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0月,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和当时的北京副市长吴晗提出发掘明成祖永乐皇帝陵墓的请求,挖掘永乐皇帝长陵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找到下落不明的《永乐大典》,身为明史学家的吴晗对此极其看重。

获得国家允许之后,挖掘工作开始进行,不过因为对地宫的挖掘史无前例,又加上长陵的地宫比较大,所以考古学家们准备找其他的陵先试挖一下,积累一些经验。



他们找到了万历皇帝的墓也就是定陵。正因为经验不足,在仓促地打开地宫的金刚门后,墓里面无数在低氧情况下存放数百年的精美珍贵的字画、丝绸等文物在遇到氧分子时迅速碳化,破坏严重。此后,国家再没有对地宫进行发掘。所以定陵也是唯一一座国家有计划发掘的陵寝。



明定陵位于北京昌平区,属十三陵之一,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年号万历)的陵墓,这里还葬有他的两个皇后(孝端、孝靖)。定陵北倚大峪山,位于长陵西南方,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动工,历时6年完成,共耗用白银八百万两。



明定陵陵区的主要建筑有石桥、碑亭、陵门、裬恩门、裬恩殿、明楼、宝城和地下宫殿等,主体建筑均坐落在一条中轴线上。地面建筑的总布局呈前方后圆形,含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定陵地下宫殿出土了各类器物3000多件,为明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明神宗是明朝享国最久的帝王,也是明代历史上一位特殊的皇帝,他在位执政48年,有30年不上朝听政,因而被称作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最懒惰的皇帝。当万历皇帝的棺材被打开之后,郭沫若等在场的专家们都笑了。



因为当他们看到万历的尸骨在棺材里并不是仰卧平躺的,而是身体侧卧,双腿微曲如睡眠状的“北斗七星”葬式。万历皇帝的右腿明显比左腿要短,呈现出一副痛苦的蜷缩的形状,这说明万历皇帝天生是个残疾人,正因为他的腿有问题,才导致了他几十年不上朝,这就揭开了万历皇帝为何长年不上朝的原因。



一个无耻文人不断上书国家想要开几座帝陵来解心头之惑,本来想开挖长陵,但觉难度太高决所以决定先挖个小点的攒经验,就选了定陵,挖开后由于没有技术保护和足够意识,眼睁睁看着很多价值连城的陪葬品遇见空气之后损毁严重,郭沫若难道不会痛心疾首吗?!

可以说挖掘定陵是人类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技术不成熟,留在那里就是最好的保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