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5年,身在重庆的唐纳突然收到一封蒋介石的信函,邀请他去参加张治中在家中举行的酒会。


唐纳

张治中作为政治部部长,而且由蒋介石出面,这种酒会明显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

唐纳不明白,自己并没有在国民政府中任职,更非国民党党员,在当时的重庆,他也没有太多的名气,自己为什么会接到蒋介石的邀请呢?

偶然间,当他目光扫过桌面上的一份新闻时报标题——张治中将军将在家中举行欢迎共产党主席毛泽东的酒会,唐纳心中一震,突然有点明白蒋介石的意图了。

想到自己的过往,想到自己和毛主席的唯一交集,他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一枚棋子,这枚棋子将带给来到重庆的毛主席一个下马威。

他一时突然陷入迷茫中,他不知道自己要不要去?他更不知道,这份邀请将给他和毛主席带来什么样的麻烦?



这个唐纳究竟是什么人,会让他成为给毛主席下马威的棋子?他们的会面又会发生什么呢?

情海波折,为情三度自杀的唐纳

唐纳原名马季良,1914年生于江苏苏州,顾颉刚、叶圣陶、王伯祥、胡绳、袁水拍等一些学者文人都曾经是他的中学同窗,认识他的人都说他聪颖俊朗,是一位难得的人才。

那时的年轻人,稍微有点抱负的,都会心怀救国救民之梦。

唐纳也不例外,他怀揣着一颗爱国之心,积极参与各种话剧创演活动,希望借助文艺之力唤醒当时的民众,他积极追求思想进步,十几岁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

1932年,唐纳来到上海,报考了圣约翰大学,那个时候的大学和我们现在不一样,是学校自己出题自己录取的。



唐纳一边在银行打工,一边努力学习相关知识,积极备考,不久就通过了考试,被这所名校录取。

考上大学的唐纳爱国之心更强了,不仅积极活跃于大学的学生剧团,还向上海《晨报》投稿,他投稿用的笔名就是“唐纳”。

值得一提的是,用这个笔名的并不止马季良一人,还有上海地下党员佘其越。

署名“唐纳”的文章深得 “每日电影”专栏主编姚苏凤赏识,认为他们的文章笔锋犀利、一针见血,还具有独到的见解。

二人的文章一经刊出,就赢得了大量读者,上海其他大报如《申报》《新闻报》《中华日报》等都纷纷转载,“唐纳”这个名字,一时传开,被誉为影评双雄之一,与石凌鹤并列。

后来佘其越选用了另外一个笔名,“唐纳”就成了马季良的专用,马季良也以“唐纳”自称自己。



唐纳不仅仅自己撰稿写影评,介绍各种电影剧作,还亲自参与演出,加入了电通影片公司。

就是在这个时期,唐纳遇上了蓝苹,他的感情生活就此掀开了波澜。

1935年,她以“蓝苹”之名参加剧作《娜拉》的演出,这部易卜生的名剧在上海金城大戏院公开演出后,唐纳十分欣赏其中的演员蓝苹,认为她是“一颗耀眼的新星”。

唐纳专门撰写了一篇文章来推荐蓝苹,甚至把她拉进了电通影片公司,由于他的文章,蓝苹立即身价倍增,走红大上海。

蓝苹也由此结识了唐纳,年轻的二人相互欣赏,感情也与日俱增,不久从同事变成了同居,住在了一起。

年轻人总是激情澎湃,想到什么就立即去做,认识不到一年的唐纳和蓝苹很快开始谈婚论嫁。

1936年4月26日上午,唐纳和蓝苹在好友郑君里主持下,由著名爱国人士沈钧儒证婚,于杭州六和塔前正式结婚。

当时还有两对新人和他们一起举行婚礼,六和塔和六位新人,意为“六合”,然而,愿望是好的,生活却是现实的。

二人结婚不久,蜜月刚过,就出现了矛盾,“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是当时认识他们的人对他们新婚生活的描述。

唐纳为情所困,甚至在这期间两次自杀未遂,“唐蓝婚变”一时轰动整个上海。

就如同现在很多小夫妻一样,夫妻二人的感情生活难免磕磕碰碰,生活中日益积累的矛盾,得不到纾解,终会有激化的那一天。

同年5月,蓝苹为了探望母亲,坐火车回济南,二人在车站相拥告别,看着满脸泪水的唐纳,蓝苹特意嘱咐说:

“不要难过,6月10日我就回来!”

可是,到了约定的日期,蓝苹并不见回转,还给唐纳寄了一封书信,信上写“得脑膜炎死了”。

走时还健健康康的人,转眼不到一月时间就死了,唐纳心里当然不会相信,他决定自己去探个明白,心急火燎的他,坐上火车就赶往了蓝苹家里。

然而,打探到的消息却让唐纳心如死灰,蓝苹早已不在济南,十几天前就离开了,去向不明。

唐纳告别蓝苹家人,怏怏然不知道要往何处去,心里越琢磨越想不通,回旅馆途中,他看见有一杂货铺,进去买了一些消毒用的酒精和火柴。

到了房间,关上房门,呆呆地坐在床上,一言不发,良久,唐纳叹了一口气,拿起火柴就往嘴里塞,一瓶酒精也被他灌了个干净。

幸好,旅馆里的一位茶房比较机警,他发现唐纳神情落寞,又在房中久不出来,觉得有异,于是进房察看,不承想,还真出了事,赶紧叫人把唐纳送到了附近医院抢救。



不久,蓝苹的姐姐得知唐纳自杀的消息,赶来医院探望,面对唐纳,蓝苹的姐姐心有不忍,终于告诉了唐纳蓝苹的去向。

原来蓝苹前段时间离开济南去天津见她的前夫俞启威了,得知这个消息的唐纳心生悔恨,觉得为这样的女人自杀,实属不值。

之后不久,蓝苹赶回济南,和自杀受伤痊愈的唐纳,一起返回了上海家中,然而,破镜终究难圆,1937年5月唐纳与蓝苹正式离婚。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还没离婚几天,唐纳就再次自杀,在上海吴淞口跳入大海,万幸的是,他再一次被人发现,从海中救起,免于一死。

临时受邀,重庆会晤毛主席

和唐纳正式离婚的蓝苹,辗转多地,于同年8月来到延安,在延安后续的事情大家也都十分清楚。

而另一边,离婚后自杀获救的唐纳,把与蓝苹的感情藏入了心底,带着满腔抗日热情,加入了《大公报》,成了一名战地记者。

峰峰烈烈的淞沪会战结束后,上海、南京相继落入日军手中,唐纳和当时的许多沪上知名人士一起来到了武汉,在这里他写出话剧《中国万岁》,为抗日助力。

随着日军南下,武汉吃紧,唐纳多次辗转,来到重庆,在这里,唐纳经人介绍,认识了女演员陈璐,二人一见面,就相谈甚欢,坠入了爱河。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知道是否有明天的二人很快就结婚同居了,但是了解一个人有时是需要时间的,闪电结婚的夫妻,往往缺乏了解。

二人很快产生矛盾,不久就相约正式离婚,陈璐与唐纳分手后,仍活跃于银幕与舞台,并嫁与一位盐商为妻。

其实,这时候的陈璐并没有忘记心底里曾经的蓝苹,他为陈璐取了个艺名叫“红叶”,明显有和蓝苹的艺名“蓝苹”相对的意思,据说他还写了一首名为《千里吻伊人》的歌词,也是为蓝苹而写的。



当然感情这东西,只有自己能够明白,很多时候别人不过是猜测。

和陈璐分开的唐纳,生活过得并不如意,一度陷于贫困潦倒中,之后,他主持成立了“中国业余剧社”,但人心惶惶的抗日战争年代,话剧并不卖座,不久即宣告解散。

还好,曾经的圣约翰大学教会了唐纳一口流利的英语,他得以进入英国大使馆工作。

1945年,抗战终于结束,举国一片欢腾,在国内外呼吁和平的压力下,蒋介石发了三次电报,邀请毛主席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的和平谈判。

毛主席当然知道蒋介石并不是真心和谈的,但只要有一丝和平的希望,还是要试试的。



在毛主席启程赴重庆前,大家设想了各种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危险,但有一次会面大家是怎么也没有想到的。

这次会面可能只是毛主席伟大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但却是唐纳一辈子的回忆,这是唐纳这辈子第一次见毛主席,也是唯一的一次。

数十年后,他对毛主席说的话还念念不忘,对当时他们简短的会面场景记忆犹新,当时,唐纳接到了一张请帖,是张治中邀请他去参加欢迎毛主席酒会的请帖。

唐纳有点纳闷,为什么会邀请他呢?如果说是话剧界的酒会,他不会觉得奇怪,但政治部部长张治中欢迎毛主席的酒会,怎么说也是轮不到他的,他一时无法决定到底要不要接受邀请。

当时的唐纳预感到他将掉入一个局中,他已经成为一个棋子,一颗蒋介石给毛主席下马威的棋子。



自己这枚棋子不死,估计只能往前走,他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心里揣着不安和矛盾的唐纳最终还是去了,当张治中将唐纳介绍给毛主席的那一刻,不仅毛主席有点惊讶,连唐纳自己都有点吃惊。

毛主席一面显得惊讶,一面紧握唐纳的手瞪大两只眼,说道:“和为贵!”一时吃惊的唐纳,不由得有点心慌,一丝尴尬浮现脸上。

听到毛主席这句话,他瞬间化去尴尬,微笑着向毛主席问好,他一时虽然不明白毛主席话里的深意,但总算应付自如。

实际上,毛主席的一句“和为贵”,可谓将家事、国事串联起来、一语双关,既化解了他和唐纳临时见面的尴尬,也吻合了当时的和谈环境。

这句话,既是说给张治中和他背后的蒋介石听的,也暗示他是知道唐纳的一切过往的,希望给予唐纳积极正面的引导。


张治中

漂流海外,终获感情归宿

重庆会晤毛主席后不久,唐纳总算理解了毛主席的话里的深意,重回上海,先后担任《时事新报》《文汇报》总编,积极选登各种进步文章,呼吁和平,为唤醒民众,为救国救民而努力。

而在这段时间,他终于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最后一份,也最真的感情。

1947年8月,在一场美国特使魏德迈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唐纳邂逅了一位女记者。

作为《自由论坛报》的记者,她谈吐优雅,操一口流利英语和法语,在记者会上引起众人瞩目,唐纳对她一见倾心,事后得知她就是前国民政府驻法大使的女儿陈润琼。

陈润琼的出现,让一直把感情藏在心底的唐纳,再次激起爱的火焰,虽然第一次会面让唐纳出师不利,但他没有放弃,一路穷追不舍。


陈润琼

陈润琼去香港,他极力劝说徐铸成去香港重开《文汇报》,自任香港《文汇报》总编。

之后,陈润琼去美国联合国总部工作,唐纳也一路跟随到了美国,为了生活,他供职于《纽约日报》,后又就职于联合国下辖的一家印刷厂。

1951年,陈润琼去往巴黎,唐纳也赶去了巴黎,唐纳跟随陈润琼漂洋过海,而且每天都会给陈润琼献上一束鲜花,同时附上一封他用饱满情感、用心写就的精美情书。

唐纳对待这份情感的痴迷,恐怕比我们现在的年轻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为一个女人,陈润琼面对唐纳的这份痴情,也深受感动,随着了解的深入,她发现唐纳不仅极重感情,而且为人和善,富有才华。

1951年,唐纳的追求终于有了结果,陈润琼答应和唐纳交往,一年后,二人喜结连理,在法国巴黎举行了婚礼。



漂泊了半生,深受感情折磨的唐纳终于有了自己的情感归宿,之后,二人定居巴黎,下海经商,一起把旗下的饭店打理得红红火火,越来越兴隆。

后来,他们生有一女,取名为马忆华,其含义让人不言自明,其中隐含着想念中华祖国之意,身在异国他乡的唐纳,仍然不忘故国,怀有一颗赤子之心。

而和毛主席的那次会面,让唐纳感受到了一代伟人的睿智和宽广胸怀,毛主席的爱国情操也深深影响着唐纳,这一切他一直深藏心中,很少向人提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