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晚上好~

前几天,一位深圳的朋友发给我一条消息,说理化实验操作不仅要考试,还要把分数将纳入中考总分中,占值12分

考试时间就安排在了五月份,采用“现考后评”的方式。

也就是说,对物理和化学的学习不仅仅只是理论知识层面的考察了,还有动手实验操作方面的考察。

这无疑是一项重大的举措,因为深圳今年是首次将物化实验操作考试计入中考总分中,以后也大概率会延续这个趋势。


因为是首次纳入中考考核,很多家长都不知道怎么来准备,所以这次深圳还发布了一组理化实验操作模拟题。

我截取了一小部分,我们一起来看看感受一下形式。

这是化学实验的考试要求。







滑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题目△

下图是物理实验的考试要求。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题目△

这个新闻发出来后,深圳家长考生圈也炸了,有人说往年都不计入总分,这不是为难孩子吗,也有人说幸好早有准备,计入总分对孩子更有利……

可以说一时众说纷纭,但对于此次深圳的举措,我倒是不感到意外。

因为早前,国家就已经发布了文件,强调了物化生实验的重要性



深圳作为改革先行的试点地,此次将理化实验操作考试纳入中考总分,就是一次先行尝试。

并且,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国各地也都会纷纷响应号召,将理化实验操作纳入考核中。

这也说明了,只要是在25年之后中考的孩子,很大机率需要进行实验操作考试

如果过去几年你还没有意识到科学实操的重要性,那么从今年开始,真的要认真想明白。

因为孩子的实验操作练习,一定要小学就抓起!

对于小学生而言,科学课绝不仅仅只是课堂上知道一些知识点,走马观花学一些理论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如何带孩子沉淀科学思维,并且提高实验操作的动手、分析能力!

所以一个几年前就带着孩子到处玩科学、做科学实验、动手做科学分析的老母亲,今天就跟你仔细说说,科学素养如何从小培养


01.

科学是拉分大王

我记得孩子刚上小学时,也就是前几年吧,“科学”这门学科离孩子的学习生活还很远,除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外,实验操作题也就仅仅只是观察植物、动物以及一些简单的实验。

但最近两年,我猛然发现,科学学科已经越来越难了。

就拿去年科学期末考,虽说是开卷,但孩子考完回来跟我说:“这是在书本上找不到答案的开卷考!

很多孩子也因为此前没有重视过科学课,并且由于开卷考而大大放松了警惕。

结果一看到考试题目就傻眼了,因为这些题书上压根没有答案


所以在那次期末考试中,科学成为了最拉分的一门学科!

此外,还有一点趋势我们也得注意到,小学科学不仅上难度了,而且还变得很重要!

我看了下,根据2017年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通知,目前科学考试的考察内容主要是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大方面。


课程标准文件

也就是说,小学科学=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实操。

如果小学科学基础打好了,那么对初中阶段的物化生是有绝大的帮助的,甚至可以说对中高考都是有绝好的助力。

物理、化学和生物重要性在高考中相信就不用多说了吧。即便在中考中,这几门小科也是极其重要的。

就拿广州中考来说,物理和化学各占100分,总分占比24.7%,基本上是接近于四分之一的份量了。

说到这你可能会说:“

欸,我们城市的小四门(生物、地理、历史、化学)已经取消了,那这样是不是就不用学了呢?

可千万别!

取消分数呈现并不意味着不重要,通过等级的方式来考核孩子的能力,这同样很重要!

比如北京,虽然说小四门不进入中考单进入考核分,但要进入更好的高中也要拿到A等级才比较保险,不然面对心仪的高中会增加不低的“落选率”。

02.

新课改下科学课的考察更灵活

这种灵活不仅体现在题目形式上如题型多样,还包括了实操题,还包括了考察知识点的深度、跨学科的联系能力等等。

我总结出了以下三点,基本上可以涵盖了小学科学课的考察方向。

  • 重实操

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提到,科学课要加强探究实践,让孩子们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中,动手动脑。

比如在四年级下册的"电路出故障了"这节内容,学习目标是孩子探索检验故障的原因。

这样探索如果没有真实操作的话,无论是凭借阅读文字还是凭借想象力,都无法真正的理解,从而无法做出这道题。


还有到了5~6年级,我们就可以看到孩子的科学课本上,已经有鼓励孩子尝试做太阳能热水器、木桥、模拟飞船对接等等内容了。


在科学课中,实操的部分占比还是很大的,但这也是科学课的核心。

  • 考灵活

考试的题目很灵活,采用一题多问的形式,如果知识点不够扎实的话,那么就很有可能会晕头转向的了,比如下面这些题。


不仅如此,还会通过知识点的深入提问,看孩子是可以灵活转变思维

比如下面这道题,其中给出了两个例子,向孩子提问:水到底能够增大摩擦力还是减小摩擦呢?


在评分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只从一个例子出发,只能得到一个片面的答案;而最全面正确的答案,是看到水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对摩擦力产生不同的效果。


  • 现实题居多

新课标明确提出试题也应多从身边的现实问题中出发,比如生产劳动、环境保护、自然灾害等等方面。


比如下面这道题,就是从我们经常面对的生活情境中,向孩子提出关于液体变化的问题。


因此,从以上三点来看我们也能明白了,新课改下,小时候的刷题方式已经没有用,从小建立理科思维才是最重要的。

03.

科学是为数不多

可以提前通过素质积累的学科

昨天问俩孩子科学课难不难,俩孩子都异口同声说不难,我好奇原因,没想到他们说:平时积累多,考试就不难了。

想起小时候带他们做科学实验、看科学书、捣鼓各种活动,一年级就开始接触科学课,后面开放式鼓励哥哥弟弟探索科学实验,没想到这几年的“无用”如今派上了大用场。


小时候什么都玩

这是Joshua8岁自建的“房子”

这些年我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呢?希望这些建议可以对你也有帮助。

  • 幼儿园时期多看科普书,多带孩子去户外感受生活,增强对世界的好奇。

像生活中常见的水、小区里散步会碰到的花朵树叶、平时孩子玩的小球,都可以成为孩子科学实践的素材。


去过很多地方,都不及路边的落叶、石头“香”

这个阶段的孩子以陌生的视角来看待世界的万物,因此会以触摸、感受、询问等方式来了解,十万个为什么对孩子的学科素养培育很重要。

此外,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还包括鼓励孩子“输出表达”。

比如Joshua小时候观察树,他把观察及调查的结果都画了出来,最后通过展示的方式说出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而这样的方式对孩子来说是持续提高探索积极性的过程。

  • 小学低年级带孩子去解决问题。从思考到解决问题,到知识点的深入学习和涉猎,都可以扩展孩子看问题的视角

这里推荐大家一个特别适合用来学习科学的方法——项目制学习法

这种方法不是单一学科割裂式的学习,而是通过整合多学科知识,进行运用和实践,从而综合性地解决一个一个系统问题

因而就特别符合科学这种“跨学科”属性很强的学科。


孩子做的物理“实验”

如何“投球”命中率高

  • 小学中年级:要有意识地提高对物理、化学、生物、实验等学科知识的感知了,结合校内的学习,孩子对物化生有概念后,就可以进行初中知识的铺垫学习了。

但这不是让孩子拿初中课本学,而是学知识点、学动手操作、学实验对比,学数据分析。

这里推荐大家一个组合拳的学习方式:

  • 提前学知识点可以用洋葱学园

  • 动手操作流程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的科学课

  • 实验对比可以通过线上虚拟实验,或者线下实验练习

我们家是实验角的,但能做的实验相对比较局限,主要是安全性不好保障。

如果在家里带孩子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实验的安全性,上周清明节广州出了个大事故,有孩子因为在家做实验把自己炸伤了,也炸乱了整家。


实验安全性每年都会上新闻,现在橙色软件购物也很便利,但一定要注意防范。

如果觉得实验器材难找,或者想要保证孩子可以在安全的情况下做实验,那么就可以试试虚拟实验室——NB实验室

说起虚拟实验室可能大家有点陌生,但这并不是新事物。虚拟实验室的风潮是20世纪60年代从美国兴起,主要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保证实验安全。

在Joshua三四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在科学课使用上了虚拟实验室的APP,这个方式也打破了科学课实验的天花板,任何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都无缝衔接。


虚拟实验适用性很广,可以支持很多项目

孩子们可以在线进行实验,甚至是进行无法在家中做的复杂、有危险性的实验。


初高中阶段的孩子也适用吗?

当然适用!

NB实验室支持从小学到高中的科学课,包含物理、化学、生物等等,还是蛮全面的!


非常适合兴趣浓厚,且想要深入学科学的孩子。大家可以在应用商城下载体验一下。


苹果端app store下载


安卓端应用商店下载

体验感觉不错的姐妹,先别着急开会员,按照惯例,我帮大家去和品牌方争取了福利优惠啦。

到时候开团价会非常优惠,地板价无疑了!大家可以先把直播预约上,开播提醒你~

大家也可以先进群,领取额外专属资源:小初高物化生新课标解读和NB实验室知识图谱。

04.

从家长角度

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我自己是文科生,但我觉得无论家长懂不懂科学,都可以做好孩子的科学启蒙。

我们可以成为孩子科学思维的引路人,让孩子把科学思维思考方式植入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中——

  • 带孩子学会去看引领孩子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 带孩子学会去问鼓励孩子积极提问,会提问比知道答案更重要,因为提问就是孩子发现问题所在,是探索欲的根源。

  • 带孩子学会去想。鼓励孩子去思考、去探究,引导孩子学会科学思考,批判性思维。

总之,方法永远都比问题多。

关键是我们能否鼓励孩子去积极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去通过查找资料、做实验探究的方式,去验证一个问题,最后得出自己的答案。

这些过程便可以让孩子形成思考问题的方式,并且成为自己生活中可贵的学习经验。

现在全球局势扑所迷离,相信你也能感觉到,国家对新科技人才的渴望是如此之强烈,少年强则国强,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越是走稳、走对、走踏实,后面的发展空间越大。

死记硬背的时代真的,真的已经过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不妨试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孩子一起享受科学探索的纯粹和有趣,比如,通过实验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科学、物理、化学或生物?

好啦,今天关于科学的学习心得就分享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其他关于科学等理科学习上的烦恼,也可以在评论区里告诉我,我来帮大家解答。

我们明天见,yours,萌芽~


End

二胎妈妈坦白局:佛系老二竟然是……黑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