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姐,妈的寿宴我们操办得挺隆重的,你能不能...”电话那头,弟弟的声音像一把刀,在林小华心上划开一道伤口。

她沉默了几秒,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你们拆迁的五百多万可以随便挥霍,怎么现在想起我了?”



01

林小华站在阳台上,望着城市的天际线。

三十五岁的她,脸上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

风吹起她的头发,也吹起了她的回忆。

小时候,她住在一个贫穷的村庄里。屋顶在雨天总是漏水,冬天的北风从墙缝里钻进来,冻得她瑟瑟发抖。

那时候,母亲总是摸着她的头说:“小华啊,好好读书,将来走出去,过上好日子。”

十八岁那年,她真的走出去了。

带着全家的期望,揣着母亲塞给她的二百块钱,她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硬座火车,来到了这座陌生的城市。

城市的灯光很亮,但对她来说,一开始却很冷。

她先是在一家服装厂做工人,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手上的针眼数也数不清。

后来,她去餐馆当服务员,穿梭在餐桌之间,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晚上躺在出租屋的床上,她常常偷偷哭泣,但第二天依然要擦干眼泪,露出笑容。

五年后,她遇见了王建国,一个在建筑工地做小包工头的男人。

他朴实,也很勤劳。两人都是农村出来的,有着相似的经历和共同的梦想。

在一起两年后,他们结婚了。婚礼很简单,只请了几个要好的朋友。

婚后,他们省吃俭用,一起开了一家小小的装修公司。

起初很艰难,经常为了拉到一单生意,两人要跑断腿。

但他们坚持了下来,公司渐渐有了起色。

虽然不算大富大贫,但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每次回家,林小华都会给父母带上一些城里的特产,还有厚厚的一叠钱。

看着父母开心的笑容,她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当林小华的弟弟林小明结婚时,她二话不说,拿出了十万元给弟弟做彩礼。

“姐,真是太谢谢你了。”林小明感动地说。

“傻弟弟,我们是亲姐弟,这算什么。”林小华笑着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丈夫王建国在一旁看着,欲言又止。

回去的路上,王建国终于忍不住说:“小华,你对娘家太好了。我们自己的日子也不宽裕啊。”

林小华摇摇头:“建国,我们虽然不富裕,但比他们强多了。我是家里唯一走出来的人,不帮他们,谁帮他们?”

王建国叹了口气,不再说什么。

两年后,弟弟要买房,又向林小华伸手。

“姐,首付差了五万,能不能帮帮我?”

林小华二话不说,又把钱给了弟弟。

王建国这次真的生气了:“小华,你太不为自己考虑了!我们自己的房子首付还没凑齐呢!”

林小华低着头:“弟弟结婚了,需要一个家。我们再等等吧。”

王建国摔门而出,在外面待了一整夜才回来。

除了这些大笔开支,林小华平时也没少给家里寄钱。

每个月固定的两千块,每年过年过节的红包,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母亲生病住院,林小华更是第一时间赶回老家,承担了大部分医药费。

“妈,您别担心,有我在呢。”林小华握着母亲的手说。

母亲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小华啊,妈这辈子最大的福气就是生了你这个好女儿。”

那一刻,林小华觉得再多的辛苦也都值得。

02

林小华夫妻的装修公司虽然经营得不错,但因为长期资助娘家,积蓄并不多。

儿子上了初中,成绩很好,老师建议他考重点高中。

“王老师说了,咱们儿子有实力考重点高中,但需要一笔赞助费。”林小华对丈夫说。

王建国叹了口气:“又是钱啊。你弟弟家的房子装修完了吗?”

林小华低下头:“上个月又给他打了两万。”

王建国猛地拍了一下桌子:“够了!小华,你到底是谁的妻子?谁的妈?我们自己的日子都过不好了,你还有心思管他们?”

林小华红了眼眶:“他们是我的家人啊。”

“那我们不是你的家人吗?”王建国质问道。

林小华沉默了。

晚上,她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一边是丈夫和儿子,一边是父母和弟弟,她夹在中间,心如刀割。

第二天,她去银行查了存款,发现积蓄确实所剩无几。

她咬咬牙,决定去贷款。

“为了儿子的学业,再苦再难也要挺过去。”她在心里对自己说。

2022年的春天,疫情刚刚有所缓和,经济还在恢复期。

林小华的装修公司接到的单子比往年少了一半。

但她依然每月按时给娘家寄钱,尽管数额减少了一些。

每次寄完钱,她都要精打细算,计划接下来一个月的开支。

有时候,她会偷偷哭泣,但从不让丈夫和儿子看见。

一个偶然的机会,林小华在微信上看到一条老家邻居发的朋友圈。

“恭喜恭喜,村子终于要拆迁了,大家都要发财了!”

林小华的心猛地跳了一下。

她立刻给母亲打电话:“妈,我听说村里要拆迁了,是真的吗?”

电话那头,母亲的声音有些不自然:“哦,好像是有这么回事,不过还没定下来呢。”

林小华又问:“什么时候的事啊?怎么没听你提起过?”

母亲支支吾吾地说:“也就最近听说的,不一定的事,别当真。”

林小华觉得有些奇怪,但也没多想。

直到一个月后,她打电话给弟弟,电话里隐约听到有人在讨论拆迁补偿的事情。

“弟弟,你们在聊拆迁的事?”

林小明明显愣了一下,然后说:“哦,就是村里有传言,说要拆迁,大家都在议论。”

林小华越来越觉得不对劲。

她请了假,独自回了一趟老家。

刚到村口,就看到很多人在村委会门口排队。

“这是干什么呢?”她问一个熟悉的老人。

“签拆迁协议啊,你不知道吗?”老人奇怪地看着她。

林小华的心沉了下去。

她直接去了村委会,找到了村长。

村长认识她,笑着说:“小华啊,好久不见了。你爸妈那边拆迁协议都签好了,补偿金额是520万,在村里算是最高的了。”

林小华站在那里,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

520万,这是一笔巨款。

她的父母和弟弟从来没有告诉过她这件事。



想到这里,她的心突然变得很冷。

回到家里,她看到母亲和弟弟正坐在一起低声交谈。

看到她进来,两人立刻停止了谈话。

“妈,弟弟,我听说村里拆迁了,是真的吗?”林小华直接问道。

母亲和弟弟对视了一眼,然后母亲说:“是有这么回事。”

“那为什么不告诉我?”林小华追问。

弟弟插嘴道:“姐,这事跟你也没什么关系啊。你早就嫁出去了,户口也迁出去了。”

林小华愣住了:“什么叫跟我没关系?这是我的家啊。”

母亲叹了口气:“小华,你弟弟的意思是,拆迁款是按户主来算的,你爸是户主,你现在不在这个户口本上了。”

林小华感到一阵心痛:“妈,我确实嫁出去了,但我从来没有忘记这个家啊。这些年,我给家里寄了多少钱,你们心里没数吗?”

弟弟有些不耐烦:“姐,那是你自愿的,没人逼你。再说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是规矩。”

林小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规矩?这是二十一世纪了,还讲这种封建思想?”

争吵越来越激烈,母亲最后下了逐客令:“小华,你别闹了。拆迁的事我们自己会处理,你回去吧。”

林小华伤心欲绝,转身离开了家门。

回到城里,她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

王建国气得脸色发白:“我早就说过,你对娘家太好了!现在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了吧?”

林小华泪流满面:“我不敢相信,我付出了这么多,得到的却是这样的对待。”

王建国抱住了她:“别难过了,以后咱们专心过自己的日子。”

林小华点点头,但心里的伤痕难以愈合。

03

林小华回老家后的那几天,她仿佛变了一个人。

往日的开朗活泼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沉默和忧伤。

她开始回忆起这些年来对娘家的付出。

弟弟上大学时,她赞助了学费。

弟弟结婚时,她出了十万彩礼。

弟弟买房时,她又掏了五万首付。

此外,还有无数次的小额资助,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而现在,家里拆迁得到520万,却连一分钱都不愿意给她。

更让她心痛的是,母亲居然站在弟弟那边,对她说出了“嫁出去的女儿”这样的话。

她开始怀疑,自己多年来的付出,是否值得。

也许,在父母和弟弟眼里,她只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提款机。

而当她失去利用价值时,就会被无情地抛弃。

这个认知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痛苦和绝望。

她变得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坐在阳台上发呆。

王建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他尝试安慰她,但收效甚微。

直到有一天,他对林小华说:“小华,你该振作起来了。为了不值得的人伤心,不值得。”

林小华看着丈夫真诚的眼睛,慢慢点了点头。

是啊,她还有自己的小家,有爱她的丈夫和儿子。

她决定,从此不再对娘家有任何期待。

她删掉了弟弟的微信,也很少给母亲打电话了。

母亲偶尔会发消息问她最近怎么样,她只是简短地回复“挺好的”,然后不再多说。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着,直到母亲六十大寿的消息传来。

五月的一天,林小华接到了母亲的电话。

“小华啊,下个月妈六十岁了,你爸想给我办个寿宴,你一定要回来啊。”



林小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妈,我可能回不去。公司最近很忙。”

母亲似乎有些失望,但也没多说什么:“那...那好吧,你工作要紧。”

挂了电话,林小华坐在沙发上发呆。

其实,她是不想回去的。

拆迁的事情让她对娘家充满了失望和心寒。

丈夫走过来,坐在她身边:“妈的寿宴,你真的不打算回去?”

林小华摇摇头:“回去干什么?看他们怎么花那520万吗?”

王建国拍拍她的肩膀:“随你吧,我支持你的决定。”

就这样,林小华决定不回去参加母亲的寿宴。

她给母亲发了一条消息,说因为工作实在走不开,只能委托弟弟代她送上祝福。

母亲回复说:“知道了,你工作要紧。”

简短的回复背后,林小华读不出母亲的情绪。

是失望还是理解?或者根本不在乎?

她不知道,也不再想知道了。

然而,寿宴前一周,一个意外的电话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

是弟弟林小明打来的。

林小华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电话。

“姐,最近好吗?”弟弟的声音听起来很亲切。

“还行。”林小华简短地回答。

“姐,妈的寿宴我们准备得挺隆重的,请了很多亲戚朋友,花了不少钱。”弟弟继续说道。

林小华“嗯”了一声,没有接话。

“那个...姐,我想问问,你和姐夫能不能帮忙A一下寿宴的钱?”弟弟终于说出了此行的目的。

林小华愣住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说什么?”

“就是分担一下寿宴的费用。毕竟是妈的大寿,你不回来参加,至少在钱上出一份力吧?”弟弟的语气理所当然。

林小华握着电话的手在颤抖:“你们家拆迁得了520万,连这点钱都出不起吗?”

弟弟的声音变得有些不耐烦:“姐,拆迁款是拆迁款,寿宴是寿宴,不能混为一谈。而且那钱早就规划好了用途,买房子,买车,投资什么的。”

林小华深吸了一口气,强忍着心中的怒火:“需要多少钱?”

“也不多,就两万块吧。毕竟妈也是你妈。”弟弟说。

“好,我知道了。”林小华简短地回答,然后挂断了电话。

放下电话,她的眼泪终于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

这是何等的讽刺和伤害。

娘家拆迁得了520万,一分不给她,现在竟然还要她出钱办寿宴。

林小华坐在沙发上,久久不能平静。

当王建国回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个悲伤又愤怒的妻子。



“怎么了?”他关切地问。

林小华把弟弟的电话内容告诉了丈夫。

王建国气得脸色发青:“他们...他们怎么能这样?简直是欺人太甚!”

林小华擦干眼泪,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我决定去参加妈的寿宴。”

“什么?你不是说不去了吗?”王建国惊讶地问。

林小华的眼神变得坚定而冷静,她看着丈夫说:“我要去讨一个说法。”

“你打算怎么做?”王建国担忧地问。

林小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喂,刘律师吗?我有点事情想请教你...”

04

寿宴定在了一家高档饭店。

林小华和王建国迟到了半小时才到。

宴会厅已经坐满了人,觥筹交错,气氛热烈。

看到林小华和王建国走进来,母亲和弟弟明显愣了一下,然后热情地迎了上来。

“小华,你不是说不来吗?怎么又来了?”母亲惊喜地问。

林小华勉强笑了笑:“妈,您六十大寿,我怎么能不来呢。”

弟弟也笑着说:“姐,姐夫,你们来了就好。”

林小华看着弟弟的笑脸,心中一阵冰冷。

她从包里拿出一个红包,递给了母亲:“妈,祝您六十大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母亲接过红包,高兴地说:“谢谢小华,快坐吧,菜都上齐了。”

林小华和王建国被安排在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整个宴席上,弟弟一家人忙着给各位宾客敬酒,几乎没有来过他们这一桌。

林小华静静地观察着,看到弟弟穿着名牌,母亲佩戴着金银首饰,心中的怒火越来越盛。

当寿宴进行到一半,主持人宣布到了送礼环节时,林小华站了起来。

她径直走到主桌前,拿起一杯酒,对着满座宾客说的话,让在场众人顿时傻眼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