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常言:“渡己,乃能力之舟;渡人,方显格局之广。”此言深得我心。世间纷扰,看似如蛛网般错综复杂,实则剥茧抽丝,不过是自我与自我、自我与他人的微妙维系。
智者如炬,以宽容为桨,渡己过心海波澜;以慈悲为帆,载人越世俗荆棘。他们善待己身,亦温柔以待世人,故而行走世间,游刃有余,自在如风。
渡己,实乃内在之力。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有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他人,犹如力士拔山,彰显外在之勇;而战胜自我,则如智者明心,映照内在之光。
人生征途,最大之敌非外物,乃心魔也。最难梳理之关系,莫过于心与心的对话。真正的胜利者,不在于征服他人疆土,而在于心灵的自我救赎与超脱。
唐朝有位将军,名曰汤明,昔日战场上英勇无畏,战功赫赫,备受皇恩,一时风头无两。然世事无常,一次战役中,他腿部重伤,加之决策失误,最终被削职为民。归乡途中,又遭亲人离世之痛。面对命运重击,他未曾沉沦,反成己身之舟,自渡彼岸。粮食匮乏,他便挥锄垦荒,自给自足;
饮食清苦,则上山狩猎,寻味自然。腿伤复发,他自学医术,草药敷伤。闲暇之余,与三两知己,把酒言欢,生活悠然自得,腿疾亦悄然痊愈。此乃与生活和解,与自我释怀之境,于平凡中寻乐趣,于逆境中炼心性。
《霸王别姬》中言:“人呐,得自个儿成全自个儿。”人生舞台,角色既定,剧本难改,但导演唯有自己。我们可以选择视角,以善意之光,照亮世界;以乐观之心,拥抱生活。善待自我,度化心魔,方为生活之强者。
渡人,则是胸怀之海。
老子有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无私,公正无偏,视万物平等。高境之人,心怀若谷,格局似天,理解他人不易,不斤斤计较。昔日一恶少,横行乡里,众人避之不及。后其悔悟,潜心修行。
一日,钱包被盗,擒贼后知其家境贫寒,为母治病而行窃。恶少心生慈悲,宽恕其罪。众人惑之,他笑言:“计较易,慈悲难。”贼闻此言,深受感动,终改邪归正,后成一方富商。
此乃心怀善意,度化他人之力,既感化人心,亦提升自我修为。古语云:“与人为善,天地皆宽。”心中存善,眼中有他人,助人之时,亦得他人之助,人生之路自会越走越宽广。
渡人即渡己,渡己方能更好地渡人。
《道德经·第十六章》述:“万物并作,吾以复观。”世间万物,相依相存,你我皆非孤岛。
渡人之时,亦是自我救赎之旅;自我提升之后,方能更好地照亮他人之路。
曾有一出租车司机,送老妪归家,老妪遗失亡夫遗物项链,悲痛欲绝。司机心生怜悯,购得同款项链,谎称寻回。
此后,司机常探视老妪,直至一年后真相大白,老妪感激涕零。司机笑道:“实则是我应谢您,一年前我身患绝症,与您相处,让我重拾亲情温暖,病情亦奇迹般好转。”司机之善举,不仅温暖了老妪之心,亦无意间治愈了自己。
正如杨澜所言:“善意如空气,流通不息,你予人善,人亦还你善。”世间万物轮回不息,所有付出终有回报,所有善良皆有回响。
智者渡人亦渡己,关爱自我而不伤他人。
内心充盈,外在圆满,此乃顺应天道,生活顺遂,福泽绵长之道。
稻盛和夫先生有云:“宇宙间存在一股力量,推动万物向好发展。”利他之行,方能长久;
损人之举,虽暂得利,终将消逝。目光长远者,必修炼渡己之能,提升渡人之格。对己,修身养性;对人,宽厚仁慈。如此,方能在人生旅途中,从容豁达,自在随心。
余生漫漫,愿你我皆能拥有渡己之智慧,亦怀渡人之胸怀。不因逆境而沮丧,不因琐事而计较。心怀善意,步履不停,于世间万象中,寻得那份从容与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