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真实案件改写,所用人名皆为化名,资料来源:
新华网《存折引发的血案》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案件真实画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声明:作者专属原创文章,无授权转载搬运行为一律追究到底!
"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么多存单都是给李巧的?"
张军拿着一沓存单,声音因愤怒而颤抖。
他的脸涨得通红,青筋在额头上暴起。
七旬老人张大海喘着粗气,拄着拐杖倔强地站在客厅中央。
"这是我的钱,我想给谁就给谁!"老人的声音虽然苍老,却透着一股子倔强。
张军狠狠地将存单摔在茶几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好啊,你养了一辈子儿子,却要把积蓄全给外人!"
他的胸口剧烈起伏,眼睛里布满血丝。
"那个李巧不过是认识几年的干女儿,她凭什么拿走我们家的钱?"
"够了!"张大海猛地咳嗽起来,脸色苍白,一只手扶着胸口。
老人缓了口气,目光坚定地看着儿子:"李巧比你们强多了,这么多年,你们有谁真正关心过我?"
屋内一片死寂,只有老人粗重的呼吸声。
张大海一辈子都是村里有名的老实人。
他在乡镇煤矿工作了三十多年,每天披星戴月,肺里吸进去的煤灰比空气还多。
退休后,他靠着每月两千多的退休金,在村里过着简朴的生活。
他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张军在县城开了一家小超市,小日子过得不错。
小儿子张浩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到头难得回来一次。
三年前,老人的老伴因病去世了。
那之后,老人整个人都蔫了,像霜打的茄子。
张军和媳妇赵芳嘴上说要接老人去城里住,让他享福。
实际上,他们是看中了老人家在村里那套老宅子和几亩责任田。
老人心里跟明镜似的,坚决不肯搬走,父子之间因此常有摩擦。
两年前,村里来了个年轻女人李巧,在村口开了家小卖部。
李巧长得不算特别漂亮,但皮肤白净,说话甜,眼睛总是笑眯眯的。
她为人热情开朗,逢人就笑,很快就和村里人熟络起来。
有一次,她看见张大海一个人慢吞吞地走在路上,便热情地打招呼。
从那以后,她得知张大海常常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家,便经常带些吃的去看望老人。
有时候是自己做的饭菜,有时候是从镇上买的点心。
张大海渐渐把李巧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还认了她当干女儿。
村里人都说李巧有孝心,连带着她开的小卖部生意也越来越好。
这让张军夫妇非常不满,认为李巧别有用心,处处针对她。
"那女人年纪轻轻的,对一个老头子这么好,能没有目的?"赵芳常常这样在丈夫耳边嘀咕。
村里人开始议论纷纷,闲话越传越难听。
"你们听说了吗?张大海老头子好像把钱都给了那个李巧。"
村口的水井边,几个老太太聚在一起洗衣服,低声议论着。
"可不是嘛,听说有好几十万呢!他儿子都不知道,前两天还来村里大吵一架。"
"这哪行啊!养儿防老,结果养了白眼狼啊!"
"那个李巧才认识老张多久?说不定是个骗子呢!"
老王婶撇撇嘴,一边搓着衣服一边说。
这些闲言碎语很快传到了张军耳朵里,他勃然大怒,当天就开车来到村里。
"爸,你别被那女人骗了!"张军坐在老人对面,语气强硬。
"她年纪轻轻的,对你这么好,图的是什么你不明白吗?"
阳光透过窗户,映在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
老人不为所动:"你别胡说,巧儿是个好孩子。"
他拄着拐杖,慢慢站起身,走到窗边。
"这些年我生病了,是她照顾我;我寂寞了,是她陪我说话。"
老人转过身,眼睛直视着儿子:"你们呢?一年到头见不着几次面!"
张军气得直跺脚:"那你干脆认她当女儿算了!"
老人倔强地点头:"早就认了!她现在就是我干女儿!"
听到这话,张军气得摔门而去,开车绝尘而去。
几天后,村里人看到李巧扶着张大海去了县城的银行。
回来后,老人脸上带着难得的笑容,而李巧则显得格外兴奋。
邻居王婶在井边洗菜时,悄悄靠近赵芳:"你公公和那个李巧去银行了,好像是办了什么存折或存单的事情。"
赵芳手里的盆子差点掉在地上:"您确定?"
王婶用下巴指了指对面:"你看她那得意样,八成是想霸占你们家的钱!"
赵芳心急如焚,立刻打电话给丈夫:"你爸可能真的要把钱给那个女人了!"
听闻这个消息,张军当晚就赶回了村子。
他径直冲到父亲的房间,毫不客气地翻箱倒柜,寻找存单。
"你在干什么?!"老人站在门口,气得浑身发抖。
张军头也不回地继续翻找:"我看看我和我弟的钱被你藏哪儿了!"
在一本老相册下面,他找到了几张崭新的存单。
六张存单,总金额近六十万元,全都是过去几个月内新开的。
更让他震惊的是,存单上赫然写着"李巧"的名字。
"这么多钱都是你的养老钱,你怎么能这样!"张军声音颤抖,眼里满是愤怒和不可思议。
老人不慌不忙地从柜子里拿出一份公证文书。
"这是我的遗嘱,已经公证过了。我的钱和房子,死后一半归你们兄弟,一半给李巧。"
"你疯了吗?她凭什么拿走一半?!"张军气得浑身发抖。
老人叹了口气,缓缓坐在床边:"她照顾了我两年,比你们做得多。这是我的决定,谁也改变不了。"
张军咬牙切齿:"我不会让这事发生的!"
次日,张军找来在外打工的弟弟张浩,兄弟俩再次来到老人家。
张家小院里,几只母鸡咯咯地叫着,似乎也感受到了空气中的火药味。
"爸,你这是被她蒙蔽了啊!"张浩苦口婆心地劝说。
他比哥哥脾气好些,说话也和气些:"她一定是有什么目的。"
老人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闭着眼睛,不耐烦地挥手:"你们走吧,别来烦我了。"
李巧这时候恰好来送饭,提着一个保温桶进了院子。
看到这情形,她赶紧上前劝阻:"大哥二哥,有话好好说,别气坏了叔叔的身体。"
"你少在这里装好人!"张军指着李巧的鼻子骂道。
他眼睛里满是血丝,像一头愤怒的公牛:"你不就是想骗我爸的钱吗?"
李巧红了眼眶,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对叔叔是真心的,从来没想过要他的钱。"
"谁信你!"张军冷笑一声。
老人拍案而起,拄着拐杖站起来:"够了!你们再这样,我立刻去把所有财产都公证给李巧!"
这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兄弟俩的怒火,他们悻悻地离开了。
不过,临走时张军狠狠地瞪了李巧一眼:"别以为这事就这么完了。"
三天后的清晨,村里突然传来一阵惊呼声。
"出事了!出事了!快来人啊!"
村民们纷纷从家里跑出来,顺着声音找去。
原来是张大海家院子里那口废弃多年的古井,不知为何漂起了油花。
一股刺鼻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捂住鼻子直皱眉。
"这井里怎么会有油?几十年了,从来没出过这事啊!"
"不对劲,这味道不是油,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脸色突变。
村民们纷纷聚集在张大海家门前,指指点点。
"张大海人呢?怎么不见人?"
"三天没见着老爷子了,不会是……"
村长立刻报了警,警察很快赶到现场,拉起了警戒线。
"所有人后退,不要靠近井边!"警察大声喊道。
不一会儿,打捞队的人带着专业设备赶到。
李巧站在人群中,脸色苍白,双手紧紧攥在一起,眼睛紧盯着那口井。
张军和张浩兄弟俩也匆匆赶到,神情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打捞队开始工作,往井里打探。
当打捞钩缓缓放下,碰到了什么东西时,在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好像碰到东西了!"打捞队员喊道。
随着打捞钩缓缓上升,一件沾满污泥的深色物体逐渐显露出来。
警察上前检查,突然倒吸一口冷气,脸色骤变。
"是...是人!"有村民惊恐地喊道。
当那具已经浸泡变形的尸体完全被打捞上来时,李巧突然发出一声尖叫。
她双腿一软,瘫坐在地上,脸色惨白如纸。
村长颤抖着声音,伸手指向那具尸体:"这...这是张大海!"
警察立刻拉起警戒线,开始勘查现场。
法医初步检查后,神情凝重地对警长说了什么。
警长环视众人,目光最终落在了脸色苍白的李巧身上。
"李巧女士,三天前张大海给你看过存单,对吗?现在他在哪里?"
李巧浑身颤抖,说不出话来。
在场的张军突然冲上前,指着李巧歇斯底里地喊道:
"是她!一定是她害死了我爸!为了钱!她杀了我爸!"
警察不得不将激动的张军拉开,同时示意两名警员上前。
"李巧女士,请你跟我们回警局协助调查。"
当李巧被带走时,她的目光恰好与赶来的张浩相遇。
两人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异样。
村民们议论纷纷,有人想起前几天似乎听到张大海家传出过激烈的争吵声。
当警方进一步勘查现场时,在井底发现了一个沾满血迹的铁锤。
而在张大海房间的床下,搜出了一沓被血浸透的存单,以及一份字迹潦草的遗书。
张军接过警察递来的遗书,颤抖着手打开。
随着他阅读的深入,脸色越来越难看。
最后,整个人如遭雷击,双腿发软,险些跌坐在地。
"这...这不可能..."他的声音嘶哑,手中的遗书因剧烈颤抖而发出沙沙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