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25日,随着武汉失陷,历时四个半月的武汉会战宣告结束。武汉是南京沦陷之后,国民政府重要的经济、政治、军事中心,在会战期间,大量武汉的工厂、机关、难民、伤兵涌入长沙,使得长沙的人口从30万激增到了50万。
11月8日,日军进攻湖南北部,为了防止军民物资为日军所用,国民政府决定以“焦土抗战”的作战思想进行防御。所谓“焦土作战”,就是当敌军进入30华里范围内时,即毁坏地面上所有的一切,包含农作物、工厂和城市,破坏任何可能对敌人有用的东西。
11月12日,时任湖南省主席的张治中接到了蒋介石侍从室的命令,让其预备对长沙采取“焦土政策”: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妥密安排,勿误!
张治中随即召集长沙相关官员,要求他们制定计划,以备将来执行。张治中说我知道你们不忍心放心,但国难当头,一定要理解理解焦土抗战的道理云云。众人听后决定听命。
11月12日,日军在攻陷岳阳之后,向新墙河进犯。11月13日,译电员错误地把“新墙河”翻译成了“新河”,一字之差,天差地别,因为“新墙河”距离长沙有250里,而“新河”距离长沙只有12里,已经达到了“焦土政策”的标准。但实际上,长沙的周围驻扎着10万以上的国军严防死守,日军想要突破防线并不容易。
电报中错误的讯息最早被长沙民众自卫队得知,他们在没有得到指示的情况下擅自防火,而城中的长沙警备司令部、警察局看见放火,就以为是放火信号,于是全城放火……
一时间火光四起,学校、医院等单位都被点燃,由于是在夜里,很多人还在睡梦中就葬身火海,尤其令人可叹的是,为了实行“焦土政策”,消防队早把消防车里的水给放了,换成了汽油。当上面发现情况不对,想要扑灭大火的时候,已经无力回天。
文夕大火烧了五天五夜,将绵延几公里的长沙古城烧为灰烬,最后自行熄灭。
此次火灾造成3万多人丧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烧毁,各机关单位、电话局、邮局、广播电台、报馆等等全部被焚毁,被烧掉的还有省立湖南图书馆、湖南大学、湖南第一师范等31所高校,十余家银行,40多家工厂,190多家碾米厂和粮站。
除此之外,长沙城中自春秋战国以来的地面文物几乎全部被毁坏,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就此丧失了赖以为傲的文化积累,其历史损失无法估量。
文夕大火之后,中国军队围绕长沙进行了四次长沙会战,给日军造成极大的伤亡,期间长沙遭遇到的空袭不下100次,直到1944年8月才最终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