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故事根据资料改编,人物、时间、地点、情节、配图均为虚构,与现实无关,本文旨在宣扬正义,杜绝犯罪发生,并无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
赵伟成看着眼前这封信,脸色煞白,冷汗直下。
妻子杨舒察觉到异样:“怎么了老赵?你的脸色怎么这么难看?”
身为处级干部的赵伟成从没有如此失态过,他迅速把信收起来。
就像藏起一个见不得人的秘密。
连声回道:“没事没事!只是单位那边有事要处理,我去书房一下……”
支走了妻子和女儿,他颓然地瘫坐椅子上,泪水不自觉地流下。
01
夜晚,四十五岁的某县领导赵伟,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
"今天回来晚了?"杨舒琳从厨房探出头,温柔地问道。
"嗯,领导临时召集会议,讨论了下季度的城建规划。"赵伟成脱下西装外套,松了松领带。
"爸,我申请的北大保送资格批下来了!"女儿赵玲兴冲冲地从房间里跑出来,挥舞着一封信。
"真的?太好了!不愧是我女儿!"赵伟成欣喜若狂,一把抱起女儿转了个圈。
晚饭后,赵伟成习惯性地翻阅当天的信件。一封没有邮戳的信封夹在报纸中间,上面写着他的名字,笔迹陌生却透着一丝熟悉。
"这是谁送来的?"赵伟成拿起信封问道。
"不知道,可能是单位同事放在门卫处的吧。"杨舒琳漫不经心地回答。
赵伟成打开信封,展开里面泛黄的信纸,一行行字迹映入眼帘:
"伟成:
二十七年不见,你可还记得大茅山下的杨阿妹?我想你大概早已将我忘却。如今我身患肝癌晚期,医生说我时日无多。这些年,我独自抚养了我们的儿子——赵铁。他今年已二十岁,与你年轻时极为相似。我本不想打扰你现在的生活,但我走后,他将无依无靠..."
信纸从赵伟成颤抖的手中滑落。那段被他深埋心底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1973年江西大茅山村的知青岁月,那个穿着苗族服饰的小学教师,那些田间劳作与月下漫步...
"怎么了?你脸色这么难看。"杨舒琳关切地问道。
"没事,单位一点小事。"赵伟成勉强答道,将信纸匆忙折好塞进口袋,"我去书房处理点工作。"
把自己锁在书房,赵伟成像是被抽走了全身力气。窗外电闪雷鸣,暴雨如注,仿佛是对他内心翻涌的映照。
"肝癌晚期...我们的儿子...赵铁..."这几个词在他脑海中不断回响。
赵伟成从抽屉深处取出一个小木盒,里面珍藏着他唯一保留的与那段过往有关的物件——一块印有"赵杨永恒"的石刻。这是他离开大茅山村前,与杨阿妹在那棵大榕树下一起刻下的,他们还把同样的誓言留在了树干上。当时他信誓旦旦地承诺:"等我考上大学,一定回来接你。"
然而,回到湖北后,他渐渐被学业和城市的繁华所吸引。起初,他还会给杨阿妹写信,但随着时间推移,信件越来越少,最终完全断了联系。毕业后,他通过父亲的关系进入县里工作,与同样出身干部家庭的杨舒琳相识、相恋、结婚,彻底将那段感情封存起来。
"爸,妈让我来问你要不要喝茶。"赵玲在门外轻轻敲门。
"不...不用了,爸在处理重要文件。"赵伟成慌忙擦去眼泪,将木盒放回抽屉。
那晚,赵伟成辗转难眠。杨阿妹病重垂危,自己还有一个从未见过面的儿子,这些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若认亲,二十多年构建的湖北生活将面临崩塌;若否认,血脉亲情如芒在背,良心难安。
"伟成,你怎么了?一晚上都在翻来覆去的。"杨舒琳迷糊地问道。
"没事,明天有个重要会议,有点紧张。"赵伟成又一次撒谎,心中愧疚更深。
天亮后,赵伟成做出了决定——他必须回江西一趟,亲眼见见杨阿妹和那个素未谋面的儿子。
02
1973年的江西大茅山村,天色微明,赵伟成便下地劳作。作为湖北来的知青,他刚开始并不适应农村的生活,但一年下来,他的手掌已长满了老茧,皮肤也被晒得黝黑。
"赵知青,你锄地的样子越来越像个老把式了!"一个清脆的女声从背后传来。
赵伟成回头,看见杨阿妹提着水壶站在田埂上,朝阳映照着她的笑脸,美得像幅画。
"杨老师来啦!"赵伟成放下锄头,笑着接过水壶,"今天怎么这么早?"
"村里开完会,顺路来看看你。"杨阿妹浅笑道,"听说你要教几个孩子识字?需要我帮忙吗?"
"那太好了!你可是正经的小学老师,我哪比得上。"赵伟成爽快地答应。
从那天起,他们每晚都在油灯下共同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写字。杨阿妹耐心细致,赵伟成则活泼幽默,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渐渐地,两颗年轻的心靠得越来越近。
"阿妹,你为什么会留在村里当老师?"有一天,赵伟成问道。
"我父母都是教师,希望我继承他们的事业。虽然条件艰苦,但看到孩子们渐渐开窍的样子,我就觉得值得。"杨阿妹的眼睛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烁着光芒。
赵伟成被她的纯真与坚韧深深打动。与城里那些浮华虚荣的姑娘不同,杨阿妹朴素真挚,有着自己的坚持和梦想。
夏天的一个傍晚,他们坐在村口的大榕树下纳凉。杨阿妹教赵伟成唱苗家的民谣,两人的歌声在山谷中回荡。不知什么时候,他们的手不知不觉地握在了一起。
"阿妹,等恢复高考,我一定要考上大学。"赵伟成坚定地说。
"我相信你一定行。"杨阿妹温柔地笑着。
"到时候,我就回来接你去湖北,让你也当城里的老师。"
那一刻,仿佛未来就在眼前,明亮而美好。
1978年,高考恢复的消息传来,赵伟成整日埋头苦读。杨阿妹不仅全力支持,还利用教师资源为他找来许多珍贵的参考书。
考试前夜,杨阿妹送给他一个小布包,里面是她亲手绣的"金榜题名"四个字。
"这是我们苗家的传统,据说戴在身上能带来好运。"杨阿妹红着脸说。
赵伟成紧紧抱住她:"等我考上大学,第一件事就是回来娶你。"
高考结束后,赵伟成不得不先回湖北等待结果。临行前,他和杨阿妹在大榕树上刻下"赵杨永恒"四个字。
"我一定很快回来。"他紧握着杨阿妹的手。
"我会等你。"杨阿妹泪眼婆娑。
回到湖北,赵伟成如愿考入一所名校。刚开始,他还经常给杨阿妹写信,诉说校园生活和对她的思念。然而,随着学业加重和城市生活的诱惑,他的来信逐渐变少。
大学毕业后,在父亲的安排下,赵伟成进入县里工作。事业蒸蒸日上之际,他在一次干部联谊会上认识了杨舒琳——一位出身高干家庭的知性女子。
"听说你当过知青?"杨舒琳优雅地问道。
"是啊,在江西待了几年。"赵伟成回答,心中掠过一丝愧疚。
"那段经历一定很特别。"杨舒琳眼中闪烁着欣赏。
在家人的撮合下,两人很快坠入爱河。婚后不久,杨舒琳生下女儿赵玲,赵伟成的生活轨迹就此固定。他将江西的记忆深深埋藏,偶尔想起时,只当作年少轻狂的一段插曲。
直到这封信的到来,二十七年的时光恍如隔世,却又仿佛就在昨天。
03
周末清晨,赵伟成对杨舒琳撒了个善意的谎言:"单位临时安排我去外地考察,可能要三四天。"
"这么突然?"杨舒琳有些惊讶。
"临时接到的通知,领导亲自安排的任务。"赵伟成补充道,心虚地避开妻子的目光。
赵伟成踏上前往江西的列车,车窗外的风景快速变换,却比不上他内心的波澜起伏。二十七年过去,大茅山村会有怎样的变化?杨阿妹还住在原来的地方吗?最令他不安的是,该如何面对那个叫赵铁的年轻人——他未曾谋面的儿子。
下午时分,赵伟成终于抵达了县城。他租了辆车,沿着蜿蜒的山路驶向大茅山村。路旁的稻田依旧翠绿,山峦起伏依然如旧,但沿途已多了不少新建的房屋和小型工厂。
"这里变化真大。"赵伟成自言自语。
车子驶入村口,那棵标志性的大榕树依然苍翠挺拔。赵伟成停下车,不由自主地走向榕树。他在粗壮的树干上摸索着,终于找到了那个已被树皮部分覆盖的刻痕——"赵杨永恒"。
"赵知青?真的是你啊!"一个苍老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赵伟成转身,看见一位白发老者拄着拐杖向他走来。
"李大伯?"赵伟成惊讶地认出了当年的村长。
"哎呀,真没想到还能见到你!都二十多年了吧?"李大伯激动地说,"看你这身打扮,在城里混得不错啊!"
"还行,在政府做点小事。"赵伟成谦虚地回答,然后犹豫了一下,"李大伯,我来找杨阿妹...您知道她住在哪吗?"
李大伯的笑容顿时凝固了:"你...你是特意来看她的?"
"是的,听说她病了..."赵伟成低声说。
"唉,阿妹这些年不容易啊。"李大伯叹了口气,"她住在村东头的砖房,跟她儿子赵铁一起。那孩子跟你年轻时一模一样,刚开始我还以为你回来了呢!"
赵伟成心头一震,没想到自己和儿子如此相像。
"谢谢李大伯,我这就去看她。"赵伟成匆忙告别。
沿着村道,赵伟成很快找到了村东的砖房。这是一栋二层小楼,虽不算豪华,但在村里已属不错。院子里整齐地摆放着几盆花草,窗台上晾晒着几件衣物。
赵伟成站在门前,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敲响了门。
"谁啊?"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从里面传来。
门打开了,站在赵伟成面前的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赵伟成惊住了——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同样的眉眼,同样的身材,连站姿都惊人地相似。
"你是..."年轻人也愣住了,显然被两人的相似度震惊。
"你好,我是赵伟成。"赵伟成艰难地挤出这句话,"我来看杨阿妹。"
年轻人的表情瞬间变得警惕而冷硬:"原来你就是我爸?"
赵伟成不知该如何回应,只能点点头。
"二十多年不见,现在想起来看她了?"赵铁冷笑一声,"晚了!"
正当父子僵持不下时,屋内传来一个虚弱的声音:"铁儿,是谁来了?"
"没谁,妈,你好好休息。"赵铁回头应道。
"让我见见她,求你了。"赵伟成恳求道,"我收到信才知道她病了..."
赵铁犹豫片刻,最终侧身让开了路:"进来吧,但不许惹她生气。"
赵伟成跟着赵铁进入屋内。客厅墙上挂着几张照片,有赵铁从小到大的成长照,也有一张合影——照片中的赵铁搂着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
"那是我儿子,小虎。"赵铁注意到赵伟成的目光,淡淡地说,"你还有个孙子。"
赵伟成震惊地看着赵铁:"你...你已经有孩子了?"
"嗯,离婚了,孩子跟我。"赵铁简短地说,不愿多谈。
他领着赵伟成来到一间卧室门前:"妈,有人来看你。"
赵伟成走进房间,看到一个消瘦的妇人靠在床头。那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一眼认出——这就是二十七年未见的杨阿妹。
04
"阿妹..."赵伟成呼唤着这个二十七年未曾出口的名字,声音中充满哽咽。
床上的杨阿妹缓缓抬起头,消瘦的脸上露出惊讶的神情:"伟成?真的是你吗?"
赵伟成走近床前,双膝一软跪了下来:"是我,阿妹,对不起,我来晚了..."
杨阿妹微微一笑,那笑容竟与当年如出一辙,仿佛岁月从未在她脸上留下痕迹:"你能来,我已经很满足了。"
"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为什么等到现在?"赵伟成握着她枯瘦的手,泪如雨下。
"我不想打扰你的生活。"杨阿妹平静地说,"你走后,我发现自己怀孕了。起初我想告诉你,但听说你已经在湖北上了大学,前途一片光明,我不忍心成为你的负担。"
"后来呢?"
"后来铁儿出生了,我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他身上。村里人说闲话,但我不在乎。我只告诉他,他爸爸是城里人,总有一天会回来看他。"
"妈,你别说了,别累着。"赵铁在门口冷冷地说。
赵伟成转身看向儿子:"铁儿,我知道你恨我,但请给我个机会解释..."
"解释什么?解释你为什么抛弃我们二十年?解释你在城里过着舒适的生活,而我妈为了养活我,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干活?"赵铁愤怒地打断他。
"铁儿!"杨阿妹虚弱地斥责,"不许这样对你爸说话。"
"他不配当我爸!"赵铁冷冷地说,然后转身离开。
房间里一时陷入沉默。杨阿妹轻轻叹了口气:"铁儿从小就倔,像极了你年轻时的样子。"
赵伟成苦笑:"我该早点回来的..."
"伟成,我不怪你。年轻时的承诺,本就经不起岁月的考验。我只是希望,在我走后,你能关照一下铁儿和小虎。"
"别这么说,我会安排你去湖北最好的医院治疗。"赵伟成急切地说。
"来不及了。"杨阿妹摇摇头,"医生说我最多还有半年时间。我写信给你,不是要你补偿什么,只是希望铁儿能认识自己的父亲。"
"阿妹,我一定会尽力弥补这二十多年的亏欠。"赵伟成坚定地说。
他走出房间,发现赵铁正坐在院子里抽烟。
"我想和你谈谈。"赵伟成走到儿子身边。
"有什么好谈的?"赵铁冷冷地说,"你突然出现,打算做什么?给点钱了事?"
"不是的。"赵伟成摇头,"我想带你妈去湖北治病,也希望你和小虎能跟我一起去。"
"去湖北?你在开什么玩笑?"赵铁嗤笑一声,"你在湖北不是有家庭吗?怎么,打算让我们母子三人当你的小秘密?"
"我会处理好这些问题。"赵伟成说,心里却没有半点把握。
"你真以为自己是什么大人物?"赵铁讥讽道,"这二十年,我们没你一样活得好好的。"
"铁儿,我知道你恨我,但请你给我一个弥补的机会,哪怕是为了你妈。"赵伟成恳求道。
赵铁沉默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我答应你,不是因为你是我爸,而是因为妈需要更好的治疗。但有一点我要说清楚——我不会认你这个父亲。"
"谢谢你愿意去湖北。"赵伟成没有反驳,只是感激地说。
两人约定三天后启程。回到小旅馆,赵伟成立刻联系了湖北最好的肝病专科医院,安排了床位和专家会诊。同时,他也租好了一套临时住所,供杨阿妹母子居住。
然而,最令他头痛的问题是:如何向杨舒琳解释这一切?他该如何面对妻子和女儿?这二十七年来精心构建的生活,会因此而崩塌吗?
三天后,赵伟成开车来到杨阿妹家接他们。杨阿妹已经收拾好简单的行李,赵铁也请好了假。小虎对于去"大城市"充满了期待,兴奋地跑来跑去。
临行前,杨阿妹坚持要去村口的大榕树看一眼。
"还记得我们在这里刻的字吗?"杨阿妹轻抚树干,泪光闪闪。
"记得,'赵杨永恒'。"赵伟成哽咽道。
"年轻时的誓言虽然没能实现,但能在最后时光里再见到你,我已经心满意足了。"杨阿妹微笑着说。
启程当日,几乎全村的人都来送行。李大伯拍着赵伟成的肩膀说:"赵知青,这一次可别再让阿妹等了。"
赵伟成点点头,内心既愧疚又忐忑。
到达湖北后,赵伟成直接将杨阿妹送入医院。医生们立即展开了详细检查和会诊。
"赵先生,病人的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要严重。"主治医生私下告诉赵伟成,"我们会尽全力,但不能保证..."
赵伟成强忍泪水,点点头:"请用最好的药物,不用考虑费用问题。"
晚上,赵伟成安排赵铁和小虎住进了租好的公寓,自己则留在医院陪护杨阿妹。看着她安静的睡颜,赵伟成的心像被撕裂一般疼痛。
"爸,妈妈会好起来吗?"赵铁突然出现在病房门口,语气中少了几分敌意。
"会的,我们有最好的医生。"赵伟成尽量让声音听起来有信心。
"你知道吗,小时候我总是做梦,梦见有一天,一个穿着西装的爸爸会来接我和妈妈,带我们去大城市生活。"赵铁苦笑道,"后来我长大了,就不再做这个梦了。"
赵伟成不知该如何回应,只能沉默。
"你在湖北的家人...知道我们的存在吗?"赵铁问道。
"还不知道。"赵伟成诚实地回答,"我会找个合适的时机告诉他们。"
"你撒谎!"赵铁突然提高了声音,"你根本不打算认我们,对吧?我们只是你的污点,是你光鲜生活中的秘密!"
"不是这样的,铁儿。"赵伟成急切地辩解,"我只是需要时间..."
"时间?我妈还有多少时间?"赵铁冷笑,"算了,治好病后,我们会回江西,不会打扰你的完美生活。"
正当父子两人陷入沉默之际,病房门突然被推开,赵伟成抬头望去,顿时如坠冰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