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叶斯茗 杨晓彤 日前,广州市荔湾区富力广场小区被曝“一男孩在家进行化学实验引发爆炸并受伤”,南都记者从内部人士获悉,该男孩是自行购买化学试剂在家做实验而引发意外。该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化学老师提醒:原则上,学校教师不会布置学生在家进行探究实验,不建议学生自己在家做未经老师指导的实验。


涉事小区现场画面。

化学实验材料能获取渠道过于宽松
在家做实验引发意外的案例屡见不鲜

当天,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经初步了解确为一小孩在家中做实验引发。此外,记者从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了解到,院方收治一名15岁伤者,其因在家中做实验引发爆炸导致烧伤,眼睛、腹部伤势较重,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

近年来,类似因自行购买化学品在家做实验而引发意外的案例屡见不鲜。例如2024年,浙江一初三学生在家用“危险化学品”做实验被民警找上门;2022年,北京一名15岁初三学生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时发生爆炸,双手被炸得血肉模糊;再如2019年,长沙一名高中生在家做实验时因疏忽导致家中起火,损失惨重。


近年来,类似因自行购买化学品在家做实验而引发意外的案例屡见不鲜。

这些意外的发生,无一不与化学实验材料的获取渠道过于宽松有关。南都记者在网购平台搜索发现,输入“化学实验试剂”时,页面会弹出“消费提醒”:化学试剂及化工产品,请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书及操作注意事项,使用时做好防护措施,并注意安全存储。


在网购平台输入“化学实验试剂”时,页面会弹出“消费提醒”。

而输入“化学实验器材”“化学实验材料包”等关键词,页面罗列的相关产品五花八门,材料包的售价从20元到500元不等,多个商品销量超过1万。


输入“化学实验器材”“化学实验材料包”等关键词,页面罗列的相关产品五花八门。

这些套装虽然看似方便,但对于缺乏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人员来说,却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如果孩子购买的仪器不合格,孩子在做实验时又没专人指导,就可能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

化学老师:
实验最首要保证的是安全

2023年,有媒体报道,扬州多所中小学校发布告家长书,明确在互联网购买危险化学品用于自己在家做实验,这些行为已经涉嫌违规违法,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孩子和家长不能网购危险化学品。

实验最首要保证的是安全。社会、学校和家庭应着重培养孩子的实验安全意识,确保他们在安全前提下感受科学实验的魅力。”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清华附中湾区学校高中部化学老师黄梓鑫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原则上,学校教师不会布置学生在家探究的实验,不建议学生自己在家做未经老师指导的实验。“除非有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且指定实验用品和反应过程均确保无安全隐患。”黄梓鑫说道。

危险化学品的购买受到严格管控,通常情况下,个人无法合法购买,学校或单位采购时也会受到监管。黄梓鑫还着重提醒学生和家长,一些较为剧烈的反应也可通过易得的物质实现,如产生大量气体或释放大量热量的实验,“这类反应易造成气压剧变或剧烈放热,可能引发爆炸、火灾或造成实验用具玻璃爆裂等危险情况发生,需特别注意。

目前,网络上有多种实验器材套装,包括较温和的溶液反应(如酸碱中和、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和涉及燃烧的反应,还有类似“大象牙膏”等剧烈放热放气的实验套装。“这类实验应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尤其需要注意安全问题。”黄梓鑫说道。

“课堂上,我们会注重实验安全教育。若学生提出实验想法,可在查阅相关物质信息并了解实验可能发生的情况后,在教师指导下制定实验方案,于学校实验室完成。”黄梓鑫表示,许多学校配备有通风橱、洗眼器、喷淋装置等设备,配合护目镜和实验服,可为学生提供较为完善的保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