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年,14岁的孩子们正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们开始面对更复杂的学业与人际关系。有的时候,孩子们可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不想上学。这不仅对他们的学习造成影响,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需要理解孩子们内心的挣扎,帮助他们克服这种情绪。
主讲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心理咨询师、高级中学心理学教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具有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背景。经过整合以人本主义为中心,结合青少年自身学校人际、师生、同学关系,亲子关系,在校表现等综合全方位因素针对性心理咨询,同时给予父母在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心理问题专业性指导,走出了一条独特而有效的咨询道路。
孩子们在这个年纪往往面临着各种压力,来自学业的压力、来自朋友的压力,甚至来自自身对未来的迷茫。这些因素导致他们可能会对上学产生抵触。比如,繁重的课业和考试压力让他们感到疲惫不堪,可能会因为一次小小的考试失利而对整个学习产生怀疑。又或者,在同龄人中,他们希望得到认同与接纳,然而一旦在社交关系中遭遇挫折,便会使他们更不愿意面对学校生活。
在面对孩子的抵触情绪时,第一步是倾听,并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关心。在一次次的交流中,孩子会逐渐打开心扉,向父母诉说他们的困惑、焦虑与不安。这种倾诉的过程不仅能够让孩子释放内心的压力,也可以增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通过筛选出积极的观点,使孩子了解到并不只是他一个人在经历这些困难。与其让他们感到孤立无援,不如让他们明白,每一个人都可能在成长中遇到挫折和挑战。
在孩子们表达出自己的烦恼后,接下来的关键是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探讨他们的困惑,寻找一些可行的建议。例如,如果孩子觉得某一门课程特别难,不妨和他们一起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可以加入一些趣味学习的要素,让学习变得不再单调。而不是单纯的逼迫,让孩子成长为一个主动学习的个体。
同时,进行小范围的讨论和引导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家庭聚会上,邀请孩子的亲友一起讨论学习的乐趣与困难,让孩子们知道,许多人都在努力克服类似的困难,让他们产生共鸣。这不仅能增强孩子们的归属感,也能激励他们彼此竞争、彼此鼓励,共同克服学习中的难关。
日常生活中的正向反馈同样至关重要。有时候,孩子们会因为一些小小的努力和进步而感到意外的开心,家长在这个时候给予赞美和肯定,会让孩子对学习重新燃起热情。即使是一次简单的家庭作业的完成,父母也可以通过积极的评价给予鼓励。每个小小的成功,都是孩子对自己能力的新认识,这种正向激励能有效抵消他们的不安与消极情绪。
参与社会活动也是另外一个破解孩子抵触情绪的好方法。在学校以外的环境中,例如志愿者活动、兴趣小组或运动俱乐部,可以帮助孩子发现自我价值与存在感。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的课余生活,也能让他们在群体中找到自信,同时缓解学业带来的压力。通过这些经历,孩子们会逐渐开始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增强他们面对学习挑战的信心。
培养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也非常重要。教会孩子一些简单的情绪管理技巧,比如深呼吸、写日记或者运动,可以帮助他们在感到焦虑时及时自我疏导。这种情绪调节的方法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他们应对各种压力的有效工具。http://huixiansheng.com/
教育的关键在于陪伴与支持,而不是单纯的施加压力。了解孩子的需求,理解他们的烦恼,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去表达自己,慢慢引导他们走出抵触情绪的阴霾。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耐心与关爱,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迈出更加坚定的一步。这样的陪伴,不仅是对他们情感的支撑,也是他们未来人生的重要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