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引领少先队员从小听党话、跟党走,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光荣且重要的任务。在教育实践中,学校要以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开展有组织的少先队社会实践活动,让少先队成为新时代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4月7日大理市融媒体中心•大理人民广播电台综合广播FM99.9《城市进行时》“奋斗者·正青春”系列专题访谈节目嘉宾:湾桥镇石岭完小少先队大队辅导员胡婷婷老师,和您一起关注:培育新时代“红孩子”,助力少年成长。
胡婷婷
湾桥镇石岭完小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抓实政治启蒙,传承红色基因
学校始终将德育放在首位,把红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语文课上,通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经典课文,让学生感受革命精神;音乐课教唱《义勇军进行曲》等红色歌曲,激发爱国热情;美术课开展“红色主题绘画展”,描绘党的光辉历程。
同时,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育人。每周的国旗下讲话、每月的红色经典诵读会、每学期的红色研学实践,以及每年的“优秀少先队员”评选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红色育人氛围。在儿童节、建党节等重要节日,班级组织红色歌曲演唱和主题创作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
此外,学校还深化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六·一”儿童节开展红色文艺主题活动,建队日举行“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中队会,规范入队仪式,提升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归属感。清明节,组织学生到周保中将军纪念馆缅怀先烈,增强对党的认同感。并且,借助“红领巾爱学习”平台,激励队员全面发展。
构建少先队社会体系,拓展实践育人
石岭完小以相关政策为指导,从校内阵地和校外实践两方面开展工作。在校内,组织规范化,每年召开少代会,完善大队委选举机制。将少先队活动纳入校本课程,开展鼓号队训练和展演,建立“红领巾成长档案”,激发队员的自主管理意识。
在校外,每学期开展“七彩苍洱思政课”研学活动。如2024年春季到“陶然田社”开展“走进春天,拥抱自然”活动,秋季到“苍海云上草原”进行“丛林探险”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开拓视野,增强意志力和抗挫力。
学校还积极开展白族文化教育活动,如三月街民族文化节和大课间霸王鞭白族舞等,让学生感受民族传统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家校协作,共育全面发展青少年
为落实相关意见,推进少先队社会化进程,学校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家校协作。定期召开家长会,展示学生成果;利用线上平台及时沟通,传递科学教育理念;成立“家校共育委员会”,聘请校外辅导员,开展丰富多彩的家校共育活动。
学校还组织“利剑护蕾志愿服务队”,开展爱国主义、法律知识等教育,加强防性侵、防诈骗宣传。注重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和田间劳动,培养劳动意识和品质。同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化解“成长的烦恼”。
开展法治教育,增强法治意识
为提高师生法治意识,营造平安校园环境,学校开展了系列法治教育活动。邀请法治副校长和民警举办法律知识讲座,讲解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利用班队活动开展法治教育主题活动,如观看影片、手抄报、征文等;通过法治宣传栏、宣传标语和图片,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此外,还开展“青骄课堂”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提高学生识毒、防毒、拒毒能力。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推动校园文明建设
学校结合学雷锋日,组织学生志愿者到洱海生态廊道清理环境卫生、宣传垃圾分类,开展“孝老爱亲”活动。在校园内,组织清洁行动,参与“保护洱海·三清洁”环保行动,通过绘画、征文书信活动宣传环保理念,让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石岭完小在育人工作中,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为党培育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红孩子”,助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相信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学校将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城市进行时
《城市进行时》节目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10:00(首播)
21:00——22:00(重播)
关注方式:
1、大理市融媒体中心·大理人民广播电台综合广播FM99.9;
2、手机下载“蜻蜓FM收音机”“喜马拉雅”等APP可同步收听或回听;
3、数字电视用户,选择“广播”界面,选定“苍洱调频”即可收听。
我们的部分配图、文字等来自网络,若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望告知,我们将及时删改。
编辑:晋恺 陈丝华
值周:杨丹妮 张辉
主编:李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