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38年除夕,长沙城万人空巷。人们不是为了过年,而是蜂拥赶往刑场。
只因一位号称能“起死回生”的周大仙即将被处决。
众人翘首期待:这位曾让死去的公鸡重获新生的“神仙”,能否在枪口下演绎最后的神迹?
01
一九三八年除夕,寒风刺骨。长沙城内街道空空荡荡,各家各户却没有张灯结彩、准备年货的热闹。
人群都涌向了城南刑场。
天还没亮,刑场周围已经挤满了人。小贩们端着热气腾腾的姜汤穿梭叫卖,搭起的木台上,几个年轻人争抢着好位置。寒风中,人们搓着手跺着脚,目光却死死盯着那根竖立的木桩。
“周大仙真要被枪毙了?”人群中不时响起这样的疑问。
“怎么可能!”一个穿着蓝布棉袄的老者挤开人群,“我亲眼见过周大仙的本事。前年在魏老板家,他让一只死去的公鸡活蹦乱跳地站了起来。这样的神仙,子弹能打得死他?”
“可不是么!”旁边有人应和,“去年我还看他表演过密室逃生。被铁链捆得结结实实,塞进箱子里,眨眼功夫就跑出来了。这次肯定也能逃掉!”
议论声此起彼伏。有人说周大仙曾在八仙桌下变出活鱼,有人说他能掐会算、预知祸福,更有人信誓旦旦地说他会点石成金的仙术。
突然,人群骚动起来。
一辆囚车缓缓驶来,四个持枪的士兵围在车边。车厢里,一个身影若隐若现。这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周大仙?
“让开!让开!”士兵推开围观的人群。囚车停稳,车门打开。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一个身材瘦削的中年人被押了下来。他穿着一身破旧的灰色棉衣,头发凌乱,脸色苍白。这副模样,哪里还有半点神仙的风采?
有人失望地叹了口气。但更多的人仍然期待着奇迹。他们记得周大仙说过:真正的仙术,都是在最危急时刻才会显现。
人群中,一个老妇人突然高声喊道:“周大仙,快显神通啊!”
这声呐喊像是引燃了导火索。越来越多的声音响起,此起彼伏:“周大仙!周大仙!”
周仲评抬起头,目光扫过沸腾的人群。他的嘴角微微抽动,却始终没有说话。
天空开始飘起小雪。
02
二十年前的湖南小山村,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孩蜷缩在破庙角落。这就是日后威震长沙的周大仙——周仲评。
那时他刚满八岁,父母双亡。没有亲人愿意收留他,他只能靠乞讨为生。夜里躲在破庙里,听着风声呼啸,盯着月光下庙里泥塑神像慢慢睡去。
一个雨夜,一位瞎眼老人摸索着走进破庙避雨。听见角落里孩子的啜泣声,老人停住了脚步。
“孩子,过来。”老人的声音出奇地温和。
周仲评犹豫着走近。老人伸手摸了摸他的脸,突然说:“你天庭饱满,印堂发亮,是个有大造化的。”
这位瞎眼老人是方圆百里有名的算命先生。他收养了周仲评,将他带回家中。从此,周仲评有了遮风挡雨的住处,也有了一口热饭吃。
老人虽然眼睛看不见,却对周仲评格外严格。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背诵《易经》,午后练习书法,傍晚跟着老人去街上算命。
“记住,”老人常说,“算命不是算命,是看人。”
周仲评天资聪颖。短短几年,他不仅熟记了各种卦象,更学会了察言观色的本事。十二岁那年,他就能准确说出找来算命人的穿着打扮。
老人欣慰地笑了:“你这双眼睛,比我以前的眼睛还要亮。”
但老人没有想到,周仲评学得最快的,是街头卖艺人的把戏。当老人在摊位前算命时,周仲评总是溜到不远处,偷偷看着江湖艺人变戏法。
渐渐地,他学会了让铜钱在指间翻飞,让彩绸在空中舞动。他把这些技艺藏在心里,没有告诉老人。
一天,一个富户来算命,周仲评突然拿出一个空碗,口中念念有词,竟变出一条活鱼来。富户大为惊奇,给了一大笔赏钱。
老人听到动静,皱起眉头:“仲评,你学了些什么?”
“师父,”周仲评轻声说,“我只是想让算命的生意更好做些。”
老人叹了口气:“江湖术士的把戏,终究是虚的。”
但周仲评心里明白,正是这些“虚的”,才能让人心服口服。他开始在算命之余表演这些“仙术”,名声渐渐传开。
老人去世那年,周仲评已经学会了更多令人惊叹的把戏。他收拾行囊,决定到更大的舞台上一展身手。
临走时,他最后看了一眼老人的坟墓,轻声说:“师父,您说我有大造化,我一定要找到它。”
长沙,正在等待着这位“神仙”的到来。
03
三十年代初的长沙,马王街上人来人往。周仲评支起一张方桌,桌上放着一个铜钱和一本破旧的《易经》。
刚开始,没人愿意在这个陌生人面前停留。周仲评不慌不忙,从袖中变出一朵鲜花,递给路过的小姑娘。这一手轻巧的戏法,立刻吸引了几个看客。
“这位先生,也会算命?”一个商人模样的人停下脚步。
周仲评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盯着对方的脸看了几眼,轻声说:“先生近来为一桩生意烦恼,是关于绸缎铺子的事吧?”
商人吃惊地张大嘴。周仲评继续说:“三天前,有人想要低价收购您的铺子。”
这话正说到商人心坎里。其实,周仲评早就打听清楚了这条街上每家商铺的情况。但在外人看来,这就是神乎其技的“预言”。
从此,找他算命的人越来越多。周仲评索性在小瀛洲租了间店铺,挂出“周大仙”的招牌。每天只接待三个客人,却开出天价,反而更显神秘。
转机出现在一个雨天。当时在交通银行当经理的魏云千登门求算。周仲评看出这是个机会,决定大显身手。
他让人搬来一个大木盆,倒满清水。念动咒语后,木盆里突然游出一条活鱼。魏云千目瞪口呆,又看见周仲评手一挥,鱼儿腾空跃起,落入早已准备好的空碗里。
“神仙手段!”魏云千当场拜服。
有了魏云千这个敲门砖,周仲评很快打入上流社交圈。他在每次聚会上都准备不同的“仙术”表演,或隔空取物,或奇人逃脱,场场都引起轰动。
更绝的是,他从不重复同样的把戏,每次都留下几分神秘。私底下,他还会适时“泄露天机”,为这些权贵指点迷津。
一位叫易君左的文人,在《湖南日报》上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称赞周大仙“通天彻地,法力无边”。这篇文章让周仲评的名声达到顶峰。
然而,事情的转机发生在一个深夜。一个衣衫褴褛的男人找上门来,自称是省银行的出纳科长戴运鸿。他说自己赌债缠身,想请周大仙帮他一个大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