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真实案件改写,所用人名皆为化名,资料来源:
安徽日报《关玉梅案》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案件真实画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声明:作者专属原创文章,无授权转载搬运行为一律追究到底!

"不要跟我说话!你们永远不会理解我!"

关玉梅冷冷地说,目光如同尖刀,直直刺向面前的父母。

狭小的探视室里,空气瞬间凝固。

"女儿啊,你怎么变成这样了?"母亲哭得几乎背过气去,而父亲则像一夜之间老了十岁,佝偻着背,眼神空洞。

关玉梅别过脸,拒绝与他们对视。她的手指轻轻地在桌面上画着什么,仿佛心早已飞到了别处。

"时间到了,"狱警敲了敲门,"你们得走了。"

"玉梅,明天就是……"父亲哽咽着说不下去,"你就吃点东西吧,好不好?"

"我说了,不要跟我说话!"关玉梅突然站起来,脸上露出异常平静的表情,"死刑?好啊!至少我不会再痛苦了!"

这是安徽淮南市美术教师关玉梅被执行死刑前的最后一次亲人探视。

第二天清晨,当狱警送来最后一餐时,关玉梅拒绝进食,只是望着窗外,仿佛在期待着什么。

行刑时,她已经四肢瘫软,需要两名狱警搀扶着才能走路。

关玉梅今年35岁,是安徽省淮南市实验中学的美术教师,在当地小有名气。

她的画作色彩鲜明,风格独特,曾在省级美展上获过奖。

学生们都喜欢她,觉得她温柔耐心,与其他严厉的老师不同。

她原本可以拥有美好的未来,却因一场惊人的杀人案,断送了自己的人生。

"她从小就特别有艺术天赋,"关母李秀英抹着眼泪说,"三岁就能画出栩栩如生的小动物,我们都说她是天才。"

关玉梅从小喜欢画画,梦想成为一名著名画家。



高考时,她的美术成绩全市第一,完全可以考上美术学院。但在父母的劝说下,她选择了师范院校美术教育专业。

"我们都是普通工人,觉得当老师更有保障,"关父关志明叹息道,"现在想想,如果当初让她追求梦想,也许就不会……"

大学毕业后,关玉梅在淮南市实验中学教美术,工作稳定,备受学生尊敬。

表面上看,她的人生走上了正轨,但内心的绘画梦想从未熄灭。

每到周末,她都会带着画板到公园或郊外写生,寻找灵感。

"玉梅啊,都有稳定工作了,安安稳稳的多好。画画就当个业余爱好得了,"母亲常这样劝她,"你看隔壁老张家闺女,也是画画的,现在连工作都找不到。"

关玉梅总是沉默不语,但眼神中的倔强却从未减弱。

就在这样的生活中,她遇见了改变她命运的男人——刘涛。

刘涛比关玉梅大两岁,是个自由画家,没有固定工作,靠卖画和教私人美术课为生。

他们在淮南市的一个公园相识。那天,关玉梅正在湖边写生,刘涛走过来,轻声赞美她的画技。

"你的构图很特别,线条也很有力度,"

刘涛真诚地说,"我观察你很久了,你画画时那种专注的神情,特别美。"

关玉梅被他的一番话打动,两人很快熟络起来。

刘涛请她喝咖啡,两人聊了整整一个下午,从梵高的色彩到毕加索的构图,无所不谈。

"和他在一起,我第一次感觉有人真正理解我的艺术追求,"关玉梅后来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他不像爸妈只看重稳定工作,也不像同事只把绘画当成教学工具。他懂得艺术的灵魂。"

刘涛身上有一种关玉梅缺乏的自由气息。

他活在当下,随心所欲,完全追随自己的艺术梦想,这正是关玉梅向往的生活。

"他就像画布上的那抹亮色,让我平淡的生活一下子有了光彩,"关玉梅在日记里继续写道。

"和他在一起,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被规则束缚的美术老师,而是真正的艺术家。"

两人开始频繁约会,一起去画展,一起到郊外写生,一起讨论艺术理论。

"那段时间,玉梅变了个人似的,"同事张丽回忆道。

"整天笑眯眯的,眼睛里有光,下班就急匆匆走,好像有重要的事等着她。"

"有次我去她宿舍找她,看到她桌上放着一大束玫瑰,还有一幅精美的人物素描——是她的肖像,画得特别传神。签名是'涛'字,"张丽说,"那时候我就知道她恋爱了。"



两个人迅速坠入爱河,刘涛向关玉梅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我们可以开一个画室,一起教学生,一起创作,将来还可以办展览。"

"我们会在画展上相拥而立,看着墙上挂着'关玉梅与刘涛联合作品展'的横幅,"刘涛搂着关玉梅的肩膀说,"我们的艺术会被世界看见。"

这正是关玉梅梦寐以求的生活。

但这段恋情却遭到了关玉梅父母的强烈反对。

"一个没正经工作的男人,能有什么出息?"父亲怒斥道,"他就是看上你有稳定工作,想靠你养活他!"

"女儿啊,妈求你别犯傻,"母亲苦口婆心地劝道,"你看妈给你介绍的那个市医院的小张,多好的条件啊,家里还有房子呢!"

关玉梅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选择:"我爱他,我们有共同的梦想和追求。不是所有人都要按你们规划的路走!"

争吵越来越激烈,最终,关玉梅做出了一个决定性的选择——搬出父母家,和刘涛同居。

关父关母气得几天不吃不喝,一度扬言要断绝关系。

"我是在自己工资上攒的钱,不需要你们的资助,"关玉梅斩钉截铁地说,"我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同居后,两人的生活堪称完美。

刘涛租了一个小画室,白天各自工作,晚上一起研究绘画技巧,分享彼此的作品。他们约定要一起努力,实现办画展的梦想。

关玉梅甚至拿出自己积攒的十万元积蓄,帮刘涛扩大了画室规模,添置了更多专业设备。

"那时候她真的很幸福,"邻居王大妈说,"整天哼着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我还想着,这姑娘终于找到归宿了。"

两人的爱情在艺术的滋养下日益深厚。他们互相激发灵感,共同创作,彼此欣赏。

"刘涛特别宠关老师,"画室的学生小赵回忆道,"每次关老师画累了,他都会端一杯温热的蜂蜜水给她。下雨天,他总是撑着伞在学校门口等她。"

"他们曾经一起画过一幅双人画,两个人站在画布两边,各自完成一半,然后在中间交汇,"小赵接着说,"那幅画后来挂在了画室最显眼的位置,叫《心之所向》。"

关玉梅和刘涛不仅是恋人,更是彼此的灵魂伴侣。

他们有着共同的艺术追求,相似的价值观,甚至连作画风格也渐渐融合。

"他们在一起的样子,让人羡慕,"同事张丽说,"不是那种腻歪的恋爱,而是一种相互欣赏、相互成就的关系。我觉得,那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找不到的灵魂伴侣。"

两人经常一起出去写生,有时一画就是一整天。

他们约定,等存够钱就去欧洲旅行,参观那些世界名画。关玉梅开始学习法语,准备将来去法国的艺术之旅。

然而,这样幸福的日子在2004年突然画上了句号。

5月5日,淮南市某公厕的清洁工在化粪池中发现了人体残肢。

警方迅速介入调查,经过DNA比对,确认死者是32岁的画家刘涛。

同一天下午,关玉梅在父母家中被警方逮捕。

"她当时正在吃饭,听到警察说要带她走,二话不说就站起来了,非常平静,"关父回忆道,"我们怎么也不相信,玉梅会做出这种事。"

整个淮南市都为这起凶杀案震惊。

"他们感情那么好,怎么会发生这种事?"邻居议论纷纷,无法理解。



"前两天我还看到他们一起去超市买东西,有说有笑的,"王大妈疑惑地说,"关老师还抱着刘老师的胳膊,亲密得很呢。"

案件审理过程中,关玉梅始终坚称自己无罪,但证据确凿,最终被判处死刑。

整个庭审过程中,关玉梅几乎没有情绪波动,只是机械地回答问题,眼神空洞地望着远方。

"她好像变了一个人,"旁听的小赵说,"以前那个温柔体贴的关老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冷漠的陌生人。"

关玉梅在狱中几乎不与任何人交流,唯一的活动就是画画。她画的都是一些抽象的图案,看不出具体含义。

"她行为很反常,"心理医生在评估报告中写道,"表面平静,却有极强的自毁倾向。多次拒绝进食,必须强制干预。"

直到执行死刑前一天,关玉梅都没有解释自己的行为动机。

案发后,警方在关玉梅的个人物品中发现了一部手机和一本日记。手机被密码锁定,而日记的最后几页被撕掉了。

技术人员花了一周时间才破解了手机密码。

关玉梅行刑前一个月,警方再次审查了案件的所有证据。负责案件的刘警官决定亲自查看那部手机中的内容。

"我们需要确保没有遗漏任何关键信息,"刘警官对同事说,"尤其是这部手机,可能包含重要线索。"

刘警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刑警,从业二十年,见过各种残忍的案件,早已练就了一副铁石心肠。

他独自一人坐在审讯室里,打开了那段被密码锁定的视频。

视频开始播放,画面显示的是关玉梅和刘涛的画室内部。

最初几分钟,视频内容看起来平常无奇,只是记录了两人日常创作的场景。

然而,随着视频继续,刘警官的表情逐渐变得凝重。

第十分钟时,他的手开始微微颤抖。

第十五分钟,他的额头冒出了冷汗。

当视频播放到第二十分钟,刘警官猛地站起身,椅子被推得远远的,发出刺耳的声响。

"天啊......"他喃喃自语,脸色惨白如纸,"这不可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