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的下午两点在位于竖新镇的上海岛丰(马兰头)蔬果专业合作社,一群工人正在闷热的大棚里收割着一捧捧野菜,这正是目前正在时令上的马兰头。一位正在忙着收割的工人说:“割完一个棚子要半天,4个小时4个人工,收获600公斤左右。”



说起马兰头,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不是能在公园野地里直接挖到吗?上海岛丰(马兰头)蔬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灯富说,他们最先也觉得野菜搬进田园应该是很好管理的,但实际操作下来却和预想的大相径庭。“马兰头在野外的环境下因为种植密度低所以生长得非常好,但进了棚里,因为追求产量,就会产生霉菌、腐烂等问题。”马灯富说。


出现了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于是马灯富联系村里想寻求帮助,村里得知后立刻为其联系农技中心,农技中心派来技术老师上门指导。

岛丰(马兰头)蔬果专业合作社作为一家绿色农业基地,他们必须严格控制蔬菜的品质,在农技中心的指导下,他们选用的绿色农药,七天可降解,在采摘的前一周保证不施药。这些蔬菜在上市前还必须经过农残检测。崇明区竖新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陆冬进说:“我们会去基地进行采样,进行农残检测,检测出来的数据会上传到区里和市里,数据达标后,才可以进行销售。”


目前马兰头的种植和收割主要还是依靠人工,马灯富说,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那会儿只有100亩地,非常艰辛,大部分靠人工操作。后来通过政府扶持,合作社扩大了面积,流转了270亩土地,还安装了水肥一体化智能设备,只需要操作手机就可以给马兰头浇水施肥,现在还组建了自己的包装车间。

但是,智能化设备并不能完全取代人工,尤其蔬菜的采摘分拣,马灯富说,现在正是忙碌的时候,有的时候合作社里的工人不够,还得去外面找人来帮忙,而合作社所在的竖新镇育才村在用工方面也提供了不少的帮助,竖新镇育才村党总支书记沈玉萍说:“基地在人员缺少时,我们也会给他提供人员上的帮助。”


岛丰合作社的马兰头目前的销售主要通过盒马、叮咚和其他一些商超平台,马灯富介绍,目前也在尝试电商平台的销售。对于未来发展,马灯富希望可以在技术上有所突破,不仅让马兰头的亩产突破一万斤,也可以让市民一年四季都吃上马兰头。


目前,各类时令蔬菜都在抢“鲜”上市,马兰头作为上海市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它的做法多样,除了常见的马兰头拌香干外,马兰头也可以和春笋结合,鲜上加鲜。另外,马兰头炒鸡蛋、马兰头馄饨馅、马兰头干红烧肉也是味道鲜美。上海市民现在想要吃马兰头,可以手机上午下单,晚上当天新鲜采摘的马兰头就能出现在餐桌上。

来源:话匣子

编辑:陆海华

责编:李琳、陆海华

给我点赞和推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