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昭安
帝尧治理天下的时候,有名士许由。当尧年纪大了,就觉得应该让位了,想找一个继承人。他听到有两个人很了不起,一个叫许由,还有一个是许由的好友,叫巢父,都是隐士。
帝尧在深山里找到许由,想把天下让给他,他觉得许由的才德就像天上的太阳和月亮,足以普照天下,而自己的才德就像一簇小火,无法和日月争辉。
尧觉得,如果许由出面治理天下,那就像下了一场及时雨,而自己拼命治理天下,就像人工灌溉一样,范围小,效果差。
总之,尧对许由那是推崇备至,想让他出面治理天下,做天下人的君王。但许由不愿意,当即推辞了,他说:“你已经把天下治理得这么好了,我再来接替你,我岂不是为了名利这么做了?名利对我来说,毫无用处。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也不过只要一根树枝罢了。鼹鼠在大河中饮水,不过求一个肚子饱而已。我什么也不需要了,你请回去吧。”
许由把尧送下山后,心中很烦,觉得耳朵听了这些名啊利啊的话,很脏,污了耳朵,就跑去溪水中洗耳朵。这时他的朋友巢父,牵了一头牛过来看他:“你老兄发神经啊!今天怎么在这里洗耳朵?”
许由叹口气说:“唉!你不知道,刚才我听了脏话,污染了耳朵,觉得怪不舒服的,所以要把耳朵洗干净。”
巢父问:“老兄何出此言?”
许由说:“都是那个尧搞点的事!他说他年纪大了,来请我接他的位,做那个什么帝,你说这个脏不脏啊?”
巢父说:“你老兄真讨厌,真够自私的,你在这溪里洗耳朵,水被你弄脏了,我这个牛还怎么喝啊?算了,我这个牛不在这里喝水了,还是去别处吧。”说完就牵着牛走了。
谁都知道,君王乃一国之主,四海之地,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做了帝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几乎是要什么有什么,是追求名利的极致,可许由不愿意。你别以为他有多么富裕,其实他只是一个普通的隐士,你可以说他物质上很贫穷,但是他在精神上是最富有的人。你想想,一个连拥有至高无上权力和天下所有财富的君王都看不上的人,他内心的丰盈和富裕又有谁能企及?
一个人若是精神上足够富有,又知道如何顺应本性去生活,就不会被外在的东西所困扰、所左右,天下虽大,物质虽富,但许由生活于这天地间,日食不过三餐、夜眠不过六尺。如果说大多数人的认知都在名利之内,那许由的认知已经超越了名利,故此不被名缰利锁束缚。
世间万物,抛开名利,剩下的,只是顺应本性而已。
在这世间,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唯有从认知中求本性,找到了本性,人就不会再被外事外物所限制、牵绊和束缚了,就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自由自在地过好自己的一生。
许由不肯做帝王,是他对名利的超脱、对自身价值的独特认知以及对哲学思想的践行。他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名利的过度追逐。在这个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是否也应该学习许由的超逸态度,停下匆忙的脚步,审视自己内心真正的追求呢?许由的故事提醒着我们,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一种更高层次的追求。
【作者简介】曾昭安,湖南省洞口县文旅广体局退休干部,文学、文史爱好者,码字笔耕近半个世纪,小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