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起义是粤军弟兄们最好的归宿和退路,到了那边,先去联系剑英,你们曾经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去了能得到他的照顾。"



此话一出口,谈话的两人一同陷入回忆之中,他们都曾并肩作战过,可惜最后分道扬镳,兄弟们因为心中信念不合,最终各自踏上不同的道路,事到如今,两人才发现自己的选择到底有多错误。



粤军名将闻言关心道:“您老不跟我一同起义吗?”张发奎闻言却摆手拒绝,自南昌起义选错了队伍之后,他就没有回头的想法,此刻他只想看着新中国成立,国家变得越来越好。



他在等一个期待很久的结果,等老蒋像丧家之犬般狼狈逃窜,等国家安定,他就前往香港隐居,不问世事,安享晚年。张发奎与这位粤军名将之间究竟有何羁绊在其中?



一、少年立志报效国家

1927年7月的一天,一位意气风发的少年选定自己未来的前进道路,义无反顾投身其中,他就是年轻时的叶帅。他深入了解我党之后,坚定自己的信念,找到周总理申请加入我党,成为一名党员。



叶帅出生在广东地区,当地的革命之风盛行,因少时心怀报国之志,为此他生起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虽然自身家境富裕,但他也看到很多贫困百姓在乱世之中苦苦挣扎,心中生起帮助他们的想法。



后来父亲因为工作原因远赴南洋地区做生意。到了外国,他见到国人在这里身份和地位非常低下,心中的想法愈加坚定。在海外生活的这段时间。



他也在苦寻救国之路,一边寻找,一边学习提升自己增长见识。毕业后,他没有选择留在父亲身边继承家业,反而选择归国参加革命报效祖国。他清楚地认识到,要想报国,只有参军这条路。



为此他凭借出色成绩考入云南当地最出色的讲武堂,学习深造军事能力。在此期间他资助了很多爱国人士,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贡献。



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可以保送滇军出任军官,可他在上学期间看透了地方军掌权人的嘴脸,毅然决然放弃这个参军当官的机会,选择来到孙先生身边参加革命。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他意识到自己需要将实战和自身所学融会贯通,为此他投身粤军部队,以云南讲武堂毕业高材生的身份获得一个粤军参谋职位。



此时孙先生正值壮年,革命正值鼎盛时期,国共两党也开始第一次合作,此时孙先生却力排众议,联合共产国际和苏联方面,此举让叶帅百思不得其解,靠我们自己的力量,革命就不能成功吗?



他迫切地想知道孙先生为什么要联合国外力量,为此他抱着探寻答案的想法,阅读了很多革命书籍来解开自己的疑惑,读的越多越了解我党,感触越深,成了孙先生最坚定的支持者,也成了最积极拥护两党关系的人。



随着国共达成两党第一次公开合作,为了革命需要,也是为了工作需要,我党同志需要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之后前往军队和政府部门继续开展工作,此时毛主席也加入其中,开始革命工作。



叶帅在深入了解我党的主张后,升起加入我党的想法,可他此时在国军内部身居高位,贸然入党,会造成不太好的影响,为此只能暂时拒绝他的请求。



叶帅明白孰轻孰重,而是继续跟我党保持良好的关系,作为曾经黄埔军校的教官,教导的一批学生中,我党学生刚正不阿,有坚定的革命意志,周总理作为政治部主任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



反观国民党学院,行事无拘无束,学员更是鱼龙混杂,思想混乱,国军教官也不是什么好人,当时兵器教官汤尧就是一个欺男霸女之辈,身处黑暗,更想看到光明。



为此他多多接触我党学生,入党的想法越发坚定,对我党学生更加喜爱,多次在学员安排上,将我党学生安排进入到第四军中,他的举动也为之后的南昌起义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时第四军这支部队归属粤军,掌控人正是张发奎,他对于叶帅的行为并没有阻止,也没意识到之后会发生什么,他忠诚于孙先生,只会按照命令行事。



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孙先生一手促成的,身为追随者,他会毫不犹豫地支持和执行下去,虽然身处国民党,但他一点也不排斥我党,不会背地里耍手段。



二、错失元帅之位

张发奎将军从始至终,都心怀报国之志,多次跟老蒋对着干,因为身份和资格非常老,老蒋对他无可奈何,而他的履历非常传奇,一开始如果跟着叶帅一同加入我党,建国后,开国元帅绝对有他一席之地。



北伐时期他已经率领麾下的第四军参加战斗,叶帅在他手底下出任参谋长,此时叶挺将军在我党的安排下,进入到对我党同志恶意最小的第四军中,统领叶挺独立团,部队中大多数都是我党同志。



北伐战争中,面对手握地方军称霸一方的吴佩孚,第四军跟敌人交战落入下风,关键时刻,张发奎使出秘密武器,叶挺独立团。



战士们用身体开辟出一条生路,撕碎敌人的防线,他们都是我党战士,战斗时不畏生死,勇往直前,他们的精神和不惧牺牲的精神看得张发奎十分震惊,吴佩孚在城墙上铸就的钢铁防线。



在战士们的猛烈冲击下坚持了小半天就被我军撕碎,这一战张发奎声名大振,叶挺独立也经过这次漂亮表现,打出自身威名,被尊称为北伐“铁军”。



国共合作这份和谐,随着孙先生去世,变得岌岌可危,随着“中山舰”事件爆发,老蒋再也按耐不住心底的野心,在四大家族的支持和帮助下发动战争,开始追捕我党同志和其他反对他的爱国人士。



张发奎对此十分厌恶,想要出手阻止他,却被战争牵绊住手脚,此时南昌起义也进入紧张的筹备之中,叶帅曾出言劝他加入我党,共产主义能够救国,跟老蒋合作那是与虎谋皮。



可他最终还是踏上错误的道路,之后背离正道,越走越远,错失绝佳机会,但他并没有一错到底,没有投身我党我军,或许是因为无颜面对,也或者是因为自己的固执害死很多革命志士的原因。



为此在之后解放战争时期,粤军在他的指挥下,并未跟我军发生什么冲突,反而多次将国军送上绝路,解放战争后期,我军势如破竹,周总理和叶帅也曾多次邀请他回归人民的怀抱。



可他已经看到国家美好的未来,了却心愿后,不想再转投我党,选择在香港了却余生。



三、粤军名将起义

跟张发奎谈话的那位粤军将军叫吴奇伟,自抗战开始他就看不惯老蒋,看不惯对方畏手畏脚,外敌都打到家里了,他不派兵,反而坚持内耗。



抗战时期,吴奇伟将军带领铁骨铮铮的粤军将士参加淞沪会战,在罗店地区跟日军进行争夺罗店所属权,战斗十分焦灼,你争我抢,即便身处劣势,但他没有丝毫退缩,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著名的武汉战役中,他率部参加这次艰难的战斗,率部在万家岭地区消灭敌军的嚣张气焰,主动出击给予敌军沉重一击,他活跃在抗日战场奋勇杀敌。



等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非常抵制老蒋的行为,在张发奎的鼎力相助下,并未参加战争,而是坐视老蒋迎来末日,解放战争后期他不想麾下兄弟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生起起义的想法。



为此他来找老上司张发奎,获得他的允许和引导之后,选择和平起义,回归人民的怀抱,他受到毛主席和我党同志的热烈欢迎,此后脱下军装开始致力于广东的大小事务。



结语

吴奇伟再次见到叶帅感到十分惭愧,当初没有走上正确的道路,叶帅看着曾经的战友为他感到高兴。

他在第四军中出任参谋长的时候,亲自指挥吴团长率部北伐,跟敌人浴血奋战,如今看到粤军回归人民怀抱,他打心底里高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