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平和毛主席是“校友”,他年仅16岁就考上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毛主席一样,袁国平也是在这里,思想得到了启蒙,唤起了他“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袁国平入党之后,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党。在任何有损党的情况下,他会坚决地站出来,甚至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

袁国平有个独子,名叫袁振威。他牺牲的时候,孩子才2岁。小小年纪的袁振威,对父亲的印象几乎没有。即便是见过父亲,但父亲每天忙着部队打仗的事,很少与儿子互动。



袁振威与妈妈邱一涵相依为命。妈妈是长征干部,对儿子管教很严。她时常告诫儿子,要低调行事,不要随便透露自己的身份。袁振威在学校,与普通学生一样,没有任何的特殊化。

在同学们的眼中,袁振威是个非常完美的人。尽管这样的形容,有夸张的成分,但袁振威确实优秀。上学的时候,他积极阳光,人缘特别好。每科的成绩都很稳定,没有特别的偏科。

高考后,袁振威被哈军工所录取,之后他又上了国防大。工作之后,袁振威进入海军系统工作,这一干就是20年之久。当海军指挥学院需要教学人员时,袁振威毫不犹豫地改行当教员。



在袁振威的心中,把自己看作是一颗“革命的螺丝钉”,党的枪指哪儿,他就朝哪打。随着袁振威在行业里的不断深耕,他获得了很多称号,荣誉。袁振威不在意这些虚名,他的目标是为海军培养大批人才。即使年纪上了80岁,他还坚守在第一线,带博士研究生,搞海军指挥的学术研究。

当别人问他为何要这么拼命的时候,他想起了周总理对他说的话,要他继承父亲的事业。

袁国平入党之后,先后参加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第一次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等著名战役。抗战全面爆发后,袁国平主动要求上前线杀敌。1938年,袁国平被任命为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成为了新四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新四军被埋伏起来的国民党部队重兵包围了。面对敌人的“围剿”,袁国平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与将士们说:“我们有100发子弹,要把99发射向敌人,留下一发给我们自己。我们绝对不能当俘虏!”

袁国平牺牲在了战场上,袁振威很小的时候,就听母亲讲起父亲的英勇事迹。他向往成为父亲那样的英雄,为了自己钟爱的革命事业,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与父亲相比,袁振威只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

17岁时,袁振威的母亲离他而去。作为革命后代,袁振威被江渭清书记“收养”。虽然袁振威只是叫江书记“叔叔”,但江书记却承担着父亲的责任。袁振威受到了江书记一家浓烈的爱,他曾说自己是江家唯一一个不姓江的儿子。



袁振威没有辜负父母对他的期待,不论是在校期间,还是工作中,他都以近乎完美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每个与他接触过的人,无不对他大加夸赞!袁振威如今已经86岁了,祝愿他能够健康、幸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