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乐律全书

著者:(明)朱载堉 著 李玫 解读

定价:150.00元(精装),100.00元(平装)

ISBN:978-7-5013-8058-9(精装)

978-7-5013-8059-6(平装)

装帧:精装/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乐律全书》是明代的音乐论著。明宗室郑恭王厚烷之子朱载堉撰,成书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共45卷,包括《律学新说》、《乐学新说》、《算学新说》、《律吕精义》内外篇、《律历融通》、《六代小舞谱》、《小舞乡乐谱》、《二佾缀兆图》、《灵星小舞谱》、《圣寿万年历》等15种。作者秉承父志,钻研律学、数学、天文学等,前后花了19年,方完成此书,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一部重要典籍。

作者简介

朱载堉,字伯勤,号句曲山人。明宗室郑恭王朱厚婉之子。明代著名的律学家、历学家、音乐家。年少时跟随舅父学习天文算术,后来,他的父亲罹罪被拘捕,肆志居土室独处十九年,钻研乐律、数学、历学。父亲去世后,把爵位传给他,他谢绝了袭爵,钻研学问终老。有《乐律全书》《嘉量算经》《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等。

李玫,1960年生,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史学会理事,中国律学学会理事、中央音乐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民族音乐学、乐律学及旋律学及其相关的历史研究。著有《中国传统律学》等。

内页欣赏





导 读

说起朱载堉的成就,人们立刻会说,他发明了十二平均律(朱自称为“密率”)。这个发明不仅在音乐理论方面是史上、世上第一人,而且这个成就被定位在世界科技史范畴:第一个用数学方式设计了十二平均律,为音乐实践方面的转调发展提供了音律规定性的解释,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实用体系,在今日的音乐实践中是一种常态化的运用。但是,虽然创建了如此精彩的学说,朱载堉却是孤独的。当他充满虔诚地将其毕生学术结晶《乐律全书》进献给朝廷,详细而全面地论述了他的新法密率和音乐在礼制系统中的意义、功能,却只得到明神宗“留心乐律,深可嘉尚”的赞誉,宫廷只是将其“宣付史馆,以备稽考,未及施行”,《明史·乐志》只字未提朱载堉的新法密率。《四库全书总目》对新法密率的评价则是:“载堉云句股术者,饰词也……书中未明言其立法之根,又黄钟正律、倍律相乘开方,有类句股求弦与方求斜二术。自蕤宾求南吕法以下,非句股法所能御,而亦以句股言之,未免过于秘惜以涂人耳目耳。”在明、清两代学者中,只有清代著名经学家、历算学家江永(1681—1762)这一位晚来的知己。他在个人著述《律吕阐微·序》中如是说:

昔闻明宗室端清郑世子载堉有《乐律书》,屡求不可得。乾隆丁丑年,已七十有七,与同志旧友讲业于古歙之灵山,属访世子书,乃得之藏书之家。余读之,则悚然惊,跃然喜。不意律吕真理真数即在㮚氏为量……夫理数之真隐伏千数百年,至世子乃思得之……

最终,朱载堉的世界性荣誉口碑来自于西方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高度赞扬了朱载堉在乐律学方面的贡献:“毫无疑问,首先从数学上系统阐述平均律的荣誉应归之中国。”但朱载堉的学术成就并不只是发明了十二平均律,可以说,他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乐律全书》是朱载堉的巨著,其中包括十四部四十四卷篇幅不等的独立专著。他的思考与写作,贯穿着一个核心思想:“讲律吕者,为兴乐耳。”为了把“乐”的道理、社会功能讲得透彻,他研究音乐,撰写乐律著作,贯穿其一生。从二十五岁写出第一部音乐书籍《瑟谱》,到完成《乐律全书》后继续书写的《律吕正论》,成于七十五岁,这样的研究生涯、写作生涯和巨量成果,鲜见有人可以达到,实在令人钦佩。在他的著述中有大量篇幅关于乐教,用具体的教材创作来建设他的“兴乐”事业。

生 平

朱载堉(1536—1611),字伯勤,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孙,明仁宗朱高炽第六世孙,郑恭王朱厚烷(1519—1591)之长子,据《明世宗实录》记载,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载堉十岁时,被册封为“郑世子”。虽然贵为王子,但他生平多难,嘉靖二十九年(1550)十五岁时,父亲蒙冤被囚禁,他也受牵连而被革除世子冠带。载堉表达为子之痛而“筑土室宫门外,席藁独处者十九年,厚烷还邸,始入宫”。在席藁独处期间,朱载堉布衣蔬食,发奋攻读,致力于乐律、历算之学,撰写了大量学术著作。二十五岁时,为自己的第一部著作《瑟谱》署名“山阳酒狂仙客”,显露其独立不羁的精神气质,预示着他后来突破传统律学“三分损益法”“黄钟九寸”“隔八相生”等几个重要观念的桎梏。隆庆元年(1567),载堉三十二岁,父郑王朱厚烷复爵返国,载堉亦复冠带。三十五岁时,与何瑭之孙女、何谘(江西抚州通判)之妹成婚,何女获册封“郑世子妃”。万历十九年(1591),父朱厚烷病逝,载堉本当承继王位,不过,他“累疏恳辞”,执意让爵。从他父亲卒年起,直到万历三十三年(1605),经十五年七疏之后,神宗皇帝才予以允准。他在上奏第七疏之前,已移居城外乡村。王士祯曾描述载堉的乡村生活:“郑端清世子让国,自称道人,造精舍怀庆郭外居之。每出,坐竹兜,四人舁之。”让爵之后,他自称道人,迁居怀庆府,潜心著书,过着纯粹的学者生活。在他累疏让爵期间,他完成了《乐律全书》的全部刊刻(1595—1606),历时十一年整。《明史》载:“神宗时,郑世子载堉著《律吕精义》《律学新说》《乐舞全谱》共若干卷,具表进献。” 此为万历三十四年(1606)。

朱载堉的一生可以用两个词概括:坎坷、坚持。载堉因遭家庭变故,在少年时就失去了朱门特权,但他为承庭训,搬至父亲被禁之地凤阳,陪伴其父,于贫贱环境中潜心学问,奠定了学业基础。他筑土室居贫贱十九载,累疏让国之愿,并恳辞十五年,刻书十一载,著书立说五十载,每一件事都坚持不已。在万历年间(1573—1620),朱载堉之所以被世人称颂并非因其为“王子”,而是他的“让节”事迹。《郑端清世子赐葬神道碑》曰:“天下无不知郑有世子能让国云。”据《神道碑》载,除《乐律全书》,朱载堉另著有《韵学新说》《先天图正误》《律吕正论》《瑟铭解疏》《毛诗韵府》《礼记类编》《金刚心经注》《算经》《秬秠详考》等。如此涉略广泛、洋洋大观之著述成就,没有这种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的精神是难以达到的。朱载堉一生中做了三件了不起的事,除了“让节”,撰巨著《乐律全书》、发明十二平均律,还有疏请在宗室开禁科举。明制规定宗室成员不得入泮读书,绝其仕宦,因此,明宗室子弟多养尊处优,纨绔不才。郑世子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上书宗室子弟以儒服应科举,中试者视才品任官职。此奏获准,“上令即行各藩,大破拘挛(luán),从公用舍,以称朝廷激励贤宗之意”,一举废除了二百年的禁令。

成 书

朱载堉的“留心乐律”有其家学传承。他既得其父朱厚烷指导,又私淑于何瑭。在《进律书奏疏》中他述及:

……臣父恭王厚烷存日,颇好律历……昔年居凤阳时……亲写操缦谱稿,藏诸箧笥,还国出以示臣,且谕臣曰:“尔宜再润色之,为我著成一书,以便观览。”及有口授,指示甚详。臣既受教,乃于暇日采古今传记及先儒旧说,续以新闻,附以愚见,著成琴瑟《操缦》《旋宫》等谱启进。臣父览之,颇以为然。

《乐律全书》包含乐学、律学、算学、舞学、历学五大类共十四种书,俨然是百科全书式的写作成就。朱载堉在《算学新说·弁言》中写道:“臣所撰《新说》凡四种:一曰《律学》,二曰《乐学》,三曰《算学》,四曰《韵学》。前二者其书之本原,后二者其书之支派,所以羽翼其书者也。”从朱氏的自述来看,在他的认识中,律学为体,乐学为用,而算学、韵学这类小学属工具。不过《乐律全书》中不含《韵学新说》。

目 录

滑动查看全部目录

导 读

生平 ( 2 )

成书 ( 4 )

本书凡例 ( 17 )

乐律全书

乐学新说

大司乐 ( 26 )

凡乐事 ( 78 )

乐师 ( 89 )

大胥 (106)

小胥 (111)

大师 (121)

小师 (130)

瞽矇 (133)

眡瞭 (137)

典同 (139)

磬师 钟师 (160)

笙师 镈师 (167)

韎师 旄人 籥师 籥章 (170)

鞮鞻氏 (175)

典庸器 司干 (178)

律学新说

律学新说序 (180)

律学新说卷一 (190)

律吕本源第一 (191)

约率律度相求第二 (193)

密率律度相求第三 (200)

密率求方积第四 (206)

密率求圆幂第五 (210)

密率求周径第六 (220)

造律第七 (229)

吹律第八 (235)

立均第九 (239)

论准徽与琴徽不同第十 (266)

论大阴阳小阴阳第十一 (278)

论有变音无变律第十二 (287)

律学四物谱序 (292)

律吕精义

进律书奏疏 (299)

律吕精义序 (308)

律吕精义内篇卷一 (316)

总论造律得失第一 (316)

不宗黄钟九寸第二 (318)

不用三分损益第三 (322)

不拘隔八相生第四 (334)

律吕精义内篇卷二 (370)

不取围径皆同第五之上 (370)

先求三十六律通长真数(376)

次求三十六律外周真数(385)

次求三十六律外径真数(395)

次求三十六律内径真数(404)

次求三十六律内周真数(413)

律吕精义内篇卷六 (424)

旋宫琴谱第九上 (424)

六十调新说(433)

七弦琴五音详论(439)

操缦节奏和弦指法(449)

初学操缦口诀(452)

旋宫谱六十调指法(455)

律吕精义内篇卷八 (518)

乐器图样第十上 (518)

竹音之属总序(522)

竹音诸器凡例(524)

管(525)

箫(541)

籥(551)

篴(562)

篪(568)

匏音之属总序(576)

土音之属总序(593)

律吕精义内篇卷九 (599)

乐器图样第十下 (599)

丝音之属总序(599)

金音之属总序(624)

石音之属总序(646)

革音之属总序(663)

木音之属总序(689)

舞器之属总序(698)

操缦古乐谱

总论:乐以人声为主 (726)

古传诸般操缦 (730)

论学乐自赓歌始 (735)

论学乐先学操缦 (757)

论学操缦捷径法 (759)

论雅琴只按十徽 (761)

论古人非弦不歌非歌不弦 (763)

论操缦失传遂致雅乐失传 (765)

论先学诗乐而后经义益明 (767)

论琴瑟先儒旧用管色定弦 (769)

论黄弦不可不弹 (774)

论定瑟必须吹笙 (777)

论学歌诗六般乐器不可缺 (780)

论士大夫学乐八音不求备 (786)

主要参考文献 (800)


■ 文章来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经典普及编辑室

供稿 | 于浩 编辑 | 邓旭欣

监制|张颀

审核 | 弘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