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离职,福建姑娘扎根崂山做茶农
谷雨后的茶田,远远望去已经有了春天的颜色,清晨的黄月云开始在田间地头忙活着薅草浇水,这是她种植茶叶的第九年,也在今年,茶田的“生态圈”实现了真正的平衡。作为土生土长的福建人,黄月云种出的每一片茶叶渗透着浓厚的家乡茶文化,学生时代喝茶,走入中年种茶,喝上一片“干净的茶”一直是她的心愿。
2005年,黄月云陪同丈夫来到青岛工作,四季分明的海滨城市留住了夫妻二人。黄月云称,家乡福州是个遍地开满茶室的好地方,喝茶这件事好比“一日三餐”,来到青岛后的黄月云依旧喝茶,一晃20年,“茶”从没离开她的生活。
“我们那边产茶,品种也比较多,我从学生时代开始喝茶,身边的人也都喝茶种茶。丈夫来青岛主要做企业培训,接触的基本都是一些企业负责人,大多都喝崂山茶。”黄月云说道。
初品崂山茶,黄月云称这是一款让其喝出了北方味道的茶叶。厚重、浓香、回味悠长……黄月云对其评价很高。2016年,她决定从国企离职,扎根崂山,成为茶农。“崂山茶和南方茶是截然不同的,这些年我也喝过不少茶,但是崂山茶还是给了我惊喜。决定种茶前我们在崂山转了很多地方,通过当地茶农了解了许多,最终选择在王哥庄承包了一亩三分田。”黄月云说。
据黄月云介绍,茶田种植的品种为龙井群体种,虽爱茶喝茶,但夫妻二人并不具备种茶经验,自此后,黄月云开始了边学边种的茶农之路。据她回忆:“刚开始啥也不懂,所以我们去浙江,回福建四处求学,请教一些种茶做茶的师傅,从种类到工艺,了解茶叶的基本知识。具体到崂山茶我们请了当地的种茶师傅一点一点学,记得刚包下茶田是个初夏采摘季,那会学习炒茶炒到半夜一两点。”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黄月云在采访中提到多次,经过短时间的学习和实操,夫妻二人很快上了手。
种花种果不打农药,打造有机茶田
化身茶农,黄月云的第一步就是改变管理思路,本着种出“最干净的茶”的初心,黄月云开始养地、培黄豆肥、种花种果,打造茶田生态圈。
一个有机茶园——没有农药,没有除草剂,松弛管理,自由生长。“我们在茶田种了可食用玫瑰花、荷花、蔷薇、金桂、枇杷树、杏树、樱桃树等几十种植物。种植花果的概念很简单,如果一个茶田里只有茶叶,那么虫子一定会伤茶叶,但如果园区里有花果,花果是甜的,茶叶是苦的,虫子会选择去吃花果。此外,花果经过长期的发育,地下的根茎会跟茶叶缠绕在一起,也会起到相互滋养的作用。”黄月云分享。
她还告诉记者:“包括平时除草我也会保留一些草皮,因为草皮上的蚰蜒不伤茶叶,反而会吃害虫。到了夏天可以看到茶树有成片的蜘蛛网,蜘蛛也会吃虫,到了季节还有蛤蟆,也会吃虫,不过度管理的情况下,茶田反而形成了完整的一套生态系统,从而保护了茶叶。”
没有除草剂和农药,滋养茶叶的“营养剂”只有黄月云自培的黄豆肥。煮熟、发酵,埋到田沟,年复一年。“普通的化肥确实会让茶叶长得又快又茂盛,但是种出来的茶失去了原本的味道,黄豆肥的作用就是给茶叶加抗体,打好底子,剩下的生长交给它自己。”黄月云笑着说,“有机茶田的管理方式是我们自己琢磨出来的,本着对茶的喜爱,也希望茶友能喝到口感上很干净的茶。”
南茶北种,广东品种活下3株
做茶三年,黄月云计划将南方味融入北方茶,“南茶北种”的试验在2019年正式开启。三年后,夫妻二人再次返乡取经。
“其实现在年轻一代品茶喝茶的已经很少了,所以我当时就想在崂山种植一款香气重,接受度高的福建茶,一来是帮助家乡茶在北方的扩展,二来可以向年轻人传递茶文化,所以回福建拜访茶农,与茶友交流,选择了武夷水仙和肉桂两个品种。”黄月云说。
2019年秋天,黄月云将带回的茶种播撒在崂山的土地上,辗转一个冬季,因青岛气温过低,开春后的水仙和肉桂并未成活。
“青岛和福建气候截然不同,青岛四季分明,冬季气温太低,茶苗都冻死了,显然福建茶没办法在崂山‘落地生根’。”
2021年,夫妻二人来到浙江杭州,经过考察学习,选择了龙井四三品号品种,运回青岛两万株幼苗进行试种,彼时的茶田已经从一亩三分地发展为十亩田地。黄月云告诉记者:“一是龙井群体种销量不错,二是为了给新的品种多一些试验空间,所以我们加大了承包范围。龙井四三号品种在崂山的试验情况还不错,经过一个冬天,活下来大概有三分之一,没能存活的原因主要是管理不当,如果调整管理方案,加大保温力度,两万株至少可以活下来一万八千株。”
2022年秋季,黄月云开始了又一新品种的试验——广东的凤凰单枞。“这个品种是先生的朋友推荐的,也是喝茶懂茶的商人,因为这一品种是乔木,所以我们运来600株进行试种植,挺过了2023年和2024年两个年头,今年开春600株仅剩下三株存活。”她说道。
虽只剩下三株凤凰单枞,黄月云却倍感欣喜,并决定明年的播种季大范围进行种植。
她表示:“死因很多,温度、湿度可能都有,但具体原因没办法现在下定论。青岛这边春旱夏涝,种植的地理位置不佳也可能是其中一个因素。凤凰单枞能活下来,需要悉心照顾,比如其他品种抗寒只需包一层保温膜,它需要包很多层,所以明年种植我们要汲取过往经验,避免‘重蹈覆辙’,现在能活下来3株,说明以后能大面积存活的几率非常大。”
工艺注入“南方味”,励志让茶文化得到延续
种植方面,黄月云下足了功夫进行试验,制作工艺上,她也将北方茶注入了南方味道。杀青、揉捻、烘干....是制作崂山的基础工艺,黄月云却有着自己的想法。“烘干这道工序我用的是黄山毛峰的‘烘清’工艺,这样出来的茶,能够保留茶叶最原始的状态,口感上能感受到植物的味道,这也是多年品茶学茶得来的经验。”黄月云分享。
据黄月云讲述,她的茶田销量最佳的并非红茶和绿茶,而是白茶,白茶很少能从崂山走出来,极少数人家在做,却没能做出真的白茶味道。她告诉记者:“提起崂山茶,大家都知道红茶和绿茶,没人相信还能做出白茶,可能因为我是福建人,朋友亲戚都在福建做茶喝茶,本着这种天然优势,学到了如何做出好白茶的工艺,所以白茶在我这成为了‘销冠’。”
凭靠十亩茶田,黄月云一年收益30万元。今年,黄月云计划试种更多的南方品种,加大白茶以及乌龙茶品种的种植量。
“有机种植本身产量较少,虽身为茶农,赚钱却并非本意,我希望更多的人能来到我的茶园,了解我们这里还能走出白茶和乌龙茶,南方的品种也可以‘落地生根’,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喜欢和热爱茶文化,让茶在我们的时代继续延续。”黄月云说。
(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