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中国人唤醒春天的仪式感,似乎都藏在一杯茶里。

陆羽在《茶经》里留下一句:“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这寥寥几句,道破了春天的时令密码。龙井、雀舌、仙毫、毛尖、翠芽、猴魁、紫笋、银针……这些茶名像极了春天的诗行,每一笔都浸润着山野初醒的鲜嫩。



图源:视觉中国

从古至今,中国人骨子里对“鲜”的追逐从未改变。春茶的鲜,是时间的“急先锋”。当第一缕阳光刺破霜冻,茶芽在枝头“苏醒”,采茶人的指尖便已蓄势待发。

明前茶是时间的信使,头采芽是季节的初啼,有人偏爱惊鸿一瞥的嫩绿,有人沉醉元气淋漓的鲜爽。但归根结底,不过是想把春天的第一口鲜,锁在杯中。



图源:迎泽发布

今天是好风光融媒推出清明特别策划——《一起在山西“过春天”》第三期,清明假期“余额”清零,繁忙的工作已悄然逼近。让我们一起泡一壶茶,赶走开工的焦虑,让舌尖替你完成一场说走就走的踏青。毕竟,春天的鲜味稍纵即逝,就像假期一样。

山西的药茶

被低估的“潜力股”

据《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传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所以山西作为神农炎帝的故乡,制作和饮用药茶已有数千年历史!

如今,山西药茶的原料与产区分布广泛,已初步形成六大特色产区:太行山、太岳山连翘叶茶基地,晋南边山丘陵区槐米茶、菊花茶基地,恒山黄芪茶、枸杞芽茶基地,吕梁山沙棘叶茶、红枣叶茶基地,晋东南桑叶茶、黄芩茶、党参茶基地,管涔山毛健草茶基地



图源: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

连翘茶

连翘其实是一味中药,分布很广,连翘茶在全国,冠山连翘茶尤为著名。

在唐代就有山西人饮连翘茶长寿的记录。这一记录,一直延续到清代,仍被奉为长寿秘诀之一。康熙皇帝更是对平定冠山的连翘茶情有独钟,御赐“延年翘”,并将其作为皇室贡茶。

冠山的海拔1080米,正是野生连翘的最佳生长地带。正因为连翘有这个独特的生长环境,所以冠山连翘茶,叶面小、微黄非常均匀,微量元素含量多,特别适合制茶,喝上去有岩香。



图源: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

这里的连翘茶采用古法制作,工序多达11道,包括“九蒸九晒”,青、揉捻、晾晒……每一步都极其讲究,破坏叶面结构的同时,还能激发出独特的果香气,让人喝一口就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



图源:山西文旅融媒体中心

毛健茶

毛健茶产自忻州,宁武一带尤盛。毛健茶在他们这里被誉为“神仙茶”,是家家户户必备的饮品。这种神仙茶其实源自神仙草,即当地特有的毛健草。长期饮用毛健茶,不仅可以健胃消食,还能有效预防感冒、咳嗽、头痛等常见病症。



这种叫茶的草,当然与晋西北的气候及饮食习惯有关,在雁门关一线,虽长期为苦寒之地,但牛羊肉是当地居民日常盘中餐,饱胀之时来一杯药茶,过不了多久,就又有了饥饿感,这样周而复始代代相传,于是神草就变成了当地日用而不觉的饮品。



桑叶茶

我国栽桑养蚕历史悠久,最早就是从黄河流域开始的。晋城作为北方的丝绸之乡,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桑林”的地名。《竹书纪年》载:“商汤二十四年大旱,王祷雨于桑林。”

桑叶是植物之王,有“人参热补,桑叶清补”之美誉,是国家卫生部确认的“药食同源”植物。



图源:山西经济广播

李时珍对桑叶及桑树的评价非常之高,《本草纲目》中记载:“桑箕星之精神也,蝉食之称文章,人食之老翁为小童。”所以桑叶又名:“神仙草”。

而且桑树的浑身是宝:桑叶清肺润燥、明目护眼;桑葚滋阴补血、乌须生发;桑枝祛风利关节;桑白皮泻肺平喘。甚至连桑树上的寄生植物桑黄都被视为珍贵药材。



图源:山西经济广播

茶香四溢的“隐秘角落”

山西不仅有令人惊叹的药茶,还有许多适合品茶的绝佳之地,让你可以一边品味香茗,一边感受茶文化的深厚底蕴。

乾和祥茶庄类博物馆

这是山西省首家茶文化类博物馆,在太原市钟楼街乾和祥老店左侧。跨过高高的门槛,转角隔离了门外的车水马龙声。走进博物馆,一进门便闻到了浓郁的茉莉花香。

古色古香的柜台上,一摞摞纸包的茶整整齐齐摆放着,传统的纸包风格不仅颇具古意,也能更好地保留茶叶风味,置身其间,竟有几分穿越时空的感觉。



图源:迎泽发布

懿曲社

在太原的食品街,一家名为“懿曲社”的相声茶馆,欢声笑语、人声鼎沸间,却能体会到当年老茶馆的热闹与市井气息。

自朱红大门进入“懿曲社”,仿佛空气里都带有几分欢快。雕花舞台上,两名相声演员一唱一和,精彩的“包袱”不时引得全场观众捧腹大笑。观众席一张张方桌上,摆放着茶壶、点心。欣赏节目之余,来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茶,让人倍感惬意。



图源:迎泽发布

漫煮茶园

茶馆坐落于太原市迎泽公园西南望景楼一隅,庭院中央是一方池塘,池塘边点缀着几块形态各异的山石,不经意间,片石山林呈现出几分闲情野趣。这里汇聚了茶文化、园林艺术和传统建筑风格,移步换景,布局巧妙。

茶座散落在园中露天区域,藤椅木桌松树旁,一壶茶配一碟瓜子,一晃眼就是一下午。天气晴好时,吹着风晒着太阳在这里喝茶,真是妙哉。



图源:迎泽发布

马仑茶庭

马仑茶庭是忻州首家新中式茶馆。它位于忻州古城秀容书院的正对面。院中的花墙将饮茶空间、阅读空间,院落空间分隔开来,而且还加入了各种茶元素和茶材料。

店家还特地用本地特色毛健茶的茶汤上色刷墙,让来这里喝茶的顾客可以更深切地感受人与自然的深度融合。



图源:山西忻州古城

如今饮茶已不是老一辈才偏好的“老传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爱上品茶。对他们而言,茶不仅是一种饮品,还成为国潮文化的一种介质,从茶韵悠扬里,寻找独特的个性和品味。

山西书写了关于茶的“传奇”

这些茶馆中有许多我们常挂在嘴边的很多名茶,可这些茶却不是产在山西。即使这样,但山西人还是在茶叶贸易中书写了传奇。

全长1.4万公里的“万里茶道”,从福建武夷山的茶山间启程,穿越千山万水,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再进入蒙古国境内,直至遥远的俄罗斯恰克图。

晋商们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硬是在这“无中生有”地开辟出一条茶叶贸易的通道。他们到南方产茶省份开始是收购茶叶,后来承包茶山,每年雇佣成千上万农民从事采茶及砖茶的加工。然后,通过陆路、水路、陆路长途跋涉的运输、中转,出口到国外。



图源:SXRTV奋晋者说

晋商巨贾中经营茶叶的居多,尤以榆次常家、祁县渠家、祁县乔家、灵石王家、汾阳牛家等家族为甚。

其中,长裕川是当时渠家最大的茶庄,总号设在祁县,分号由十余处,是晋商开设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茶庄之一。

如今,位于祁县古城内段家巷北口的长裕川茶庄旧址已成为晋商茶庄博物馆,向游人展示着“晋商与茶”的故事。



图源:晋中市博物馆

以及电视剧《乔家大院》的都知道:茶叶带来的巨额利润将乔家的生意拉回了正规的同时,也让山西乔家享誉全国,就连当时的皇室都十分看好乔致庸的茶叶生意。

据史料记载:京师是山西商人集聚的地方,茶商占有很重的地位。所以,“万里茶路晋商开,天下茶商晋占半”,正是山西茶商的真实写照。

茶的魅力,总让人沉醉。一杯清茶,入口先是微苦,再是甜,最后是回味无穷的甘香。茶的韵味,与大千世界、纷繁人生相呼应。闲来无事之时,不妨也为自己泡上一杯茶,在清幽茶香里,体验人生滋味。

来源:人说山西好风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