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西区医院神经外科主任梁鸿团队应用手术机器人,在九龙坡区内率先开展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脑活检术。通过仅3毫米的头皮切口,精准完成左侧额叶深部肿瘤瘤腔穿刺引流与组织活检,患者术后头痛症状有所缓解,术后第二天即办理出院。

据了解,多年前,患者开始出现间歇性头痛、偶尔会有抽搐及视力模糊,2022年检查提示颅内占位性病变。随后,她前往市内外多家三甲医院就诊,专家均建议手术。但因恐惧开颅风险,患者坚持选择行放化疗,然而,三年来病情反复,症状时轻时重,始终未能有效控制。

今年3月,患者再次出现头痛不适、手足抽搐等症状,遂前往重庆西区医院肿瘤中心吴盛荣处求诊。为明确肿瘤性质,制定后续治疗方案,肿瘤中心联合神经外科提出创新方案——机器人辅助下立体定向脑活检术。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显示:左侧额叶存在约7cm*5.9cm的团块状肿瘤,周围伴严重水肿,初步诊断疑似胶质瘤。

术前,医疗管理部组织神经外科、肿瘤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放射科、麻醉科手术室等科室开展多学科会诊,通过三维影像系统,与会专家对手术治疗方案进行了详细评估。


多学科会诊现场。重庆西区医院供图

梁鸿表示,手术机器人能像GPS一样精准定位病灶,既保留了医生对复杂病例的综合研判能力,又赋予了操作毫米级的精度提升,实现1+1>2的诊疗效果。

4月10日,梁鸿带领团队通过机器人导航系统实施手术,通过头皮仅3毫米的微创切口,精准抽吸肿瘤腔内坏死组织和黄褐色囊液,缓解颅内高压。并成功对肿瘤实性部分进行活检取样,明确病灶性质,为后续个体化治疗提供精准支持。

术后第二天患者已办理出院。


梁鸿带领团队查房。重庆西区医院供图

病理结果显示:高级别胶质瘤。基于活检结果,神经外科、肿瘤中心将联合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后续治疗方案。

梁鸿表示,过去这类手术需开颅或戴笨重定位框架,现在机器人辅助下可实现创口小、时间短、精度高,极大降低术后感染和神经损伤的风险。未来,该技术将广泛应用于脑肿瘤、颅内血肿清除等领域。(重庆西区医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