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之死,许多人记得马岱那一刀,却很少有人问一句,动手的人到底有没有本事。
能杀得了征西大将军,靠的可不只是运气。
马岱不是出风头的人,打了一辈子仗,留下的记录却寥寥无几。但细看他一路走来,不仅能在乱军中斩将取胜,还敢领兵独战老将牛金。他没有赵云那样的名声,也没有张飞那样的胆气,却一次次站到关键时刻。
杀魏延的人,自己有没有两把刷子?
蜀汉末年的将领里,马岱是个很奇怪的存在。斩杀魏延这一事人人皆知,但他的真正能力,反而少有人细究。
毕竟,这种活儿,不是谁都敢接,不是谁都能干,也不是谁都能干净利落地做完。
诸葛亮死后,魏延和杨仪争权,蜀军内部一片混乱。
诸葛亮临终前安排得明明白白:魏延断后,杨仪收队,姜维辅佐。可魏延并不买账,自认功劳最大,又自恃兵强,想另起炉灶。他知道杨仪不是武将,打不过自己,就从北线火速回撤,抢先烧了栈道,封住后路,企图先下手为强。
蜀军主力被堵在后面,局面一度很被动。
关键时刻,杨仪下了死命令,要马岱带兵追击魏延,务必除掉这个不安定因素。这时的马岱,已经不是跟着马超东征西讨的小兵了,而是独当一面的平北将军。
骑马追到南谷口,马岱一言不发,挥刀就是一击。
魏延没料到他真敢下手,也没料到会被自己人砍。连反应的机会都没给,头落地,事了。
很多人说马岱这一刀太狠,甚至有点趁人之危。但从军中来看,这不是私人恩怨,而是军令如山。
当日魏延率兵私自烧毁栈道,已属抗命,又图谋拥兵自立,若不处置,蜀军会乱成一锅粥。
能接这活,说明在杨仪、姜维、费祎等人眼中,马岱是个干得了事的人,不仅能动手,还能动准。而魏延是什么角色?征西大将军、假节、能打能统兵,甚至曾击败郭淮、费瑶,是正儿八经的前军大将。不是随便哪个武将能轻易解决的。
所以说,要杀魏延,不但要胆子够大,手下也得够稳,出招要准、下刀要快,一刀不中,后果不堪设想。能办成这事的人,起码说明一点:真刀真枪马岱不怵事。
两次对上魏延,真打起来如何?
马岱和魏延,在战场上打过两次照面,这两仗的结果也不太一样。
一次在刘备攻蜀初期,一次则在诸葛亮病逝之后的谷口之变。
头一回,是刘备进攻成都期间。马岱跟着马超归顺刘备,被安排在前线镇守边关。
那时魏延是刘备旧将,统兵来试探新降将的成色,结果还真吃了亏。
两军对阵,魏延出马挑战,马岱应战。
双方交手三合不到,魏延中箭,落败而归。
这一仗没有大规模的厮杀,但把双方的底线试了个透。
马岱精于用箭,善打伏击,不与人硬碰。
魏延自持勇猛,见了这招吃亏,从那之后,虽然心中不服,却少了明面上的敌意。
第二回合,是魏延败逃汉中时。这一战不是在战场上对拼,而是突袭式的军令执行。
魏延刚退到谷口,马岱追兵已至。对方本是老熟人,不曾防备,结果被干脆利索斩首。
很多人说马岱趁火打劫,但从魏延的角度来看,若真打起来也未必占便宜。
一是状态不同,魏延兵败逃窜,军心不稳;二是地利不占,谷口已无退路;三是战意松动,根本没想着跟马岱真拼。
否则,哪怕拼到重伤,魏延也不至于连还手都没有。
马岱并不以“力敌万人”见长。他的长处在于选时、选地、选方式出手。
与魏延正面对打或许不敌,但要说在特定情况下出刀,他的果断和狠劲,是蜀军中少有的。
打败牛金,是因为武艺不够吗?
马岱晚年请命北伐,一场与牛金的遭遇战,几乎成了他最后的军事记录。
建兴十三年,诸葛亮去世已过一年,蜀军上上下下军心不稳,人才稀缺。
马岱眼见局势低迷,主动请求出战,想用一场胜利来稳住朝野风气。
皇上刘禅点头,拨兵一万人马,命他直取祁山。
魏方则是老将牛金迎战。此人并非名将,却是打了几十年硬仗的老兵,跟随曹仁迎战周瑜,也在司马懿北伐中多次立功。
祁山之战,马岱率部突击,刚开始确实杀了个痛快,两名先锋魏将死于阵前。可牛金布阵严密,设伏在两翼,马岱中计后,被数倍兵力包围。蜀军死伤惨重,马岱被迫退回。
从结果看,这一仗马岱输了,输得不轻。但要说因为武艺不如牛金,未免下结论太快。
两人并未正面对决,而是一个打突袭、一个布大阵,赢在调兵之法,败在情报之失。
马岱武艺,在蜀汉属于中上之列,不能与赵云、关羽比身手,也不如张飞、马超那样刚猛。但胜在老道、稳重、懂得权衡时机。面对牛金这种老练对手,若非被敌军引入伏击圈,未必就败。
而且,牛金也是吃过苦头的人,曾在黄初年间被甘宁围困,死里逃生,后又被调去辽东征公孙渊,可见朝廷对他的信任程度。能跟这样级别的对手交手,且带着部队安全撤回,本身就不算羞耻。
武艺在三国处什么位置?
说到马岱的武艺,很多人会拿关羽、张飞、赵云这些人来比,实际上这就错了。
三国后期,战场已从个人武艺为主,转向统兵谋略为主。单挑不再是主要方式,更多是突袭、埋伏、夺营、斩将、断粮道这种作战方式。
马岱出身西凉军,刀法精练,用兵谨慎。他不是那种张口喊战三百回合的猛将,但懂得何时出手能解决问题。
论爆发力,不如典韦;论枪法,不如马超;论速度,不如赵云。但马岱胜在战术素养高,出手稳准,关键时刻不含糊。
掌握马家刀法多年,对单兵作战、斩将夺旗、快速出击等都有经验。从生擒孟获、斩杀黄牙长,到斩魏延、夜突北地,一系列战绩说明,这不是个花架子出身的人。
如果列一个榜单,马岱大概排在蜀军实战型将领的第二梯队。与吴班、张翼、廖化这些人相当,略强于陈式、程畿,略逊于王平、魏延,但比大多数“只听其名不见其功”的武将要实在得多。
结语
马岱不是一个热血张扬的角色。没有关羽那样的忠义名声,也不像赵云那样千军万马中救阿斗。他的一生,总像在执行任务:斩将、北伐、斩友、护国,全是沉着做事,寡言少语。
这个人低调得过分,却做成了许多事;从不抢功,但一出手常常一锤定音。用刀一击毙命,不是表演,而是习惯。
有些人光芒耀眼,站在战场中央;有些人不动声色,却在关键时刻拨动了命运的方向。
马岱,就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