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网讯(李宴群 赵萌 宋增福 王国栋 记者 王忠岩)近日,哈医大肿瘤医院院长、著名肝胆胰外科权威专家邰升教授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再创生命奇迹,为一位肝脏特大血管瘤患者成功实施了医院首例“全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不日即可出院。这一巅峰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医院肝脏外科技术水平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也为肝脏肿瘤疑难病症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
据了解,肝脏移植术被誉为肝脏外科的皇冠,而“全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该术式集全肝切除、肿瘤切除、肝脏低温保存冷灌注、体外肝脏劈离、血管置换重建、肝移植等技术于一身,是除微创之外涵盖所有肝脏外科技术的集大成者,也是肝脏外科的终极手术技术。
迎难而上:肝特大血管瘤侵犯包裹第二肝门及肝后下腔静脉
今年4月,王先生在当地医院检查意外发现肝脏有近30公分的特大血管瘤。影像显示,巨大的血管瘤占据整个左半肝及部分肝右前叶及尾状叶,几乎填满整个中上腹腔,并侵犯包裹第二肝门及肝后下腔静脉,严重推挤压迫第一肝门及周围脏器。面对如此凶险的病情,有着丰富肝移植经验且成功实施众多高难度肝脏外科手术的邰升教授迎难而上,将王先生收住入院。
入院后,团队为王先生进行了详尽的全面检查和肝脏3D可视化精准重建。邰升教授指出,常规血管瘤切除术已无法切除病灶,术中可能面临致命性大出血的风险。若放弃手术,肿瘤的持续增大将摧残掉仅存不多的正常肝组织,患者最终只能进行异体肝移植,而异体肝移植不仅需要等待肝源,患者还需终生服用抗排异药物,手术风险、生存质量将面临巨大挑战。
面对困境,邰升教授经过综合研判和多方会诊提出“全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的有效合理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涵盖了全肝连同肝后下腔静脉整体切除、搬至体外低温保存冷灌注、肝后下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门静脉下腔静脉临时转流、血管瘤体外切除、剩余正常肝脏重新移植回体内、血管胆道重建等一系列复杂步骤。经过肝胆胰外科团队与麻醉科、手术室、影像中心、输血科、重症监护室等科室专家综合讨论以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手术正式开始。
三维重建
全离体肝切除,移花接木举步维艰
手术中,巨大的瘤体几乎充满患者整个中上腹腔,操作空间极为狭小,肝脏游离每前进毫厘都要付出巨大努力。由于血管瘤部分机化黏连推挤压迫,肝周韧带、第一肝门以及下腔静脉后间隙的解剖困难重重。但邰升教授凭借过硬技术,沉稳应对,最终成功将整个肝脏及相应血管游离完成,顺利完成全离体肝切除。
兵分两路,各显神通,有条不紊,协同作战
肝脏离体后随即进行低温保存冷灌注,团队兵分两路同时进行。一路由肝胆胰外科负责人徐海涛教授带领孙建民副主任医师及宋增福副主任医师,进行肝后下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重建、门静脉-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临时转流。另一路由邰升教授带领曲兆伟主任医师进行离体肝低温灌注以及血管瘤剥除。该过程不仅要剥离瘤体,还要仔细结扎肝断面的每处管道,避免植入体内复流后肝断面的广泛出血及胆漏,更要进行血管及胆管的修复整形,保证剩余肝脏充足的血流入肝供应以及完整的胆道系统。手术过程可谓精雕细琢,历时2个多小时。
自体肝脏移植,绽放生命之花
离体肝脏修整完成后,手术进入了最后攻坚阶段。邰升教授凭借精湛的血管吻合技术,依次完成了肝右静脉-下腔静脉、门静脉、肝总动脉以及胆总管吻合重建。阻断开放后,血管恢复通畅,肝动脉搏动规律有力,植入的肝脏颜色逐渐恢复,肝脏弹性正常,T管内可见金黄色胆汁溢出,标志着手术取得了关键性成功。在邰升教授团队、麻醉科以及手术室的完美配合下,手术仅用了8个多小时即取得圆满成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第二天即由ICU转回科室。
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是哈医大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团队创新与技术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该团队近期相继完成在体左、右巨大肝血管瘤切除,半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等复杂肝脏外科手术,与二院联合完成一例废弃肝原位辅助肝移植,近期又完成我省首例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自体小肠移植,为全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做了很好的技术储备,更有力彰显了医院多学科协作团队的雄厚实力。该技术不仅为王先生赢得了新生,也为龙江乃至全国肝脏肿瘤疾病患者带来了希望的曙光,激励着更多医学工作者在攻克医学难题的道路上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