火车,一路上忍不住东张西望,观察着家乡的变化。
火车窗外,乡村的景色与十年前相比有了一些变化。有些地方明显发展了,新建了楼房和工厂;有些地方则依旧保持着传统的样貌,农民们在田间劳作,孩子们在村口嬉戏。
“真是好久了啊...”民珠在心里默默说道。
火车上,民珠遇到了一个和她年纪相仿的年轻女性,两人聊了起来。
“你是从中国来的?”女子好奇地问。
“嗯,我在那边工作。”民珠含糊地回答。
“中国怎么样?生活条件好吗?”
“还不错。”民珠简单地说,不想深入这个话题。
女子似乎察觉到她的不适,识趣地转换了话题:“你家是咸兴的?”
“是的,东边的村子。”
“那我们是同乡了!”女子开心地说,“我家在西边。”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家乡的变化,气氛逐渐轻松起来。
“你结婚了吗?”女子突然问道。
民珠愣了一下,下意识地摸了摸无名指上的戒指:“嗯,结婚了。”
“孩子呢?”
“一个儿子,七岁了。”民珠答道,心里有点紧张。
“那真好。”女子羡慕地说,“我还在相亲,一直没找到合适的。”
民珠松了口气,女子似乎没有注意到什么异常。
火车终于到达了咸兴站。民珠拖着行李下车,站在熟悉又陌生的站台上。十年前,她就是从这里出发,踏上了前往中国的旅程。
“到站了。”女子说,“有人来接你吗?”
“我父母应该来了。”民珠环顾四周,寻找父母的身影。
“那我先走了,欢迎回家。”女子挥挥手,消失在人群中。
民珠站在原地,突然感到一阵恐慌。
她不确定父母是否收到了她的消息,也不知道十年后的他们是否还认得出自己。
正当她忐忑不安时,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民珠!民珠!”
民珠一转身,瞬间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